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视角,关注生长,让“作后”讲评更有效

2019-07-09 00:00黄曙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挑刺板书习作

黄曙英

【文章摘要】

随着作文教学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把目光从“作前指导”投向“作后讲评”,如何使作后讲评更为有效?必须基于学生的起点,转换视角,关注生长,聚焦提升,引导学生架构属于自己的写作系统。

【关键字】

作后讲评  视角  生长

随着作文教学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把目光从“作前指导”投向“作后讲评”,且不论“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相比谁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却真切体会到了“作前指导”中“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也感受到了“作后讲评”中学生亮闪闪的目光和静悄悄的提高。叶圣陶先生在谈及作文技巧时曾说:“只有我们自己去思索关于作文的法度、技巧等问题,有所领悟,自然每逢写作,无不如愿了。”“作后讲评”就是在学生真实写作的基础上,以学定教,通过讲评让学生自己思索、领悟,架构属于自己的作文系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那如何让作后讲评更有效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来谈一谈。

一、转换视角,用心捕捉讲评内容。

作后讲评到底评什么?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面对几十篇作文水平不一、充斥着病段病句的学生习作,我们习惯性地把目光放在学生习作的缺点上,用“火眼金睛”找出一个个错别字,揪出一句句不通顺的句子,心底的怒火“噌噌”往上冒,感觉讲评时一定要告诉学生如何选材、如何描写……却忘了换个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习作,以至于錯过了学生习作中“最美的风景”。通过多次实践,笔者发现如果能转换视角去看待学生的习作,捕捉讲评内容,会让学生在喜爱讲评课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1.从“赞赏”的视角,发现习作精妙之处

“作后讲评”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到写作愉悦感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排在第一位的。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就要把目光从“找碴”转向“赞赏”。阅读学生作文时,我们要戴上“放大镜”,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大到立意取材,篇章结构,小到一个题目,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慢慢你会发现,学生习作中有许多令你惊叹的地方:有《珍珠鸟》式的开头:“真好,叔叔送我一只小狗。”有偶尔的神来之笔:“墙头草,随风倒,跳起舞来摇啊摇!”有对比式的题目:《脆弱的“大将军”》,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哎,这同桌冤家……”而这些,都可以作为作后讲评的内容。你会发现,转换视角后,愉悦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自己。

2.从“童真”的视角,发现文中美的语言

“学生文中的真话越来越少,真情越来越淡。”这也许是许多教师已经发现但又束手无策的一点。笔者不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套路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反思的结果汗颜: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我们指导学生立意要有高度,选材要积极向上,语言要优美……却忘了让学生放飞自我,写出童真童趣。学生的童言童语,才是他们“真的”语言,才是美丽的语言。记得管建刚教师在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位学生在写文章时,写着写着真情流露,不知不觉把第三人称“她”转换为第二人称“你”。如果我们看了这篇文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在“你”上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用来提醒学生:前后人称不统一,赶快改!而管老师呢?恰恰从“她”和“你”的转换中发现了学生语言的“真”和“美”。管老师为什么能发现我们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呢?笔者觉得他除了文学功底深厚外,更重要的是怀揣一颗童心,从儿童的视角来阅读他们的文章,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文章,更是充满童趣的孩子。如果我们也能从“童真”的视角出发,乐他们所乐,想他们所想,也不难发现文章的美。当你把这些作为讲评的材料时,定会引起孩子的共鸣。

3.从“发展”的视角,关注学生个体成长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不同的感受,哪怕是相同的感受,他们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准备讲评课时,要关注到这些不同,更要以“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学生。很多时候,我们以同一把尺来衡量学生,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生长。我们班有一位这样的学生,都五年级了,半小时还只能憋出三行字来。每次批改他的作文,于笔者来说都是煎熬,自然表扬的名单中也从没有他的名字。一上到作后讲评课,他也是蔫头蔫脑的。有一次,笔者看到他的作文比平时多写了几行,且文中有一句挺有意思的话:“我这不是骑驴找驴嘛!”一时兴奋不已,把这句话作为讲评课的内容之一,从他作文字数的增加,到这句话如何精彩,足足表扬了五分钟。当教室里响起第二次热烈的掌声时,笔者发现这位学生的脸涨得红通通的,嘴咧得越来越大。说也奇怪,从此以后,他的作文速度竟然提高了一些,文中可圈可点的句子也多了几句。虽然他仍然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但笔者分明看到了他的成长。笔者想,如果笔者一直以其他学生的标准去衡量他,他会变化吗?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还要关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梳理归纳,在作后讲评课上逐步解决。这样,先写后教,以学定教,解决了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真问题”,使学生得到了“真发展”。

二、关注生长,精心设计讲评方式

在选好讲评内容后,如何使这些内容发挥最大的作用?使讲评效果最大化?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管建刚教师修改教案的活动,感悟颇深,后联系教学实践,真切感受到多种讲评方式的背后,是教师的观念,是对学生“生长”的关注。

1.精心设计表扬。

管老师的主张是“表扬要大张旗鼓”,但也要讲究方法。当他看到我们的教案时,便指出了许多问题:表扬的时间太少,表扬的面过窄,表扬的形式过于单调……继而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是先呼喊学生名字还是先出示精彩句段?是几句一起出示还是一句一句分别出示?是选择同一学生的不同段落还是不同学生的段落?……管老师的问题如醍醐灌顶,他眼中最重要的“表扬”,到了我们眼中,怎么就变成了一个简简单单的环节?仔细想来,是我们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好为人师的我们以为重点在后面的写作指导上,殊不知表扬的作用大于一切,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望,能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更能为学生指明写作的方向。表扬时,先呼喊学生的名字,能让小作者体会到如明星出场般的激动;先出示精彩段落,能勾起学生对段落的品读兴趣与热度;分行出示能激发出学生期待的兴奋,而一起出示能形成视觉冲击力……我们要根据需要精心设计表扬的方式。这看似简单的表扬背后,是“把学生放在课堂正中央”的观念,是对学生“生长”的关注。

2.精心设计“挑刺”

作后讲评课上,光有表扬还不够,还要巧妙地指出学生习作中的缺点,指导学生修改。修改教案时,我们忐忑地问管老师:“教案中的挑刺部分是不是講得太少了?”管老师则一脸严肃地回答:“你们应该问是不是讲得太多了!”我们一愣,继而想起管老师“作文教学要小步走”的观点。是啊,“挑刺”部分要像挖井一般,找准切入点,深挖下去,方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反观我们的作后讲评课,拿出一篇漏洞百出的文章,让学生寻找缺点,学生从取题谈到构思,从人物语言讲到动作,从错别字改到标点……看似面面俱到,实则学生毫无印象。这样循环往复,花费的时间不少,学生的提高不多。如果我们每堂课只针对一点,学生的提高不是更迅速吗?

3.精心设计板书

原以为,板书只要条理清晰,简洁美观即可,但管老师硬是“鸡蛋里挑骨头”,说我们的板书学生看不懂。我们很纳闷:“选材新颖,表达有趣”这样的板书学生会看不懂吗?经过管老师的解释,我们才明白:板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怎么写,而不是写一些空话。我不禁思考起来:长久以来,我们习惯设计这样的板书,从没想过学生是否看得懂,直至后来,学生也学会了这样的“套路”,写作方法张口就来,作文水平却裹足不前。如这堂课教师聚焦的是“幽默的表达”,那把板书“表达有趣”改成“句子写幽默”,学生不就能一目了然,牢记于心了吗?

讲评有法,但无定法,不管采用哪一种讲评方式,只要把学生的生长放在首位,就是好的方式。

三、聚焦提升,扎实开展专项训练。

无论表扬还是“挑刺”,其目的是为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在作后讲评课上,学生找到习作的不足之处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写作训练。如何使学生既乐于写作,又得到提高呢?在实践中,我觉得以下“两招”行之有效:

1.创设情境,展开练习

学生一旦脱离了情境,就很难有表达的欲望,自然很难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来。所以,在讲评课的“挑刺”环节结束后,我常常会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练习写片段。如学生掌握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后,我突然宣布“明天要开美食大会”的好消息,学生乐得蹦了起来,满面笑容地书写自己的感受;接着,我又宣布“由于某种原因,活动取消”,学生连连哀叹,嘟着嘴奋笔疾书……学生自然而然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书写心理活动,那一段段生动的文字,皆是孩子们真情的流露。

2.交流点评,巩固方法

交流点评犹如一盏明灯,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写法,运用写法。所以在练写过程中,我总是紧扣讲评要点,组织学生交流点评。这样一来,学生再次巩固了写作方法,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在我看来,作后讲评,只要心中装着学生,转换视角,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望;关注生长,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写作技巧;聚焦提升,扎实开展专项训练,引导学生架构属于自己的写作系统。这样,作后讲评才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 徐栋.管建刚:作文教学12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1

猜你喜欢
挑刺板书习作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挑刺儿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