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担当精神价值研究

2019-07-08 03:42张怡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习近平

张怡

【摘 要】 本文阐释了新时代担当精神的理论价值,论述了新时代担当精神的历史价值,分析了新时代担当精神的实践价值:聚焦三农问题,为社会分忧;情系社会生活,为人民谋利;立足国际视野,为世界贡献。

【关键词】 习近平;担当精神;马克思主义

一、新时代担当精神的理论价值

新时代担当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支撑,融合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新时代担当精神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引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不断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坚定马克思主义精神旗帜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也是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标志。无产阶级政党最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负责,也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伟大事业的成功。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地承担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坚持把党的一切活动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群众路线在革命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之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到如今的最新成果,历经百年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始终贯彻其中,并不断得到创新。习近平自上任以来,继续坚持深入基层考察,详细了解人民群众所需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贯穿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过程之中,彰显了习近平为民担当的情怀。

2、新时期治国理政理论依据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中开辟了新局面,社會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4年习近平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后,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严惩党内腐败,使党内风气得到极大的好转,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积聚了强大的正能量。“担当”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求。在新时期,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容易的改革都已完成,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2]要解决深化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全党上下及各地领导干部必须学习总书记的担当精神,坚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政治定力,主动作为。新时代担当精神在党内竖起了鲜明的旗帜,为各地党员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奋斗方向,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负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使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不只是一句空话,而是把行动落在实处,惠民、利民、造福社会。

二、新时代担当精神的历史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自古以来担当精神的事例屡见不鲜,作为一种优秀的责任品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各族人民提供了榜样借鉴,新时代担当精神传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品质的发展,并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支撑。

1、坚持继承传统核心理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璀璨的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给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宝藏。近代以来,中国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自幼在父辈的熏陶下饱读诗书,在他七年的知青岁月中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读书。这使习近平形成了坚实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忧国忧民的担当情感。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独特的道德礼仪,自古以来不乏名人烈士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与自觉担当的精神。范仲淹心系国家与人民,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廉颇一生严以律己,始终以国事为重,直到被迫流亡异国他乡,仍不忘为国而战。焦裕禄艰苦朴素,关心群众,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鞠躬尽瘁。习近平曾说:“我一直认为,焦裕禄同志为县委书记树立了榜样。”[3]习近平在知青下乡时,就扎进人民群众之中,察群众之难,解群众之忧,从正定到福建,无论他身在何地,身兼何职,都将担当精神融于血液之中,主动担负起对人民的责任,对党和国家的责任。

2、创新发扬传统核心精神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公开将“四个全面”并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是新时代担当精神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曾谈到:“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同志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4]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不仅要求全党同志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同肩负的责任。“五位一体”以及“四个全面”等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战略的提出,发扬了中国的传统精神,突出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意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是新时代担当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对中华文明传统核心精神的创新发展。

三、新时代担当精神的实践价值

新时代担当精神的价值显著体现在民生社会上。在实践中,新时代担当精神的内涵不断得到充盈和发展。新时代担当精神的主体始终是党、国家、社会和人民,在激烈的国际关系变化中,新时代担当精神不仅在国内有着不可代替的价值,更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大放光彩。

1、聚焦三农问题,为社会分忧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基本问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来,我国“三农”问题取得极大的发展,但表面之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在社会的粮食产量、食品安全等需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土地资源、水资源日趋匮乏,更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物质精神生活,农民与政府之间缺乏互信,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发展的供需呈不平衡的状态。因此,“三农”问题作为一种经济问题,有深化为政治问题的可能。农村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滞后环节,农业利润微薄,导致农民在农村务农的积极性不高,而面临的生活开销不断增加,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和农民医疗问题在农民全年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这也是造成许多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民收入、养老等问题也十分突出。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与以往的粗放扶贫相比,精准扶贫政策更加完善,扶贫力度与具体政策实施因地制宜,更加要求领导干部内化责任意识,把国家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真正解决各种难题,让贫困人口平等地享受社会资源及国家保障。

2、情系社会生活,为人民谋利

习近平十分强调党对人民幸福的担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民生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并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并列在一起。民生问题,涵盖教育、医疗、卫生、收入、社会保障等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要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些问题。习近平就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力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惠性,目的就是要通过党和政府的努力,让老百切实感受到我国民生改善的红利。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同以往,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这一矛盾的转变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剖析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时刻聚焦当代中国具体国情,坚持履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和义务,不忘共产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3、立足国际视野,为世界贡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越来越密切,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证明世界经济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习近平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协调行动。”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6]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国际和平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作为一个责任大国,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今,全球化遭遇巨大冲击,世界前途面临重重危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世界人民期望,在世界发展的关键时刻引领世界驶上正确航向,把对人类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在自我发展的路上实现各国的共赢共享,对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有助于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声音凸显了中国不仅负起对本国的责任,也主动肩负起对世界的责任,尽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千辛万苦,从内忧外患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并向强起来迈进,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担当精神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撑。新时代担当精神在党内为党员干部明确了目标要求,在党外为广大人民树立了良好的行为准则,使担当意识内化为每一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担当精神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代的历史转折期,这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将使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将带领全体中华人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7.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2016.101.

[3]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4] 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5-11-21.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458?isindex=1.(2017-10-1)(2017-10-23).

[6]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张 怡(1994—)女,河北邢台人,现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习近平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