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7-08 02:10杜汉承
大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解剖学人文教育人体

杜汉承

[摘 要]作为医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之一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人文教育与人体解剖学教学相结合,能深化当前的医学教学氛围,从本质上提升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培养更优质的医学生。然而在当前医学科学发展模式不断更新以及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迫切需要改变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解剖学教育工作往往过于重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其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育。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以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为论述切入点,具体阐述了解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措施,旨在为后续的医学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体;解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7-0092-03

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体解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的人体解剖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真正接触到人体标本这个“无言良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人文素质培养,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尽管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质与深厚人文素养医学人才的医学教育目标从未改变,但医学教育与学生的人文教育并未真正相互渗透融合。因此,针对这一课题,笔者就个人观点做如下论述。

一、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在当前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冲击下,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也悄然滋生。在医疗行业中,存在部分医生过于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患者自身求医诉求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发生,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也逐渐加剧[1]。从另一角度上说,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在进行人体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接触相关的人体标本时没有做到充分尊重,上课时态度不端正、时常嬉戏,部分学生甚至会拿器官、遗体开玩笑,还有的学生会因为嫌弃标本脏臭而表现出厌恶的情绪等。在这样的教学与学习氛围下,学生很难做到尊重遗体和尊重遗体捐献者,那么在他们后续的学习与工作中也更难以充分认识到身为医者的职责。由此可见,对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相应的人文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人文教育呢?人文教育就是指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途径帮助学生将人文精神内化成属于自己的人格因素,从而不断从心理层面、伦理层面完善自身。对于解剖学这一特殊且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而言,实施人文教育,能夠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医生,所接收或者说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都来源于许多逝者的无私奉献,学生在学习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受到感化并产生思考,从而形成人性的概念,如此一来,学生自身人文修养也会相应得到提升[2]。此外,人体解剖学作为帮助学生成为医生的重要知识桥梁,在解剖学知识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有效结合人文教育则是稳固这座知识桥梁的重要因素。

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是其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素质,但在当下的教育模式下,人文教育的理念常被忽视。许多院校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常以选修课程、讲座等方式开展,难以保障医学生接受充分的人文教育,同时,因课程性质不同,医学生难以深入体会人文教育的意义。同时,人文教育内容在学生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学生的人文教育课时占比也较低,且课程常以应试考查方式进行,学生缺乏投入性。在医学院的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难以将人文教育与实践操作良好结合,导致人文教育未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中,也难以将实践与人文素质问题融汇学习。因此,应当重视人体解剖学中的人文教育运用,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一批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从事人文教育的主体,若要强化人体解剖学中的人文教育,应当重视教师队伍的人文精神培养。应当将人文教育加入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方式的培养中,紧抓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使教师树立起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方可确保人文教育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真正落实起来,同时让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师为学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领导学生自觉培养人文素养,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在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可通过组织集体学习、教研讲座等形式展开,应当邀请业界知名学者、专家就人体解剖学前沿知识、研究学习方式、人文教育等内容进行讲授,帮助校内教师在了解一线知识的同时,感受权威人体解剖学专家的人文素养,以达到提升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增强教师队伍的人文底蕴等目的。同时,应当重视人体解剖学教师与人文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可通过沙龙、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帮助建设优秀的、有人文精神的教师队伍,使学生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中,切实感受、体会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二)进行入学教育

对于大多数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影响他们最深刻的一堂课一定是入学时的第一次教育,如在他们的入学教育课上进行相应的人文教育,医学人文知识也更有利于被学生深化吸收,其成效也会是十分可观的。例如,学校方面可以在入学期间,组织学生与家长对解剖生理学实验室进行参观,可以安排学长、学姐们热情接待,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们在进行系统性学习之前就能够初步认识到作为医生的重要使命。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学习、观看相应的人文电教片,从而激发他们学好医学的坚定信心,使学生建立起对大体老师的尊敬心理。尊敬生命、保有善良是医务人员所需的基本人文素质,对未来医务人员而言,在入学第一课上获得生命敬畏感,并使这一份敬畏伴随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涯,将人文素质渗入灵魂,这也是人文教育所追求的真谛。

(三)进行理论教学

由于人体解剖学课程涉及繁多的理论知识,因而部分学生就有可能出现不耐烦的情绪,会认为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此时,若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为学生讲解相应的解剖学知识,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真正吸收解剖学知识,更会加剧学生对于解剖学知识学习的疲劳感与厌倦感[3]。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为了提升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的人文知识,以活跃课堂,增添教学趣味性。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绪论”这章内容时,可以将解剖学发展历史进行串讲,为学生介绍希波克拉底等著名学者的医学事迹与科学精神,从而在营造人文课堂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要想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必须要不断地刻苦钻研。

(四)进行实验教学

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进行实验学习,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通过实验进行直观地观察和分析,才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而在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相应的人文氛围,从而将实验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互结合。例如,教师可以介绍遗体捐献者生前的实际情况及其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生命伦理观的理解。在进行解剖教学之前,教师与学生要在遗体标本前进行短时间的肃立,以彰显对遗体捐赠者的感激与尊敬;在实验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尊重尸体的行为,教师应当进行严厉、严肃地教育,教导学生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怀抱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解剖完毕后,按照要求将遗体包扎,放回原位保存。总而言之,在解剖实验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教师都应做出表率,处处体现人文素质,从而影响学生,使他们最终形成健全的医学人格。同时,教师应当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充分感受人文教育对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性,并将人文教育与人体解剖学教学充分融合,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文修养。

(五)举行校内外人文活动

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生活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强以学生为本的意识,通过调查、分析、研讨,以解剖学为主题,征集学生意见,设计系列校内人文活动,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浸入校园活动中,在兼顾人体解剖学教育的同时,增强校园人文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依据人体解剖学这一科目特色,采取多元宣传手段,结合网络、电视、校园宣传栏、广播站等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号召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將人文素质教育普及到广大学生群体中,令人文素质观念能够深入学生心中,表现到日常行为上。如组织学生对遗体捐献者进行共同祷告、追思等,制作捐献者生平事迹宣传展板,增进学生对捐献者的了解、尊敬、感谢之情,若条件允许,还应将学生组织起来,对遗体捐赠者家属进行访问,表明谢意,并以实际行动帮助家属,为家属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4]。同时,应当加强学生的校外人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成立、参与到志愿性质、义工类的组织或活动中,在志愿服务中感受生命的坚强、伟大,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敬感,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可在暑期组织“三下乡”服务,进行支教、医学扶贫、科技宣传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我,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深入底层人民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生活的力量,强化对大体老师的尊敬之心,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回报社会、学校、家庭的信念。

(六)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是工作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导,结合当下实例,策划、开展系列医学人文讲座,为学生普及人文教育理念以养成职业精神。医患关系是医改的一座大山,也是与医生这一职业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当通过医学人文讲座为学生讲解医患问题,邀请业内专家、教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医患矛盾的办法,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3]。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应当强化环境建设,通过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观等。在教学区可张贴与医学职业精神相关宣传语,设立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人文精神宣传栏等,加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职业精神培养。在校园活动中,可组织职业精神征文比赛、短视频大赛等,让学生围绕医学职业精神相关论题,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自我的情感、思想,在加深学生职业精神素养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宣传医学职业精神的作用。同时,可将校园遗体捐献者的遗像、名录等编纂成册,分发到学生手中,督促学生阅读、了解、感受、铭记遗体捐献者,感受捐献者的无私奉献,树立起对捐献者的尊重。

(七)以名人效应推动人文素质教育

在医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无畏探索、永不止步的先进事例,在这些名人事例中,洋溢着科学的光辉与人文的关怀,是为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最贴切、生动的教材。每一个医学理论、成果都蕴含着前人孜孜以求的身影,医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发展,是这些医学研究者们团结合作、勇于追求真理、敢于挑战高山的缩影,是科学工作者的爱国体现,在教学中,以这些故事作为教材环节的一部分,能够实现在理论、技术学习中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在进行人体解剖学的人文教育中,应当讲授与尸体解剖相关的法律条例,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在为医学研究提供尸体解剖这一特权时,同样强调了对遗体捐献者的尊重,若学生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中,不能尊重遗体,也就与法律中蕴含的道德性相悖。遗体捐献者得不到尊重,学生就无法树立对生命的崇敬,日后进入工作岗位极有可能产生医患冲突。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可设立一定的制度、程序,以规范学生对遗体的尊重,以制度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之心,强化学生的尊重意识,将遗体视作老师,解剖前通过肃立等行为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尊敬。

(八)加强评价,了解学生人文素质水平

人文素质具备潜在性,难以通过量化性指标进行考查,为掌握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变化,可定期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评估。可通过问卷这一工具,引导学生如实开展自我评价,通过前后数据对比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进行评价,一方面可发现学生的人文素质改变,以此衡量人文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现有人文素质情况进行了解。这样,便于教师对人文教育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制订最贴合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计划,以最优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未来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习阶段就树立起对生命、对患者的尊重,当他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之后,以尊重的态度面对患者,能够降低发生医患关系的概率。

三、结束语

人文教育走进人体解剖学课堂后,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对医学事业的情感得到提纯,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治疗者,更是兼具技术与人文的服务型医生。在医学教育中普及人文教育,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时代对医学生的期待、要求,通过展开医学人文教育,打造人性化医疗队伍,能够解决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深刻的、棘手的医患问题。未来的医学教育将建立起更完善的体系,学校将以培养医学素质水平高、人文素养强的医学人才为教育目标,向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有责任感的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必然是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为患者带去充满人文精神的关怀性治疗,这样能使医患冲突大大减少。

[ 参 考 文 献 ]

[1] 徐皓南,王爱平,安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11):102-103.

[2] 邓同兴,陈彦锋.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34-35.

[3] 高晓航,杨张,戴明蓉,等.浅谈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6(1):72-73.

[4] 王星,史君,张少杰,等.医学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导向性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7):125-126.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解剖学人文教育人体
人体冷知识(一)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人体可笑堂
人体可笑堂
刍议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教学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人体运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