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07-09 00:00卜骥周玲棣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策略儿童

卜骥 周玲棣

【内容摘要】针对“儿童学习”进行系统的诊断,寻找支持优化“儿童学习”教学策略,这是一项严谨的行动研究。借助研究,进一步明晰课堂诊断的意义,为激活“儿童学习”助力,为深度建构“儿童学习”助力,进而积极推广研究成果,发挥研究的最大效能化。

【关键词】课堂诊断   指向支持   路径研究   儿童学习

一、探寻:“诊断·支持”对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儿童学习”是柏庄实小的一张课堂教学特色名片。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打造了适合校情和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追求中,学校立足“儿童学习”进行深度研究,并通过“外在”的诊断策略,促进这一课型能够在提高教学效能、学生学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催化作用。

(一)秉持“实用意义”本位指向“儿童学习”的扫描

“儿童学习”指向基于儿童学习本位,创设在学生快乐心境下的积极学习探索过程。在有效实施“儿童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创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催化学生积极乐学的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以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的互助合作的意愿、深入的问题探究欲望、努力的探索新知的吸引力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二)秉持“效能意义”需求指向“教学策略”的激活

课堂诊断作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检测、调研、优化、培训的手段,能够让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真实的课堂信息数据,在诊断小组的指导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儿童学习”的问题,并商议改进、优化的方法。有主题、有记录、有数据、有会诊、有交流、有跟进、有存档这是新时期课堂诊断的基本特点,这样的教研形式是有生命力、有实施价值、有帮助的活动形式。

(三)秉持“发展意义”目标完善“教学体系”的建构

学校将“课堂诊断”引进“儿童学习”教学研究范畴,更好实现学校“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观察·支持儿童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目标,更是为了学生、教师、学校更好的发展,把它作为“品牌建设”的高度来统筹部署、按计划研究,以确保课堂诊断在下一个课堂教学研究中能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寻找对策”,从而完善建构“儿童学习”教学体系。

二、调查:关于儿童学习的教学的困境和忧虑

支持儿童学习的教学策略必须依据儿童特性,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学习潜能,放大儿童学习动能,点燃儿童创新欲望。在学校针对儿童学习的教学状况进行调查中发现,教师们针对儿童学习的教學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进行必要的纠正,以确保儿童学习的落实和优化。

(一)儿童学习情境虚化

(二)虚化体现在过度追求“热闹”,而忽视了儿童学习的本质,让儿童学习成了教学的配角。学境是为儿童学习的不断推进,为激活儿童思维与提升儿童学习探究能力而设。长此以往,儿童学习的能力会被降低。

(三)儿童学习特性误解

(四)教师成人心态左右自己的教法,程序化的设计不能适时应变性修正,以及教师习惯教学行为的“羁绊”着教学行为的更新和优化。儿童学习特性就是“强烈的自主探究欲”,一味的讲授而忽视儿童的自探权,让学习行为变成了教师的表演场。

(三)儿童学习定位偏差

教学主场,教师主宰学习已成为部分老师的偏见。课堂的定位必须是着眼学情,立足学力,以知识主线为串联,以儿童思维为主线,让学习过程变成儿童成长的动态思维场、学习动力的生成场。

(四)儿童学习研究乏力

教学教学方式必须根植于儿童学习的背景,教师要多研究儿童学习的策略,研究儿童学习的方式,研究儿童学习的评价等等。然而,有的教师对此“置若罔闻”,乏力的研究、自我固封的做法,让儿童学习的教学方式研究变成了口头的研究。

(五)儿童学习评价低效

好的评价对于儿童来讲,犹如“糖”一样的甜。针对学情及儿童个性,尤其是差异性的学习表现,教师必须应对性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方能让每个儿童学得快乐、学得深入。亲其师信其道,可不是虚言。

总之,关于儿童学习的教学必须得有策略支撑,教师要根据儿童学习的基本特点,探寻合适的教学策略,并以“诊断”为抓手,以“支持”策略为手段,让课堂教学来一次“革新”。

三、行动:探寻“诊断·支持”对儿童学习的教学策略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通过“课堂诊断”,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趣、寓教于意。着力打造 “ 儿童学习乐园”, 让所有学生的学习情趣、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发现、学习享受获得进一步提升。

(一)借助“课堂诊断”,深刻理解“儿童学习”的教学真谛

1.课堂属于儿童

一个属于儿童的课堂,应该充满儿童的智慧和灵性,并且散发着孩子鲜活、纯真的生命本色。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失误,担心课堂教学秩序,对学情的分析还不到位。我们的教学要顺着儿童的智慧和灵性去设计,让儿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不断努力,能够绽放思维之花,学习素养得以真正提升。

2.问题属于儿童

深刻理解“儿童学习”理念及操作实践,就是让“问题”真正属于孩子,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找到学习的感觉,体验学习的真正乐趣。我们教师要想打造儿童学习的最佳思维谷、快乐学习场,建议做到:其一,教师要心中有儿童;其二,教学要放手儿童;其三,教师要信任儿童;其四,教师要鼓励儿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儿童有生疑之愿、有质疑之意、有释疑之能。

3.发现属于儿童

我们的课堂不能仅仅是儿童接受学习的地方,而应该是儿童思探、发现的过程。教师没有真正做到“设计适合学生发现学习的流程”,应该做到:一是创设发现之境;二是激活儿童发现之情;三是放大发现效能。为每一个儿童的学习而设计的课堂应当遵循儿童的天性,为儿童设计多样的自主学习方式,激活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借助“课堂诊断”,深度支持“儿童学习”的教学革新

1.为“儿童学习”设计教学

由于有了前期的课堂诊断,教师在进行儿童学习的教学设计时必须进行适合班情与学情的修改和完善。因此,为每一个儿童的学习而设计的课堂应该设计前充分了解学情,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尊重儿童学习需求,设计的学习流程要给每一个学生更多的选择、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自由,从而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归还儿童的话语权,唤醒其生命成长。

2.为“儿童学习”组织教学。

前期诊断中会发现一些优点或者不足的地方,教师必须应对性的进行改进。我们对吴老师执教的一节公开课进行了课堂诊断(概述):一是课堂上让发“声”,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大胆进行质疑;二是允许学生“出错”,暴露问题进行自我剖析,找出问题根由;问题是教师讲解还是过于细腻,给学生的自探时空优点少。吴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就采取了“否定+再设计+再实施”的过程进行了二度优化,效果很好。

3.为“儿童学习”运用手段。

诊断中发现,部分教师离开多媒体好像不会上课了。教学媒体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学习,不是装饰,更不是一种摆设。教师基于教学需求、学情而择用,以优化教学为合理使用。教学手段不能替代教师的传授,更不能替代学生动手操作性学习,它只是一种辅助。能学生操作的绝不让多媒体来“替代”,能让学生观察发现的也绝不让机器去“包圆”。

4.為“儿童学习”善于评价。

有时在诊断中会发现有的老师吝惜自己的评价,其实,“儿童学习”评价就是要心中有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一名儿童的学习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帮助儿童树立积极反思的习惯的支持策略,使儿童能够进行积极矫正性补救自己学习不足之处。教师也能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不断矫正自己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教师也可以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并及时生成现场反馈,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总之,课堂诊断:指向支持“儿童学习”的教学研究,需要植根于儿童本位的教学理念,要从的儿童视角出发,基于"儿童实情"进行教材研究、贴近儿童学习最近发展区设计教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从关注“教”,逐步转化为关注“儿童学习”,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到学习过程与学习发现,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促进儿童学习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策略儿童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