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宽松支撑 粮价企稳反弹

2019-07-10 00:57杨景元
黑龙江粮食 2019年5期
关键词:库存大豆年度

□特约撰稿人 杨景元

进入5月份,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整体出现上扬,因北方进入备耕时段,基层粮源已经所剩无几,市场供应偏紧,对价格形成支撑,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温,市场认为将影响后期农产品进口数量。此外,国家政策性粮拍卖时间推迟,拍卖底价提高等消息,也促使企业积极增加库存,刺激主要粮食价格上涨。

宏观层面: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温,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日前宣布把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提升至25%。预示着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大幅提高的希望暂时无法实现。中国决定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

中国央行5月15日发布通知,下调关于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明确了此次定向降准份3次调整到位,5月15日下调1个百分点,6月17日再次下调1个百分点,7月5日下调县域农商行基准档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至8%,将释放长期资金月2800亿元。总体看,国内货币政策有可能再度转向偏松的局面。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2019年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2019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据测算,在4月份2.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PPI环比、同比涨幅均略有扩大,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0.9%。

大豆市场方面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供应趋紧提振价格

进入5月份之后,大豆市场价格出现连续上涨。一方面,关内主要地区市场上大豆粮源逐渐减少,支持大豆价格企稳。另一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影响,市场担忧可能限制美国大豆的进口,引发国内大豆市场供应紧张,大豆市场价格出现了连续上涨走势。

一、全球大豆供给依然充裕

5月10日,中国农业部发布的5月份供需月度报告里称,2019/2020年度,在大豆振兴计划实施的推动下,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将增加至9066千公顷,比上年度增长7.93%;大豆产量1727万吨,比上年度增长7.94%。创下2004/05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农业部5月份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总产量为3.6058亿吨,同比增加1891万吨。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达创纪录的1.2366亿吨,高于上年度的1.2007亿吨;巴西大豆产量为1.17亿吨,低于上年度的1.22亿吨;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500万吨,高于上年度的3780万吨。预计全球大豆消费量为3.4911亿吨,高于上年度的3.3858亿吨,由于消费增幅低于产量增幅,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增至1.0717亿吨,较上年度增加812万吨,全球大豆供应充裕的格局还将持续。

二、进口大豆数量小幅减少

据海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803万吨,较上年减少750万吨,为2012年来首次下降。其中,自美国进口大豆1664万吨,同比减少49.4%,占进口总量的18.9%,过去5年进口占比均值为37.3%;自巴西进口大豆6608万吨,较上年增长29.8%,占比达到75.1%,为历史最高水平。

由于从4月1日起农产品增值税下调,所以一些进口大豆船货推迟到4月份到货。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进口大豆764万吨,比3月份的492万吨提高55%,比去年同期的690万吨高出10.7%。1~4月进口总量2,438.9万吨,较上年同期的 2,648.9万吨下降7.9%。因为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大豆进口受到制约。据汇易统计数据,今年1~5月,美国大豆对华装船检验总量为545.9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670.05万吨减少124.14万吨,同比下降18.52%。

三、消费需求总体平稳

根据农业农村部5月份供需报告显示,预计2019/2020年度我国大豆压榨量为8660万吨,猪价上涨预期将提高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对豆粕需求有拉动作用,但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对产能影响较大,产能恢复的周期性将抑制豆粕消费,预计大豆压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2018/2019年度中国的大豆消费量预计达到1.0356亿吨,其中大豆食用消费量1317万吨,比上年度增加5.11%,主要是膨化大豆消费增加拉动。

四、产区大豆现货价格坚挺

当前基层农户大多进入农忙春耕时期,售粮意愿偏低,贸易商及企业收购难度有所增加。此外,随着优质高蛋白大豆供应量逐步下降,阶段性的供应缺口提振价格持续走强。

截止5月2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大豆价格稳定,其中38~39蛋白塔豆装车3.60~3.62元/公斤,货源逐渐趋紧,价格坚挺运行。黑龙江海伦地区大豆价格稳定,其中贸易商40以上蛋白塔豆装车3.84元/公斤,优质货源紧张。黑龙江佳木斯地区大豆价格稳定为主,其中38~39蛋白塔豆装车3.60元/公斤,40蛋白大颗粒塔豆装车3.84元/公斤。

五、连豆期货大幅反弹

5月份,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走出连续反弹走势,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增税,市场预期经贸摩擦短时间难以缓解,将影响大豆进口,期货价格自低位反弹,截止24日,连豆1号主力909合约收盘报3573元/吨,较月初上涨超过200元。从价格走势看,1909合约依然保持反弹趋势,但在3600元附近暂时盘整。近日美国政府公布一项16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计划,以弥补长达10个月的对华贸易战造成的损失。这也预示后期美豆大量进口可能性较低,短期内仍将支持国内大豆价格上涨。

图1: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一号1909合约走势图

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在美国宣布增税后不断下挫,跌至10年新低。近期美国降雨天气影响玉米种植进度,可能导致美国大豆种植增加。同时中国加大对南美大豆的采购也将刺激南美大豆种植,国内大豆振兴计划和补贴政策也利于今年大豆产量增加。在全球大豆供给继续增加,需求增长缺乏亮点的背景下,对中长期大豆价格不宜期望过高。

玉米市场方面利多因素频出 市场情绪乐观

进入5月份以来,产区收购已经基本结束,农户备耕余粮不多,贸易商屯粮待涨,市场收购难度加大,受部分企业补库影响,市场价格逐步上涨。临储拍卖底价抬高也刺激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临储首次拍卖成交积极,虽然饲料消费依然疲软,但当前市场更加关注利多因素。

一、新年度玉米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本年度最新种植意向显示,全国玉米意向种植面积下降3.1%,东北地区农户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减少明显,其中黑龙江下降15.8%,吉林、辽宁分别下降2.7%和2.2%。全国各地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组织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一定程度上压减了玉米播种面积。

5月份以来,美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玉米种植带天气持续多雨,已经令许多农户的玉米种植工作推迟。据美国农业部的作物周报显示,截至今年5月13日,美国玉米播种工作只完成了30%,只占到正常播种进度的不足一半。其中,伊利诺斯州玉米播种工作只完成了11%,而2018年5月13日的玉米种植进度为88%。美国玉米基本在5月底播种结束,而预报称降雨天气难以改善,土壤墒情大,美国主产区玉米改种大豆将是大概率事件。预计新作播种面积减少、进而造成今年玉米减产,结转库存下滑。

二、拍卖底价抬高刺激市场价格上涨

日前,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正式公告,经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决定,5月23日开展400万吨国家临储玉米竞价交易,均为2014年产粮源,拍卖底价1550元/吨,较去年提高了200元/吨,2019年政策性粮拍卖正式启动。

受拍卖底价上调消息影响,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截止5月20日,国内玉米均价1892.63元/吨,较前一周上涨40.38元/吨,涨幅2.18%。其中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快速上涨,黑龙江加工企业挂牌价格也大幅上调。目前,吉林深加工企业主流挂牌价1650~1780元/吨,黑龙江企业主流挂牌价1620~1740元/吨。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也继续上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锦州港玉米主流收购价为1860~1870元/吨,主流平舱价1910~1920元/吨;鲅鱼圈港玉米主流收购价1870~1880元/吨,主流平舱价1920~1930元/吨。受北方港口玉米价格上涨带动,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同步跟涨,广东港口玉米价格突破2000元/吨,2018年产二等新玉米主流价格为2000~2020元/吨。截至5月17日,北方港口库存维持在500万吨左右,广东港口内贸玉米库存64万吨。

三、首拍成交积极整体溢价较大

从历年拍卖情况看,年度首拍以及前几次的成交情况均相对较好。5月23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启动2019年首次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计划销售2014年产玉米399.21万吨,实际成交361.93万吨,成交率90.66%,成交均价1639元/吨。按等级和成交量加权平均溢价达到55元/吨以上。

单日成交361.9万吨,成交率高达90%以上,市场情绪高涨。主要原因还是市场普遍看好后期玉米价格:一是贸易商惜售待涨,当前市场流通粮源紧缺。二是黑龙江当地玉米深加工项目新增产能较多,加工企业积极补库,同时不少贸易企业也争抢粮源以待后期卖给加工企业,形成竞价积极的局面。三是临储经过两年巨量成交后,目前库存大幅减少使得市场对未来供给担忧,同时因政策倾向支持大豆种植,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将有所减少,长期玉米产不足需是大家的普遍共识,使得市场看好后期价格。四是中美贸易摩擦近期有升级迹象,对近期大量进口玉米及替代品的预期下降,市场主体争相抢购粮源。但随着拍卖持续,预计市场供应将逐渐改善。

四、下游饲料需求疲软深加工利润改善

目前生猪市场因供应端持续缩窄,供需缺口将逐步凸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生猪出栏1.88亿头,同比下降5.1%,猪肉产量1463万吨,同比减少5.2%。据农业农村部对400个县定点监测,3月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分别下降18.8%、21%,出现“双下降”,同比降幅均为近十年最大值。市场预计2019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将刺激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和增加生猪出栏体重,有助于饲料需求恢复,提振玉米饲料消费。

深加工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5月22日,全国淀粉行业开工率73%。其中,东北地区大中型企业开工率为81%,华北地区大中型企业开工率为75%。当前淀粉价格稳定,但淀粉消费旺季即将来临,对玉米价格有较强支撑作用。

五、利多因素主导玉米期货大幅上涨

图2:大连玉米期货主力C1909走势图

5月份,国内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一路上涨,其中,大连玉米主力1909合约最高涨至2021元/吨,四月底收盘报1916元/吨,上涨超过100元。市场上利多因素频出盖过了猪瘟疫情导致饲用需求下滑的不利因素。从大连玉米走势看,近期上涨趋势保持良好,不排除挑战合约前期高点的可能。同时,美国CBOT玉米价格也自低位快速反弹,因担忧玉米种植减少将影响产量。后期重点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和国储拍卖节奏。

粳稻市场方面粳稻粮源紧缺,价格普遍上扬

今年4月份之后,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水稻价格一度出现上涨,主要原因是部分仓储企业补库,农户余粮基本售罄,市场上粮源比较紧张所致。此外,今年政策性粮拍卖启动时间较往年推迟,加工企业预计国储春节后拍卖普遍维持较低库存水平,导致企业原料紧张。进入5月份以来,水稻消费市场逐步转淡,粮食销售旺季也基本结束,加之国家政策性粮拍卖启动,预计水稻市场价格后期将逐步回归平稳。

一、最低价收购政策延续库存继续增加

全省粳稻库存数量继续增加。省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3月末,黑龙江省内水稻库存总计近8890万吨,其中国家政策性粮库存8350万吨左右,商品粮库存540万吨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库存总量增加760万吨左右,其中国家政策性粮库存增加了720多万吨,商品粮库存增加40万吨左右。目前全省待售水稻还有150万吨左右。

二、水稻市场化收购政策效果明显

从2018/2019年度全省粮食收购情况来看,截止2019年4月末,全省累计收购水稻近2965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1608万吨,同比增加89%;最低收购价水稻收购量1357万吨,同比减少32%。与上一年度相比,收购总量增加110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量增加758万吨,最低收购价水稻收购量减少648万吨,水稻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加大,显示粮食收储政策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

三、粳稻供大于求去库存任务艰巨

从黑龙江粮食交易市场拍卖成交情况看,2018年政策性粮拍卖累计成交4360.97万吨,其中玉米成交3725.27万吨;稻谷成交185.32万吨;大豆成交150.38万吨。数据显示,政策性水稻拍卖成交数量基本稳定,与目前庞大的库存数量相比,拍卖数量占比较小,水稻市场供大于求局面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去库存任务十分艰巨。

四、产区市场粮源偏紧支撑价格上涨

4、5月份黑龙江稻米市场整体表现为稳中趋强。目前黑龙江省内还有待售水稻不足30亿斤,约占总产量的5%左右。2018年产新粮基本见底,对市场行情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加之临储陈粮拍卖推迟,市场供应总体偏紧推动稻价上涨。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优质长粒粳稻“优质优价”特征明显。截止五月中旬,黑龙江普通圆粒水稻价格已不低于1.45元/斤,出米率70%。长粒水稻绥粳18品种的价格已达到1.60元/斤以上,出米率66%。黑龙江普通圆粒大米价格已涨至2元/斤以上。

五、政策性粮拍卖启动首周成交火爆

5月21日,2019年度政策性粮拍卖正式启动。其中21日最低收购价稻谷(专场)交易十分活跃,虽然是2013、2014年存储时间较长的粳稻,但由于是本年度首场拍卖,加之拍卖底价较低,会员还是积极竞价,总投放量21.59万吨,实际成交达到21.34万吨,成交率98.87%,成交均价1948元/吨。24日的最低收购价粳稻(2013~2015年)交易结果看, 2014年投放量10.47万吨,成交10.05万吨,成交率96.01%,均价2155元;2015年投放量20.79万吨,成交11.41万吨,成交率54.88%,成交均价2289元/吨。最低收购价粳稻(2016~2018年)交易情况看,全部是底价成交,其中2016、2017年成交率仅在3%左右,2018年新稻成交率34%。

从拍卖第一周成交情况看,一是市场认为2014年粮食质量较好,且拍卖底价低,所以2014年粮成交率高,说明当前市场粮源仍然偏紧,对低价粮源仍有一定需求。二是2016、2017年粮食起拍价较高,成交却很有限,说明市场对高价格比较谨慎,后市并不乐观。

六、去库存背景下需求转淡价格承压

当前国内稻谷市场总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一段时间内难以有效改观。一方面,国储拍卖情况仍将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随着本年度政策性粮拍卖启动,稻谷市场供应仍将十分充裕。另一方面,随着气温升高,销区市场逐步进入淡季,消费终端需求低迷,加工企业随用随采,对原粮需求有限,也将限制后期稻谷价格上行空间。

总体看,后期稻谷价格走势可能呈现分化态势。其中新稻谷特别是优质品种的价格将在供应趋紧支撑下保持坚挺略涨态势。但普通陈稻在库存继续增加,市场需求增量有限和国家临储粳稻持续销售的背景下,价格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猜你喜欢
库存大豆年度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房地产去库存中的金融支持探究
年度仿古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