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

  • 量感培养三部曲:感知、体验、推理
    无感”。教师应从学情出发,联系实际,在教学活动中多方调动学生的感官、丰盈学生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量感。[关键词]学情;感知;体验;推理;量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6-0075-03吴正宪老师曾在“学情调研策略”的讲座中指出,对于分数的认识,孩子和成人是有很大差异的。学生能正确完整地说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9期2023-12-30

  • 学情为导向的微课程资源开发建议
    程资源的开发要以学情为导向,围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和资源重组,以凸显其价值和优势。教师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在明晰学情的前提下,以学情为导向,围绕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开发有价值的课程,从而不断训练专业技能、沉淀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关键词:学情;微课程资源;开发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3)9-0013-3收稿日期:2023-07-04作者简介:盛正民(1973-),男,中学高级教师

    物理教学探讨 2023年9期2023-10-13

  • 应用型本科经管专业网络教学学情分析
    象,开展网络教学学情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信度、效度、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学与教师教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资料和教师参与积极性是影响在线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关键词:网络教学 学情 应用型本科 经管专业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197-02一、引言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国大部分高校或教师都将网络教学作为重要教学手段使用,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将有限课堂无

    经济师 2023年9期2023-09-25

  • 近十年来初中学情分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孙凯摘 要学情分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十年来,初中学情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情分析的要求、内涵、内容、价值、误区、方法及实践等方面。未来的学情分析研究将会进一步明确概念内涵,将会得到更多关注,将会加强学科教学实证研究。关键词学情分析 以学定教 研究成果 回顾与展望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以科学精准的学情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是初中一线教师的核心工作。学情分析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益,影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总结学情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8期2023-08-06

  • 近十年来初中学情分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定是以科学精准的学情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是初中一线教师的核心工作。学情分析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益,影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总结学情分析的现有成果,笔者对近十年来的学术期刊类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梳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一线教师开展学情分析研究提供一些启示。一、学情分析研究概况为系统了解学情分析的研究成果,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以“学情分析”为主题,时间范围选定为近十年,来源类别选定“北大核心和CSSCI”进行高级检索,共检

    初中生世界 2023年28期2023-07-26

  • 基于学情的数学起始课教学微探
    程. 教师要基于学情,依据课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其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探究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单元起始课是知识模块的开端,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新的模块知识的探究欲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建構知识体系,提高教学实效性.[关键词] 学情;起始课;知识;经验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设以外的情况,如一位教师讲授平面向量的单元起始课时,向学生提问应该如何用符号表示向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3年5期2023-07-17

  • 单篇精读:基于学情 立足文本 关切大单元
    俱进,追求“基于学情 立足文本 关切大单元”。关键词 单篇精读 学情 文本 大单元温儒敏先生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一文中所说,“群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不要理解为群文教学就比单篇教学更高级,也不是群文教学要一律取代单篇教学。”单篇要基于单元视域中的整体内容,重新定位教学价值,讲求与单元的协调性,注重单元任务的渗透与达成,做到既见这一篇,也见整单元。必修教材单篇组课仍占一定比例,单篇要与群文两相兼顾,并行不悖,在群文阅读盛行的今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2期2023-06-12

  • “以学定教”观念下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解析及实践策略
    生学习兴趣;依据学情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改革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词:学校体育;以学定教;教学观念;学情;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5-0054-032021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将“以教定学”观念转向“以学定教”,充分把握学情,注重个体差异,合理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

    体育教学 2023年5期2023-06-11

  • 基于学情视角重构作业观
    必要性,探讨基于学情分析的作业观重构策略:一是拓宽范围——从封闭走向开放;二是尊重差异——从笼统走向分化;三是满足偏好——从单一走向多元。【关键词】学情;重构;作业观;开放;分化;多元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双减”政策提出“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应该助力学情分析,也应基于学情分析。因此,有必要从学情视角重新审视、构建作业观,改变封闭、笼统、单一的现状,建构开放

    文理导航 2023年18期2023-05-30

  • 确定实用文教学内容的策略探析
    及教材编写、具体学情三个方面来明确适宜的教学内容,改善现有的课堂形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词: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体式;课标要求;学情“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七个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主要涵盖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和下册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可见实用类选文在新教材中所占比重之大。对于学生来说,提高实用文阅读水平,有助于增强自身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总是更重视文学类阅读教学,习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3期2023-05-30

  • 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主题确定
    单元学习主题 学情 进阶一、深度学习的基本认知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首先就教学内容挑选一个或多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通过互动交流和积极研讨来让学生体验成功,再通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和学习主体设计,让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学科素养的落实。在单元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将学科核心知识落实,还要把学科思维的本质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一一展示出来,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形成积极的方法和思路。所以通过深度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8期2023-05-25

  •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西藏学生语文学情分析以及教学对策
    级中学西藏学生的学情,从针对西藏学生的教学等方面研究了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词】省奔中;西藏学生;学情;对策作者简介:芮锦锋(1983—),女,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不少教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打造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新版人教版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学的内容占比加大,这给那些汉语基础相对薄弱的西藏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教师如果能打破思维局限,开展多种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

    教育界·A 2023年9期2023-05-10

  • 谈初中语文课堂中“学情”的把握
    初中语文课堂中“学情”的把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课前、课中与课后的三个阶段“学情”作为共同体来研究,即课前进行学情分析,先学后教;课中依据学情变化,以学定教;课后根据评价与反馈,再次收集学情,以学促教。在展开理论阐述的同时用案例印证观点。关键词:学情;以学促教;语文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应该是基于“学情”展开的,脱离了“学情”,语文课堂就失去了基础,成为了“空中楼阁”。“学情”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翻阅诸多著作却鲜见对其有一个普遍认可的诠释。《语文课堂:“学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4期2023-04-23

  • 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言语学习的有效四维空间
    课堂。它致力于从学情、学程、学理、学伴四个维度构建学生语言学习的意义空间。文章从这四个维度出发,针对《那个星期天》一课的教学,探讨如何在学习与探索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展技能、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获得学习成果的升华。【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学情;学程;学理;学伴作者简介:蒋燕(1983—),女,江苏省常熟市元和小学。新课改大力提倡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

    教育界·A 2022年29期2022-12-08

  • 构建适合新“学情”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00后”大学生的主体特征分析
    00后”高职学生学情的特征(一)“00后”的时代特点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文化呈现多样性,高职院校“00后”学生(特指出生在2000年及以后的孩子)出生于这个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条件丰厚,学习配套设施全面,所呈现出来的代际特征也有别于其他年代,针对不同代际特征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00后”高职学生进行调研,并对改革开

    智库时代 2022年42期2022-12-02

  • 关注学情 搭建支架 精准阅读
    文教学中,教师从学情出发搭建教学支架,可以使阅读指导更为精准有效,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分析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实际,给学生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展开精准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关键词]语文教学;学情;支架;精准阅读[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5-0045-03学情即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方法、经验、态度、习惯等。“支架”本义是指支撑物体用的架子。在课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9期2022-11-24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的问题及改进
    王蓉摘 要学情分析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普遍认同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但難以付诸实践,分析频率不高,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操作方法和学校一般没有相关任务要求等。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生长点,深入领会教材意图,探索创新学情分析方式,立足扎实的课例研究,提升学情分析及应用能力,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教研调查;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22)02-0

    中小学德育 2022年2期2022-04-05

  • 道德与法治教学学情分析策略谈
    活为基础的课程,学情分析无疑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容忽视的内容与环节。然而,多数教师认同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却难以付诸行动,常见的情境教学由于忽视学情分析无法找准“问题”,从而难以激活学生思维等现象普遍存在。对此,许多教师进行了扎实的课例研究:借助对話回忆、课前调查预学、思维导图等方式,开发“真实生活经验”;以“一体化”视角整体把握基础学情,进而以学情的细化剖析“生成”情境话题与问题,从而让思维真实发生;以课堂现场调查找准真实的成长问题,进而创设探究情境和课后实践

    中小学德育 2022年2期2022-04-05

  • 高职院校学情调研路径优化策略探索
    1)1 高职院校学情调研的原则分析1.1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高职院校学情调研工作首先应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遵循这一方向对学情调研的范围、方法、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分析。学情调研归根结底要服务学生、服务课堂、服务教学,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作为重要的检验指标。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基本可以划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因此,学情调研要以这些目标为导向进行设计和实施,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的真实情况,有利于教师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1.2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7期2021-07-19

  • 高职学生学情分析与管理可视化系统设计
    育教学模式时,在学情分析与管理环节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数据来源多样化,有效信息融合方法欠缺,难以真正分析挖掘出有价值学生学情信息等问题。为解决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高职院校学情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在现有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技术应用,设计高职学生学情状况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系统。一、设计原则本系统为了实现学生学情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决策的自动化处理过程,系统需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可随业务需求扩展增加功能模块,因此高职学生学情分析与管理可视化系统应符合

    环球市场 2020年21期2020-11-04

  •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现状、误区与策略分析
    0引言:了解学生学情是构建高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全面提升整体教学成效的重要前提。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情研究中还存在诸多误区,本研究可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指导,并为突破当前误区,落实好学情研究工作给予相应的实践帮助。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现状概述为有效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情况,本文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10 个城市中的900 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农村小学与中学信息

    报刊精萃 2019年7期2019-11-13

  • 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 ——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例
    226262)学情分析是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实施的必备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变动,针对课前、课中与课后学情进行反复剖析,形成完整的动态学情分析系统。整合课前、课中与课后学情分析,将学情与教学过程逐渐融合,以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1 学情分析及体育学情分析内涵学情分析,顾名思义是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体育教学中的学情分析,可以“望文生义”将之称作 “学生情况的分析” “学生学习内容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4期2019-06-03

  • 学情把握准 教学实效高
    ,我们怎样把握“学情”,活用“学情”,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呢?笔者就根据的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一、正确分辨学情的性质是有效调控教学的基础笔者认为,所谓“学情”,就是指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根据“学情”的具体体现,我们发现,“学情”一般具有这样几个性质:一是“学情”的客观性,二是“学情”的规律性,三是“

    成功 2019年2期2019-03-18

  • 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的建议
    衡量,这就决定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主要渠道,也为改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起到参考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情况,不能盲目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只有真正从学生的诉求出发,满足不同特点的学生,才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简言之,就是让教师明确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下面就对当前小学英语课堂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并提出具体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不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7期2018-11-29

  • 学情调研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
    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学情调研的意义学情调研是将当代学生观落实到教育实践的必然需求。教师在具有当代学生观的理念后,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而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学情分析,才能把对于学生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五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远远比不上低年段时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常常出现走神或被动学习的情况;教师常常为了讲解得更为全面或是赶教学进度,而铺天盖地地满堂灌。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 2018年10期2018-11-28

  •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现状调查
    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现状调查毛耀忠1,2,李 海2,张 锐1(1.兰州城市学院 数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华东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有效教学离不开学情分析,已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教学设计文本分析的结果反映出高中数学教师开展学情分析的一些特征:最关注元认知与认知维度的“学情”,对于环境与个体差异两个维度的“学情”较少涉及;在整体上偏重基于主观经验而非基于“证据”开展学情分析;不少教师对于学情分析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不

    数学教育学报 2018年5期2018-11-01

  • 浅析数学教学如何关注学情
    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学情不太了解.能够在很短时间内给出这样的解法的学生一定层次较高,老师要因材施教,提高备课的难度,充分备学生,备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还会存在其他不知“学情”的情形,导致教学处理或过高,或过低.1.老师方面教师通过大学的学习,掌握了一些高等数学的知识,用高等数学的观点来认识初等数学往往会更容易一些,更深刻一些.老师的工作具有重复性,三年一周期,甚至一年一周期,在那一小片领域里,常常会出现熟能生巧的现象.这就会导致过于拔高.也会有因过于熟悉,凭感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6期2018-09-19

  • 例说学情调研
    倪娜学情调研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这也对学情调研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以小学数学为例谈一谈。一、学情调研的繁为了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学情调研一定是越详细越好。从内容上,学情调研的内容涵盖了学生原有的数学技能、生活经验,甚至包括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从形式上,一次学情调研至少需要通过问卷、访谈来较全面地了解学情,通常还会采用资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3期2018-06-05

  • 翻转课堂中学情分析的价值与策略
    014 )(二)学情分析是实现课上知识内化的有力保证翻转课堂中学情分析的价值与策略徐 菲(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 )学情分析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先学后教”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知识内化的有力保证。在翻转课堂中,应坚持以学定教原则,将学情分析贯穿于课前教学设计、课上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反思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访谈、资料分析、课堂观察、记录典型个案等研究方法,确保学情分析的实践价值得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9期2016-10-28

  • 阅读教学:生成于真正的学情
    最基本的方面就是学情——学生学习文本的情况,即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或教学过程之中是否自主、积极、有效地学习文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学定教”。且看很多语文教师是如何“定教”的——有的教师向学生提供教学案(把自己的甚至备课组全体教师阅读和思考出来的内容外显为目标、提纲、问题、练习,然后印在纸张上发放给学生),以此来摸底,然后加以评判、引领、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做虽然可以确保学生不得不学习、不能不按照要求学习,却并不意味着他们想学习,更不意味他们在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学情 ——最不可忽略的教学视线
    志能(特级教师)学情,应该是我们最不可忽略的教学视线。因为只有吃准学情,顺学而导,教学才能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们知道,教育心理学有很多的理论,如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各种理论中更是提出了“同化、顺应”、“最近发展区”、“迁移”、“再创造”等与学习有关的具体名词,每个名词往往都代表了学习的一种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若细细一想,不管哪种模式,对一个事情的研究却是一致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即学情。学生已知的是什么,未知的是什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1期2016-04-09

  • 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情分析策略初探
    程开展的始点就是学情调查,开展优秀高效学情调查需要从学情问卷层次、学情问卷设计、学情调查分析三个方面精心设计,方能做出精致的学情调查分析。百度百科定义“学情分析”:指学生在阶段性身心成长规律、学习中所呈现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的现状以及基于现状的应对策略。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情分析是课程开发时的首要环节,迫切而必要。一、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情调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根据邻近发展区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分析学生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0期2015-08-15

  • 平抛运动的情景探究式教学
    伟孟 胡继超1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分析问题和归纳现象的能力; 1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分析问题和归纳现象的能力; 1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分析问题和归纳现象的能力;

    物理教学探讨 2014年5期2014-09-18

  • 基于学情的国家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践
    ,必须基于学生的学情。只有关注学情,才能更好地站在儿童角度设计教学, 让国家课程成为儿童课程; 只有关注学情,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师立足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关注学情,才能更好地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所谓学情, 基本内涵是影响学生学习因素的现实情况,如知识能力水平、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实际需求等因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学情,也包括班级整体的学情。我校把紧密围绕学情开展课程改革与实践,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8期2014-04-17

  • 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导教师开展专业的学情分析,并将其与教学过程整合就成为教学变革的重要课题。一、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割裂的现实图景(一)仅关注课前的学情分析,缺乏课中和课后的学情考察教学实施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原有预案进行调整和变动。因此不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无法依照预案按部就班地执行。以内容为例,既存在预期的学习内容(intended object of learning),亦存在课堂实践出来的学习内容(enacted object of learni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22期2013-11-30

  • 学情分析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
    性过程中必须关注学情,注重分析学情来提升自身教育的有效性。然而,现实中教师在使用学情分析过程中,由于对为何要进行学情分析?以及如何分析学情、分析了学情如何使用等问题的模糊,导致不少误区的出现,本文试图揭示这种误区,并提出相应解决这种误区的策略。一、学情分析的误区学情分析的误区在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以及教师自身层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这里主要就教师个体在进行学情分析时所出现的误区作一归纳。1、将考试成绩分析作为学情分析的主要依据学情分析在很多学校得到重视

    教师教育研究 2013年2期201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