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渔捞日志的海阳市流刺网船渔获状况分析

2019-07-03 07:30李春芝邱盛尧张金浩
海洋渔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渔获海蜇梭子蟹

李春芝,王 蕾,邱盛尧,张金浩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2.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 246005)

海阳市濒临黄海,海岸线长达229.4 km,沿海有8处海湾,海域面积广阔[1],自然资源丰富,是多种经济鱼类栖息繁衍之地,吸引了大量渔船来此捕捞作业[2]。虽然按照国家规定,每一艘渔船都有固定的作业类型,如刺网、张网、单拖网等,但在实际的渔业生产中,渔民常常会根据海域中捕捞对象的变化,以及自身需求而使用不同规格的网具或是转换作业类型。因此,同一艘渔船在不同季节会使用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网具。海阳近岸作业渔船常见的作业类型有拖网、流刺网、定置网和张网,其中流刺网船的数量最多。据2014—2016年山东省渔业统计年报可知,海阳注册刺网渔船占渔船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6%、85%和83%。在实际生产中,当地渔民在不同阶段根据渔况而使用不同类型的流刺网,9—12月部分改为拖网作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流刺网主要捕捞经济价值较高的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日 本 鲭 (Scomber japonicus)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等大中型鱼类[3],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近年来渔获物转向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等无脊椎动物和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等小型鱼类为主。为探明海阳市流刺网船的实际作业情况,2014—2016年对海阳部分注册为流刺网船的渔船进行了3年的跟踪调查,逐月记录渔船捕获渔获物的种类、质量、作业时间、作业地点等生产信息,以期通过系统分析,探明流刺网船的捕捞作业规律,为近海渔业资源管理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海阳籍流刺网船使用的网具类型多样,包括鲅鱼漂流单片刺网、口虾蛄漂流三重刺网、梭子蟹定置三重刺网、对虾漂流三重刺网、海蜇漂流三重刺网等,且在部分月份常有注册为流刺网船的渔船转为单拖网作业。按照不同阶段使用的网具,可归纳为4种作业类型,其中,A类类型为交替使用海蜇漂流三重刺网、对虾漂流三重刺网和鲅鱼漂流单片刺网3种网具,B类类型为交替使用海蜇漂流三重刺网、对虾漂流三重刺网和青鳞小沙丁鱼漂流单片刺网3种网具,C类类型为交替使用海蜇漂流三重刺网、鲅鱼漂流单片刺网、对虾漂流三重刺网和单拖网4种网具,D类类型为交替使用海蜇漂流三重刺网、对虾漂流三重刺网、青鳞小沙丁鱼漂流单片刺网和单拖网4种网具。4类作业方式随机作业。其中,样本船携带的海蜇漂流三重刺网上纲长30~36 m,侧纲长8~10 m,内网衣平均目大为117 mm,外网衣平均目大为467 mm,生产网片数量为35~45片,作业时间主要为7月下旬;鲅鱼漂流单片刺网上纲长25~35 m,侧纲长12~16 m,网衣平均目大为78.3 mm,生产网片数量为140~160片,作业时间主要为4—6月;对虾漂流三重刺网上纲长25~35 m,侧纲长3~5 m,内网衣平均目大为60 mm,外网衣平均目大为233.3 mm,生产网片数量为140~160片,作业时间主要为8月下旬至9月;青鳞小沙丁鱼漂流单片刺网上纲长15~18 m,侧纲长5~8 m,网衣平均目大为36 mm,生产网片数量为35~45片,作业时间主要为5月初至5月底、9月初至10月中旬;单拖网作业时间一般在11—12月。

2014—2016年,每年对每类作业类型设置样本船5艘,渔船根据天气、渔情渔况等选择出海作业,渔情信息包括渔获种类、质量、作业天数等。作业渔场为海阳近海60海里以内的海域。年作业天数在49~159 d之间,因天气恶劣、伏季休渔等原因,部分月份渔捞信息较少,1—2月和6月几乎没有渔捞信息,有些渔民可能会私自在休渔期出海,因此2014年6月有渔情信息(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单船日平均渔获量

调查样本涉及多种流刺网网具及拖网网具,因此采用单船日平均渔获量进行比较分析,即渔获产量·天-1(kg·d-1)[4-5],计算公式为:

表1 各类样本船平均作业天数Tab.1 Average operation day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ample vessels (d)

1.2.2 物种相对丰度

应用物种相对丰度确定优势种[6],本文将RA≥5%定为优势种[7],。式中,RA为物种相对丰度,Wi为第i种渔获物的全年单船日平均渔获质量,W为全年单船日平均渔获质量。

1.2.3 CLUSTER聚类分析

计算各类型间的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以形成相似性矩阵,对数据进行平方根转换[8-12]。

1.2.4 多维尺度分析

利用PRIMER的多维尺度分析(MDS)对不同类型样本船渔获物组成类型、差异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作业方式对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MDS被认为是最有效分析群落结构变化的排序分析方法,把样本间复杂的生物相似性关系转变到图上样本点间的距离来表示[13-14]。

2 结果与分析

2.1 渔获量

2.1.1 日平均渔获量年变化

各作业类型单船日平均渔获量的年均值如图1所示。A类船2014—2015年的年均值为(139.66±79.16)kg·d-1,两年间波动较小;B类船2014年日平均渔获量为(43.41±17.44)kg·d-1,明显低于其它作业类型船;C类船2014—2016年年均值为(240.02±108.31)kg·d-1,2014年单船日平均渔获量最高,三年间逐年降低且2015—2016年降低趋势较为明显;D类船2014—2016年年均值为(124.98±101.22)kg·d-1,2015年单船日平均渔获量最高,年间波动较大(图 1)。

2.1.2 日平均渔获量月变化

2014—2016年单船日平均渔获量较多的月份主要是7—11月。A类和B类作业类型区别在鲅鱼漂流单片刺网和青鳞小沙丁鱼漂流单片刺网,A类和 B类在7、8、9、11、12月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差异较大,A类明显高于B类,其它月份较为接近。C类比A类多了单拖网作业,两者间3—5月的单船日平均渔获量相差不大,8—11月C类明显高于A类。D类比B类多了单拖网作业,两者相比,7—10月和12月日平均渔获量相差较大。C类和D类相比,3—5月和7月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差别不大,8—11月C类明显高于D类(图2)。

图1 不同年份4种作业类型单船日平均渔获量Fig.1 Average daily catch per vessel of 4 operation types in different years

图2 2014—2016年不同月份4种类型单船日平均渔获量Fig.2 Average daily catch per vessel of 4 operation types in different months during 2014—2016

2.2 渔获物种类组成

2.2.1 各作业类型的渔获物组成

2014—2016年,A类渔获物10种,优势种为海蜇,其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占61.54%,口虾蛄占21.67%,三疣梭子蟹占9.10%;B类渔获物12种,优势种为海蜇占28.05%,口虾蛄占20.86%,蛸(Octopus variabilis)占 15.63%,青鳞小沙丁鱼占10.16%,三疣梭子蟹占 7.50%,日本蟳(Charybais japonica)占 5.97%;C类渔获物 12种,优势种为口虾蛄占17.60%,海蜇占17.24%,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占 15.33%,三疣梭子蟹占14.18%,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占13.05%,蛸占9.14%,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占6.74%;D类渔获物12种,优势种为口虾蛄占34.38%,海蜇占29.01%,三疣梭子蟹占13.04%,蛸占 11.52%,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占5.00%。各作业类型虽未使用口虾蛄流刺网和梭子蟹流刺网,但口虾蛄和三疣梭子蟹在各类型中均为优势种,说明这几种网具对口虾蛄和三疣梭子蟹的捕捞能力较强。鱼类优势种较少,其中C类渔船对鱼类的捕捞能力较强(表2)。

2.2.2 各季节的渔获物组成

通过2014—2016年各作业类型不同季节渔获物种类的组成可知,A类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相差不大,冬季最少,春季主要渔获物有蓝点马鲛和口虾蛄,夏季为海蜇,秋季主要渔获物有口虾蛄、三疣梭子蟹、凤鲚(Coilia mystus)和青鳞小沙丁鱼,冬季主要是口虾蛄和蛸,不同季节渔获物种类数差别不大且种类数少于B、C、D类。B类春、夏、秋季单船日均渔获量相差不大,春季主要渔获物有青鳞小沙丁鱼和口虾蛄,夏季为海蜇,秋季主要渔获物有青鳞小沙丁鱼、蛸、日本蟳、口虾蛄和三疣梭子蟹;冬季主要有蛸。C类春季单船日平均渔获量较低,夏季和秋季较高,春季主要渔获物有黄鮟鱇、口虾蛄、三疣梭子蟹和蓝点马鲛,夏季为海蜇,秋季主要渔获物有高眼鲽、方氏云鳚、蓝点马鲛、黄鮟鱇、口虾蛄、三疣梭子蟹和蛸,冬季主要有口虾蛄、蛸和日本枪乌贼。D类春季和冬季单船日平均渔获量较低,夏季和秋季较高,春季主要渔获物有黄鮟鱇、口虾蛄、三疣梭子蟹和青鳞小沙丁鱼,夏季为海蜇,秋季主要渔获物有鹰爪虾、口虾蛄、三疣梭子蟹、蛸和小黄鱼,冬季主要有黄鮟鱇和蛸。综合来看,4类夏季主要渔获物均为海蜇,冬季渔获物种类数较少;B、C、D类渔获物种类数春季和秋季多于夏季和冬季;B类、C类春季渔获物种类数与秋季差别不大,而D类春季渔获物种类数低于秋季。

因为2014年4类作业类型均有渔情数据,所以分别对2014年不同季节4种作业类型渔获物进行聚类分析,因冬季作业天数较少,所以主要对春、夏、秋季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两组(图3),夏季4类作业类型渔获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其中B类和D类相似度最高,为82.47;春季和秋季为一个大组,春季 A、C类相似度最高,为64.09,B、D类较高,为 53.31;秋季 A、B、D类相似度较高,其中 B、D类相似度最高,为67.73,C类与其它3类相似度较低。A、B、C、D 4类作业类型春季常见渔获物是口虾蛄、三疣梭子蟹和蓝点马鲛,秋季常见的渔获物是口虾蛄、三疣梭子蟹、中国明对虾和蛸,夏季主要渔获物均为海蜇。从2014年全年来看,相同点是各类作业类型的渔获物都以甲壳类和海蜇为主,不同点是B类对青鳞小沙丁和蛸的捕捞能力较强,C类对蓝点马鲛、黄鮟鱇、高眼鲽、方氏云鳚等鱼类和蛸的捕捞能力较强,D类对蛸的捕捞能力较强。

表2 2014—2016年各作业类型渔获物优势种组成Tab.2 Dominant species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operation types during 2014—2016 (%)

图3 2014年不同季节各作业类型渔获物群落结构相似性Fig.3 Similarity of catch community structure in different seasons of 2014

2.2.3 不同作业类型不同月份渔获物相似度

因为2014年4种作业类型均有渔情数据,将4种作业类型不同月份渔获物的单船日平均渔获量进行相似度分析,7月份4类作业类型间渔获物结构相似度较高,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A类、C类和D类的部分月份较为集中,A类8、10月与C类11月相近,A类3、7月与C类3、8月较近,A类9月与C类5、10月及D类3、10月相近,渔获物单船日平均渔获量相似度较高。B类大部分月份及D类的4、5、9、11月较为分散(图4)。A类作业类型在秋季的部分月份与C、D类春季或秋季部分月份之间渔获物平均渔获量相似度较高。

3 讨论

3.1 海阳市邻近海域渔获量年变化和季节变化

2014年4类作业类型均有作业,2015年只有A、C、D类出海作业,2016年只有C、D类出海作业,作业类型逐年减少。C类3年间单船日平均渔获量下降较明显,D类先增加后减少,波动幅度较大,总体来看,海阳市渔业资源有衰退的趋势。B类全年各月份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差别不大,其余3类都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单船日平均渔获量较高,春、冬季较低。

3.2 不同捕捞方式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本研究中,A、B、C、D 4种作业类型捕获的渔获物优势种都有海蜇、口虾蛄和三疣梭子蟹,除此之外B类还有蛸、青鳞小沙丁鱼和日本蟳,C类有高眼鲽、黄鮟鱇、方氏云鳚和蛸,D类有鹰爪虾和蛸。4种作业类型均会对海阳的海蜇和甲壳类资源造成影响。而4种作业类型都未使用口虾蛄流刺网和梭子蟹流刺网,说明这几种作业类型对口虾蛄和三疣梭子蟹的兼捕能力较强,主要原因可能是多重刺网和拖网的兼捕能力较强,同时近年来鱼类资源水平的持续衰退也会引起渔获物中鱼类组成的减少。多重刺网的兼捕会对甲壳类的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15-16],李显森[3]研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刺网类渔具主要捕捞经济价值较高的大中型鱼类,如鲅鱼、鲐鱼、大黄鱼、鲳鱼等。近年来,专捕小型鱼虾的刺网类渔具逐渐增多,如青鳞鱼刺网、斑鰶鱼刺网、小黄鱼刺网、口虾蛄刺网等,捕捞的优势种主要是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大中型鱼类已不再是优势种,渔业资源衰退的现象较明显。吴强等[17]在黄渤海春季甲壳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中提到,随着近海传统鱼类资源的衰退,甲壳类资源的捕捞活动日益增加,必然会对甲壳类的结构造成影响。C类作业方式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较大,拖网作业对渔获物的选择性差,渔获物种类繁杂。

3.3 不同作业类型的区别及网具监管建议

A类和B类作业类型区别在鲅鱼漂流单片刺网和青鳞小沙丁鱼漂流单片刺网,A类和B类

图4 2014年不同类型作业模式不同月份渔获物相似度Fig.4 Catch similarity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ion types and months in 2014

间季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受作业类型影响较小,其它季节影响较大。C类比A类多了单拖作业,A类和C类间春季的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受作业类型影响较小,秋、冬季影响较大。D类只比B类多了单拖网,B类和D类相比,7—10月和12月相差较大。C类和D类区别在鲅鱼单片漂流刺网和青鳞小沙丁鱼漂流单片刺网,在3—5月和7月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差别不大,8—11月C类明显高于D类。总的来看,春季各月份的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受作业类型的影响较小,夏季和秋季影响较大。MDS与聚类分析结果大致相同,夏季4类作业类型渔获物群落结构相似度高,A、C类较为集中,B、D类相对较分散,A、C类在春季或秋季的部分月份渔获物群落结构相似度高,B、D类在春季和秋季的部分月份相似度较高。通过4类样本船不同年份的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和渔获物种类来看,单船日平均渔获量的高低与渔获物种类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与优势种的资源量、网具使用类型和作业季节密切相关。总的来看,流刺网船增加拖网作业在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和渔获物种类上都有增加,但拖网类渔具对渔获物选择性差,对渔业资源损害较大,能耗高,破坏生态环境,随意转换作业类型无论是对渔业资源或是其他渔民的利益都有影响。多重刺网的兼捕能力较强,对甲壳类资源影响较大,因此建议有关部门严格管控,渔民需按照登记使用网具,不可私自转换网具作业,严厉查处违法网具,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加强监管。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宣传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力度,让渔民意识到随意变换网具或使用不合理网具滥捕可能会对资源造成的危害及后果,帮助渔民发展友好型网具和转型升级,坚持伏季休渔,严格执法,防止渔民偷捕滥捕,积极增殖放流,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18-20]。

猜你喜欢
渔获海蜇梭子蟹
承诺并收购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定性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
海蜇(zhé)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中国梭子蟹之乡”寻味之旅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营口成为世界海蜇产业链核心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
教你区分真假海蜇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