新媒体影响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2019-07-01 03:43杨欢
现代交际 2019年10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新媒体高职院校

杨欢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科技的发展不应该冲淡人们对感恩的重视。相反,新媒体的出现应该是高校进行感恩教育的新契机,高校只有利用多媒体的特性,在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感恩体系上进行改革,才能让感恩教育深入每位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新媒体 高职院校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135-0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新媒体逐渐进入高校的各个学科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院校在注重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应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新一轮的感恩教育,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其发扬光大,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一、感恩教育概述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内容让受教育者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1]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感恩”观念淡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迫切需要感恩教育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父母为其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学生更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并能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感恩教育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二、新媒体的特性

(一)信息内容丰富

新媒体的一大特性是海量的信息,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需要的信息。也正是由于信息内容的丰富性,使得高职院校的感恩教育有了更多的素材。

(二)呈现方式多元

新媒体呈现信息的方式多元,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打破了传统信息的表现方式,将信息立体化、生动化,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内容。

(三)信息传递速度快

移动端飞速发展,人们只要点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接受最新的信息。一键发送,就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三、新媒体影响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措施

(一)利用新媒体改变教学模式

新媒体的特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的接受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育目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感恩教育。

利用新媒体改变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深入学习新媒体,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利用多媒体搜集教学素材,开展教育活动。其次,教师应该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新媒体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教师仍要在传统教育内容中确定重点。例如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后,都会进行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中就会涉及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用其作为切入点,拓展教育范围,在感恩教育中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用心维护。大多数学生看手机的时间超过了与家长交流的时间,与家长最多的交流方式,就是通过手机发微信、打电话。高职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就要利用这一特性,制定新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学会感恩。[2]

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开展“晒晒我的老爸/老妈”活动,鼓励学生与父母进行交流,截取有趣或者感动的互动过程,在校园的展示墙进行展示,学生之间会产生共鸣,比如“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感动叫“你吃好喝好学习好,爸妈一切都好,你别担心”,有一种关心叫“没钱了就跟爸妈讲,别亏待自己”。让学生通过观看其他同学与父母的互动过程,感受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和歉意。

(二)利用新媒体丰富教学资源

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的,从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期间需要教师和家長甚至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的认知系统,通过自身行为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感恩意识,并在社会行为中注重感恩举动,通过给予与帮助,完成感恩行为。

高职院校的感恩教育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感恩习惯的养成。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就要先让学生心中充满正能量,对社会充满希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生才愿意给予和奉献,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社会的温暖。其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生人格培养,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感恩,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感恩性质的义务活动,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实际行动回馈别人的友善与付出。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谢谢你,陌生人”活动,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教师给学生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帮助陌生人。同时在微博发起话题“陌生人都向你寻求过怎样的帮助”进行互动,整理学生可以尝试的项目。如“解开绳索”,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用细绳绑住双脚,请求陌生人帮助解开绳索,让学生体会行动不便者的感受,陌生人解开绳索后,学生要给陌生人一个拥抱,真诚地感恩陌生人的帮助。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中陌生人给予的善意,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今后遇到残疾人士或者需要帮助的人时,会及时伸出援手。“做出你的感谢”要求学生选择最想感谢的人,为其做一件自己认为对方最需要的事情,并录制视频,带回课堂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这项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行动,将感恩实体化,让学生认识口头表达感谢只是感恩的第一步。学生可以将拍摄的视频上传至学校的网站,让更多学生看到感恩的视频后,主动发起感恩行动。[3]

(三)利用新媒体构建感恩体系

感恩行动凭借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应该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构建一个感恩体系,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连接成一个整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感恩教育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感恩教育。

以家庭为例,高职院校要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感恩教育。首先利用家庭为学生提供的第一教育环境,发挥家长的启蒙教育作用。家长要为学生做出示范,注重生活细节中的感恩行为,例如孩子在家庭中主动分担家务时,家长要及时表扬,在家庭成员活动中要注意“谢谢”的使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养成知恩、感恩、报恩的好习惯,及时向学校反馈,帮助学校做好记录。

其次是教师和学校,高职院校要重视感恩教育,为学生感恩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院校氛围。教师要在实际工作中,以平等的视角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实施感恩行为,在校园生活中以身作则。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周一次的班会,添加感恩环节,让学生总结这一周的感恩行为,教师要对学生的感恩行为进行评分,并利用多媒体系统建立表格,进行记录,作为期末成绩中德育分数的考查依据。院校可以邀请回馈母校的学长学姐为学生开展讲座,或者利用拍视频的方式,做成视频合集,在礼堂开会时为学生播放,传递学生感恩母校的正能量。

四、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感恩,更是为了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精进技术,还要提高思想认识,才能真正成长为“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吴越,王琼瑶,王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8(8):49-51.

[2]董丽华.“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感恩教育载体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7):193-194.

[3]邓祖禄,刘珊珊.新媒体影响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14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新媒体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