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构式的认知语法解析

2019-07-08 02:15张媛王晨阳
关键词:构式词缀后缀

张媛 王晨阳

〔摘要〕“××化”构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类词汇化构式。基于对该构式相关语法特征的描写,研究应用认知语法理论,从构式的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探讨其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其一,“××”与“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概念重合,是该构式语义成立的前提。其二,“××”分别是形容词、动词或名词时,与“化”的整合机制不同,这就决定了构式的多义性。其三,从构式内部视角来看,各构式变体的认知本质都离不开顺序扫描的识解方式,在这一识解方式下,“化”概念的动体的变化过程得以突显;从构式外部视角来看,对“化”概念的识解方式不同,“××化”便会发挥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

〔关键词〕××化;构式;认知语法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9)03-0007-07

引言

《现代汉语大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对“化”的释义中,除了动词语义外,还有词缀一义。“词缀”这一术语来自西方语言学系统,汉语中的词缀现象虽早已受到关注[1][2][3],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无定论,比如“词缀”这一术语本身的使用,其确定的标准,“词缀”的范畴、本质等问题[4]。汉语里纯词缀并不多,更多的是类词缀[5],即介于自由词素和纯词缀之间的词素,英语中也有类词缀或者准词缀说法[6][7]。曾立英[8]对汉语中的类词缀进行了统计,其中,“化”的使用频率在前十以内,属于固化程度较高的。英语中与“化”相对应的词缀并非单一,如前缀en,后缀ize、ify、en等,但是,“化”作为词缀所构成的词汇并非都属于动词,而英语中以上词缀所构成的词汇皆是动词,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形态变化才有可能派生出名词或形容词。汉语与英语表达一对多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说明“化”的概念语义和语法功能远比单一的英语词缀要广。这是本研究聚焦于“化”的动因之一。

以往对词缀的研究以描写为主,兼有阐释,包括隐喻、转喻和词汇化视角[9]、类型学视角[10]、语法化和词汇化相交叉的视角[11]以及认知识解视角[12]。然而,这些研究大都忽略了词缀所在表达式的构式地位,鲜有将其放在词汇-语法连续体中来考察,近来才开始出现这方面的探索,如杨黎黎[13]以“免×”和“难×”為例,区分了构词法和词汇化,打破词汇和构式之间的界限,这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同时也是研究动因之二。

本研究将“××化”视为词汇化构式,原因在于:1)“××化”在句中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出现在很多句法位置,发挥词汇的各种语法功能;2)“××化”是由非固定成分“××”和固定成分“化”两部分构成,它们组合后的语义并非两部分语义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构式义的运作。比如“机械化”,是指“用机械来代替人工劳动完成生产作业”,而不是“机械变化”;3)“××化”的能产性很高(可参见下文表1)。对此,本研究在CCL语料库中进行考察,却发现其结果与《现汉》对“化”作为词缀的解释不完全一致,下节详述。这是本研究的动因之三。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将着眼于“××化”相关语法特征,从构式的视角,以认知语法关于词类及构式的理论为基础,主要探讨该构式内部构件之间及其与构式整体的关系,同时探讨该构式作为整体的句法功能问题及其认知理据。以此来论证语言现象的合理性,同时为词典编纂提供理论依据。

一、“××化”构式的语法特征

“化”作为固定成分,是决定该构式语法特征的主要因素。“化”在《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释义如下:改变、变化、生长、化育、死、教化、焚烧、乞讨等。在《现汉》中,除了存在以下释义:变化、感化、消化、烧化、死等,还表示:“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如“绿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等。

从历时角度来看,“化”的基本语义未变,在此基础上发生了拓展,即后缀用法。然而,词典中对“化”作为后缀的释义并不能涵盖我们在语料库中的考察结果:1)“××化”不仅可以置于形容词或者名词后,还可以置于动词后;2)“××化”不仅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而是呈现多义性;3)“××化”不仅做动词,还可以发挥名词和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本节将从这几方面描述该构式的语法特征。

(一)形式特征

根据Goldberg和Jackendoff[14]对构式的分类,“××化”构式属于第二类,即特定的句法位置需要由特定成分来填充,这一成分对构式起着标志性作用,如英语中的way构式、away构式等,“化”便在该类构式中起着标志性作用。本研究在CCL语料库中对“化”为关键词的前5000条语例进行提取和分类,排除类似“化学”“化工”等用法,将“××化”构式分为三大类:“形容词+化”“名词+化”和“动词+化”。其中,能够进入构式的形容词共有137个,既包括状态形容词,如强化、老化等,也包括性质形容词,如片面化、私有化等;能够进入构式的名词共149个,既包括具体名词,如电气化、钙化等,也包括抽象名词,如竞争化、人格化等;能够进入构式的动词最少,共39个,既包括及物动词(短语),如教化、激化等,也包括不及物动词(短语),如跨学科化、离心化等。可见,“形容词+化”和“名词+化”是该构式的主要成员,而且比例相当,“动词+化”虽频率最低,但其成员的固化程度较高,脱离构式,动词大都无法独立成词,这是与前两类的最大区别,也可能是词典中没有提到该类构式的主要原因。具体见表1。

(二)语义特征

构式是形式-语义的匹配体,形式上的区别反映了概念语义上的差异[15][16]。《现汉》中,“化”后缀义为“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这一语义实际是“化”的构式义,但这似乎只涵盖了形容词与“化”结合的构式,略显片面。“化”沿用了古汉语中的含义,即“转变”或者“变化”,是该构式基本和稳定的语义元素。那么,另一构件“××”的词类范畴和概念不一,其与“转变”或者“变化”这一元素进行整合的方式不同,便决定了整个构式语义的概念内容和组构性程度有所不同。

猜你喜欢
构式词缀后缀
明辨概念,确立学科研究范式
Module 1 Basketball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隰县方言词缀“圪”浅析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
倍增法之后缀数组解决重复子串的问题
两种方法实现非常规文本替换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