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2019-07-09 05:49盖延廷简新革李彦江檀书斌彭方强刘旻谛宋冬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供血栓塞

王 威 盖延廷 简新革 李彦江 檀书斌 彭方强 刘旻谛 宋冬雷

(冬雷脑科医生集团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神经外二科,上海 200125)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自然发病率约1/10万,发病高峰年龄为20~39岁[1]。脑AVM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脑出血,全球脑AVM患者每年出血发生率为2%~4%[2],再发出血率达到50%。Richling等[3]认为治疗脑AVM 的方法主要有血管内栓塞、显微手术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上述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应用。如何提高AVM的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2015年9月~2017年10月我们对84例脑AVM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男51例,女33例。年龄12~65岁,平均34岁。首发症状: 癫痫大发作8例,头痛72例,耳鸣2例;2例体检头颅磁共振检查偶然发现AVM。合并自发性脑出血33例(脑实质出血26例、脑室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颜面皮肤漫状血管瘤2例。Speztler-Martin(S-M)分级:Ⅰ级10例,Ⅱ级32例,Ⅲ级22例,Ⅳ级18例,Ⅴ级2例。部位:大脑半球78例(额叶38例、颞叶21例、枕叶11例、基底节区3例、弥漫性生长5例),小脑半球4例,脑干2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5例,吸烟史26例,均无相关家族史。

病例选择标准:择期手术,年龄7~65岁,无严重器质性脏器功能障碍,经DSA明确诊断脑AVM。

1.2 方法

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并置入F6导管鞘。全脑血管造影后,根据畸形血管团的构筑情况,制定相应的血管内治疗策略。供血动脉直径<2 mm且畸形团位于三级分支动脉以远部位,采用Onyx胶(MTI公司,美国)+1.5F-Marathon微导管(MTI公司,美国)单独栓塞,畸形团位于三级分支动脉以近部位,选择1.7F-Echelon10微导管(MTI公司,美国)单独栓塞;供血动脉直径≥2 mm,联合Axium弹簧圈(MTI公司,美国)和(或)Glubran胶(NBCA-MS;GEM,意大利)+Apollo可解脱微导管(MTI公司,美国)进行栓塞。对于S-M Ⅲ级以内AVM,在进行Onyx注射时,以治愈性栓塞或提高栓塞率为目的;因血管细小或难以完全栓塞时,结合Glubran胶进行补充栓塞。对S-M Ⅳ~Ⅴ级,若患者有明显的高危出血因素(包括高流量动静脉瘘、畸形团内动脉瘤等),先进行靶点栓塞,后续栓塞以减少病灶体积为目的,再次栓塞一般间隔1~2个月。当栓塞后畸形团残留<20%且无进一步栓塞可能时,一般考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大型非功能区AVM栓塞降低血流后会考虑显微手术。

1.3 术后处理

对S-M Ⅲ级以内的AVM,不论是否完全栓塞,术后均以适当补液、激素及对症治疗为主。对S-M Ⅳ~Ⅴ级的AVM,除上述治疗措施以外,给予心电监护及控制性降低血压6~12 h(在术前血压基础上降20%)。

2 结果

2.1 Onyx或联合其他材料栓塞的情况

67例采用Onyx胶+1.5F-Marathon或1.7F-Echelon10不可解脱微导管单独栓塞;17例联合弹簧圈和(或)Glubran胶+Apollo可解脱微导管栓塞。选择栓塞血管1~2支。注胶量0.5~7 ml,平均2.4 ml。

2.2 Onyx胶栓塞的治疗效果

术后DSA显示畸形团不再显影表明即刻完全栓塞:S-MⅠ级60.0% (6/10) ,Ⅱ~Ⅲ级33.3%(18/54),Ⅳ~Ⅴ级25.0%(5/20),完全栓塞率34.5% (29/84)。26例(30.9%) 进行再次或多次栓塞治疗。

2.3 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

术中微导管断管1例(将断端放置在颈外动脉),微导管留置1例(近端置于皮下),术中出血1例(50% Glubran胶封堵破口成功),术后出血4例(3例保守治疗成功,死亡1例),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8.3%(7/84)。83例随访3~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月,再次出血4例(脑实质出血3例,脑室出血1例),其中死亡1例;完全栓塞者无一例复发或再生;5例栓塞围术期出血除1例院内死亡外其余均恢复良好。典型病例见图1。

3 讨论

2015年Nerva等[4]对于未破裂脑AVM的随机试验研究显示,各类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依然较高:显微手术达到29%,介入栓塞达到17%,放射治疗达到20%。由于脑AVM治疗后会引起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等并发症,脑AVM分级越高,手术风险也就越高[5]。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脑深部或较小的脑AVM,但见效慢,脑AVM完全消失需要1~3年,每年仍有0.9%出血率和较高的并发症[6]。随着影像设备及栓塞材料的发展,介入技术及并发症预防措施的提高,血管内栓塞成为治疗脑AVM 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多数学者提出治愈性栓塞[7,8],即以完全栓塞畸形团为目的,使畸形团和引流静脉不再显影的治疗理念。

图1 男,55岁,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A.DSA提示左颞AVM, S-M分级Ⅱ级;B.采用Sonic可解脱微导管(白箭头示前后标记)和Echelon微导管(黑箭头示前后标记)前后放置在供血动脉近端;C.采用高压锅技术先在Echelon微导管放置弹簧圈(长箭头所示),后用Glubran胶封堵形成塞子;D,E.近端阻塞后Onyx胶持续注射,最后弥散到整个畸形团包括引流静脉;F.术后即刻造影AVM完全栓塞

3.1 栓塞前策略

术前评估AVM的血管构筑、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血管内栓塞和显微外科、放射治疗相结合的多种方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大型脑AVM介入栓塞治疗遵循以下策略:①靶向性栓塞,主要是针对AVM的高危出血危险因素,如合并血流相关动脉瘤或畸形团内动脉瘤、动静脉瘘、明显扩张的引流静脉球(占位效应)等[9,10]。②显微手术前栓塞主要是针对位于非功能区的病灶。栓塞手术中不易到达的深部供血动脉,缩小病灶体积,提供手术边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本组2例S-M Ⅳ级由于畸形团直径超过3 cm,位于右侧额叶非功能区,多次栓塞后剩余深部畸形血管,且继续栓塞已无较好路径,我们选择开颅手术将其彻底切除。③放疗前栓塞主要是针对位于功能区的病灶。血管内栓塞缩小AVM体积,使其残余畸形团最大径>3 cm,适于放射治疗,降低复发率[11]。④治愈性栓塞,Onyx完全栓塞率只有20%~24%,严重并发症率5.2%~6.8%[12,13]。本组治愈性栓塞34.5%(29/84),尤其是S-M分级Ⅱ~Ⅲ级为33.3%(18/54),好于国内外绝大多数研究报道。我们认为要获得较高的治愈性栓塞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条件。①病例选择:血管畸形分级最好在Ⅲ级以内、非功能区、终末型供血的致密型畸形团;②供血动脉:微导管容易到达畸形团内、供血动脉较为平滑且允许Onyx返流2~3 cm,特别是可解脱微导管的使用让返流不再是难题,也提高了治愈率;③对于Ⅲ级以上病人最好采用分次分期栓塞,遵循先外围后中心的原则;④一些病人由于供血动脉较为粗大,术中控制Onyx胶的返流较为困难,过去为防止黏管需要早早拔除微导管,而此时Onyx胶还未在畸形团内获得满意弥散,现在采用近端阻断增压技术(高压锅技术)结合可解脱注胶微导管在导管近端、解脱点的远端联合使用弹簧圈和(或)Glubran胶打一塞子,然后注胶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4~16],本组17例采用该技术和材料获得一次治愈。

3.2 围栓塞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

3.2.1 脑出血 栓塞术中、术后均可能发生脑出血这种严重并发症,常见原因包括:①微导管、微导丝操作不当,导致血管破裂;②栓塞时推注压力过大,使畸形血管团破裂;③拔管时畸形血管团明显移位,导致血管断裂;④引流静脉急性或慢性闭塞,导致残余畸形团静脉引流不畅;⑤栓塞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normal perfusion pressure breakthrough,NPPB),引发脑出血。预防方法:①微导丝不要进入畸形团内,否则易致出血。一旦发生出血,迅速推注50% NBCA封堵出血部位。②若有多支供血动脉,不必强求仅通过一支供血动脉获得大范围的栓塞,以避免栓塞晚期需要很大的推力才能使Onyx继续弥散,通过多支路径栓塞更为安全。③术中应缓慢推注Onyx胶防止向静脉扩散,若出现向静脉弥散立即停止推注,等待20 s后再继续。如果引流静脉不再显影,必须将畸形团彻底栓塞,一旦有残留应立即开颅手术切除,本组1例畸形团大部分栓塞后发现引流静脉发生明显滞留,虽然dynaCT未见出血,但为防止NPPB现象发生,我们采取立即手术彻底切除AVM。④术前预判治愈性栓塞的病人最好使用可解脱导管,以免拔管时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否则分期栓塞比较安全。⑤对于大型高流量病灶,每次栓塞治疗后应注意控制性降压处理,以降低脑出血的危险。

3.2.2 微导管黏管 一般在使用不可解脱微导管进行注胶时会发生黏管现象,为防止拔管导致血管破裂而将微导管留置血管内,此时体外将微导管尾端剪断,在压住股动脉穿刺点后拔出动脉鞘,然后拉紧微导管,皮下尽量靠近股动脉剪断微导管,微导管即刻缩回动脉腔内,加压包扎穿刺点。预防对策:①注胶时间一般控制在20 min以内,尽量同时在空白路途和透视图下注胶,严密观察胶的返流,一旦返流超过2 cm应考虑拔管;②尽量使用可解脱微导管。

脑AVM的栓塞疗效除与栓塞材料、栓塞技术有关外,还与脑AVM结构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密切相关,尤其还无法完全掌握脑AVM栓塞术中和术后发生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期待栓塞彻底治愈大型脑AVM还相当困难,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探索。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供血栓塞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系列性科普
辣语
放疗
可怕的羊水栓塞你了解多少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