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初中学情分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3-08-06 10:47孙凯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课堂教学

孙凯

摘 要

学情分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十年来,初中学情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情分析的要求、内涵、内容、价值、误区、方法及实践等方面。未来的学情分析研究将会进一步明确概念内涵,将会得到更多关注,将会加强学科教学实证研究。

关键词

学情分析 以学定教 研究成果 回顾与展望

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以科学精准的学情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是初中一线教师的核心工作。学情分析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益,影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总结学情分析的现有成果,笔者对近十年来的学术期刊类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梳理、分析和展望,以期為一线教师开展学情分析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一、学情分析研究概况

为系统了解学情分析的研究成果,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以“学情分析”为主题,时间范围选定为近十年,来源类别选定“北大核心和CSSCI”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到112篇文献。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阅读文献的标题和内容,优先选用有明确定义的文献、与研究主题相符的文献,剔除不是以学情分析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共获取 36篇文献,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12篇,占比33.3%。从论文标题上看,综合类论文25篇,占比69.4%,学科类论文11篇,占比30.6%。

二、学情分析研究成果综述

1. 学情分析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总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学为中心”“学生主体”“以学定教”“个性化学习”等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课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学情分析是提升课堂教与学水平的指归[1]。学情分析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学的适切性与效率,依据学情设计教学是最基本的要求[2]。关于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提出学情分析的要求及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指出,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2. 学情分析的内涵

关于学情分析的内涵,不同研究者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按照其定义的方式和特征,梳理并归纳,可以发现这些定义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概括性定义、列举性定义和影响性定义。概括性定义是指用概括性的、抽象的、较全面的方式来呈现学情概念[3]。比如学情分析就是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4]。列举性定义是指列举出与学生学习情况相关的信息,以此作为学情分析概念的内容。比如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情绪等。影响性定义是指从学生层面将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那些因素称之为学情。比如学情分析应重视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储备的分析,精准辨别学生学习的起点水平[5]。

事实上,学情分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分析者的适应性看,广义的学情分析更适应于班主任的学期学情分析,狭义上的学情分析则更适应于学科教师的课时或单元的学情分析[6]。之前有学者研究指出,学情分析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个体差异、交往性学习能力[7]。对于初中阶段而言,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主要是指对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学生因素情况的分析,包括对学生学前状态、潜在状态及差异状态的分析[8]。

3. 学情分析的内容

学情分析的内容属于“学情”的研究对象范畴,具体指影响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有研究者构建了学情分析内容的三维模型(如图1),三个维度分别是学习状态(过去的、现在的、可能的、未来的)、学习特征(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学情内涵(学情表征、学情成因、学情意义)[9]。也有研究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探讨学情分析的内容,将其看作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分别对应学习者知道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和学得怎么样[10]。还有研究者具体列举了学情分析的十项内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生情绪以及自我状态、学生文化、学生生活[11]。

4. 学情分析的价值

学情分析是以学定教、实现精准针对性教学的关键[12],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有效教学离不开学情分析,已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13]。关于学情分析的功能和价值方面,有研究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指出学情分析为教学预设提供基本依据,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调节与生成提供重要反馈,为教学生成提供重要资源,为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生成提供丰富素材与有益启发[14]。简而言之,课前学情分析是教学的基础,课中学情分析是调整教学的依据,课后学情分析是反思教学的关键[15]。在学情分析的功能上,研究者不仅指出学情分析有利于调取重要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指出学情分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6]。学情分析本身属于教师教学研究范畴,教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研究和理解学科知识,从而促进专业发展。

5. 学情分析的误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认识到学情分析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但对学情分析依然存在诸多误区。表现为将考试成绩分析作为学情分析的主要依据,将学情分析简单理解为对学生先备知识的分析,仅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情分析[17]。也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在学情分析时缺乏整体观念,学情分析片面化;缺乏证据意识,学情分析经验化;缺乏合作意识,学情分析间断化;缺乏实施途径,学情分析轻视化[18]。事实上,大多数一线教师知道学情分析的重要性,知道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基础。所谓的学情分析误区更多的是教师对学情分析本身的认识不清而造成的。

6. 学情分析的方法

学情分析方法不仅包括问卷调查,还包括学生访谈、过程观察、作业分析等[19]。除此之外,还有档案、日志、录音、口头陈述、课堂观摩等学情调查手段[20]。从课堂教学的实施阶段看,学情分为课前学情、课中学情和课后学情,由此构建了初中学情分析的实施框架(如图2)[21]。也有研究者建议借鉴“中医问诊”的方法,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把脉”(包括思维过程矫正、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成效反馈、学习心理调适乃至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差异化分析,从而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22]。

7. 学情分析的实践

学情分析能力是教师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关于提高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研究者指出的路径有:建立“学情分析”记录本、研习学习理论、开展案例研究、实践与反思[23]。比如在语文学科中,之前有研究者建议,根据平时对所教学生的了解进行“面”上的分析,用表格的形式对学情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并列举了“醉人的春夜”“李白、杜甫的诗歌”“孔乙己”等课例[24]。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地分析学生的情况,既要分析学生的一些共性特征,又要分析其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并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阐述观点[25]。又如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研究者指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知道了什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并以“享受教育的权利”为例,阐述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26]。

三、学情分析研究的展望

1. 进一步明确概念内涵

学情分析的“学情”是指“对学习效果有影响的学生信息”。可以界定为“学情”的两个条件:首先,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其次,存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弥补它对教学产生的影响[27]。初中教科研部门应重视对一线教师在学情分析上的指导,明晰学情分析的内涵、内容以及方法等,以消除教师对学情分析认识上的误区,避免经验性、浅表性、片面性的学情分析现象出现。在明确学情分析内涵的基础上,开展以“学情分析”为主题的专项研讨活动,引领广大初中教师理解学情分析,重视学情分析,掌握学情分析的一般策略,提高学情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初中课堂教学质量。

2. 学情分析应得到更多关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事实上,学情分析是这些理念的核心部分,有效的学情分析是落实“以学为中心”的重要保障。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受制于对学情分析的模糊认识,往往侧重于课前的学情分析,仅做出一些预设性的教学思考,而忽视课中和课后的学情分析。也有教师将课后学情分析简单地理解为作业分析,很少进行系统性、关联性和反思性的深度分析,导致学情分析的功能和价值微乎其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颁布,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学生的学情分析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只有精准的学情分析,才能实现精准的课程育人的目的。

3. 加强学科教学实证研究

關于学情分析的内容方面,假想学情包含什么或不包含什么,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研究尚属于思辨层面的理论探索,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因此,关于学情分析的研究,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证实学情的哪些方面影响教学效果,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获得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据),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以指导教学实践。在学情分析的研究中,应重视学情分析上的数据收集,借助专业的测评工具,科学评价学情分析实践研究的效果,基于数据分析,进一步明确学情分析的核心影响因素。从学科教学层面看,教师应加强教学实践研究,以教学课例为载体,开展基于学情分析的课例研究,探索适切于学科教学的学情分析的视角、内容、方法和策略等。

【参考文献】

[1][16]毛耀忠,许尔伟.国内“学情分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5).

[2][13]毛耀忠,李海,张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现状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2018(5).

[3][11][27]谢晨,胡惠闵.学情分析中“学情”的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15(2).

[4]吴银银.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价值、内涵与方法[J].教育探索,2011(2):79-80.

[5][10]安桂清.论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J].当代教育科学,2013(22).

[6]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

[7]韦玲珍.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J].语文建设,2010 (7- 8).

[8]丁恺.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9]耿岁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学情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2]俞宏毓.近十多年来我国学情分析研究的发展与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19(3).

[14]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9).

[15][20]张航.英语教学学情分析的内涵、原则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7(8).

[17]时晓玲.学情分析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

[18][21]邵朝友,朱伟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学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2).

[19][23]朱郁华.学情分析:教师新的教学基本功[J].教学与管理,2013(8).

[22]耿文强.地理学情分析的有效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6).

[24]袁建中.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学情分析[J].中学语文教学,2002(11).

[25]段增勇.课堂教学要重学情分析[J].语文建设,2016(12).

[26]阎会.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优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7(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

本文系江苏省卓越教师创新培育计划(2020)研修成果。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课堂教学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