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西藏春小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与评价分析

2019-07-10 08:30范瑞英王菊花
西藏农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成穗率穗数株高

范瑞英,王菊花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32)

小麦是西藏仅次于青稞的第2大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5万hm2,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以上,总产30万t,产量占粮食作物的25%左右,一直以来是西藏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小麦生产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麦品种的选育关系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在现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培育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随着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小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育种工作者在选育品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产量的提高,更要将品质放到与产量同等重要的位置,选育出集高产与优质于一体,并能大面积应用于实践生产的新品种。因此,选育出高产、优质、高抗小麦成了近年来我们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区一江两河生态区种植的符合生产需要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本课题以山春1号和藏春951为对照,对小麦进行生育特性、抗病性和产量性状等鉴定,摸清小麦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生产条件的生长发育特性,筛选出符合我区生产需求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同时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8年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4号试验地进行,海拔3760 m。土质砂壤,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马铃薯随后统一规划播种,田间墒情较好,苗齐、苗匀、苗壮。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系)共13份材料(不含对照),其中1份材料由青海提供,1份由宁夏提供,其他11份均由农科所提供,对照为山春1号和藏春951。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行距25 cm,小区长6.67 m,宽2 m,小区面积 13.34 m2,每小区种植8行,行播量550粒,实收计产。2018年3月27日撒施基肥有机肥12.5 kg/667m2,二胺12.5 kg/667m2,氮素5 kg/667m2,机耕整地,3月29号播种。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小麦全生育期按要求适时追肥灌水,取样调查。

1.4 数据统计

采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处理软件分析数据和制作表格,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LSD(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法检验处理间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抗性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各品种(系)出苗期集中在4月9-11日,抽穗期在6月16-22日,成熟期在8月18-23日,基本保持一致。全生育期为131~137 d,生育期最长的是山春1号(CK1)和藏春951(CK2),生育期最短的是品比21,131 d。田间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今年雨水偏多,大部分小麦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蚜虫病害,但对籽粒和产量影响不大。也是由于雨水偏多,各品种(系)也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其中品比12、13和藏春951(CK2)倒伏较为严重。

2.2 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小麦品种(系)的株高为93.6~131.5 cm,15个参试品种(系)中只有品比12与山春1号(CK1)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小麦品种(系)与 山春1号(CK1)株高差异不显著,品比14、21、11、20、10 与藏春 951(CK2)差异显著,其他小麦品种(系)与藏春951(CK2)株高差异不显著,其中品比14的株高最低,而品比12的株高最高。在15个小麦品种(系)中,有11个品种(系)小麦幼苗为半匍匐型,有2个品种(系)小麦幼苗为匍匐型,有2个品种(系)小麦幼苗为直立型。通过对各品种(系)基本苗、最高孽及有效穗数的调查发现,基本苗的浮动范围为12.4~22.3万/667m2,对照品种基本苗分别为19.5和19.0万/667m2,品比19的最高孽达到54.1万/667m2,分孽能力最强。从分孽成穗率看,藏春951(CK2)的成穗率最高,为93%;品比10成穗率最低,为56%,较山春1号(CK1)减少37%,较藏春951(CK2)减少22%。

表1 2018年春小麦品比试验生育期及抗性比较

表2 2018年春小麦品比试验农艺性状比较

2.3 产量构成因素

从千粒重看,品比12的千粒重最高为56 g,最低的是品比17为38.2 g;从穗粒数看,穗粒数最多的是品比13和品比20为52粒,穗粒数最少的是品比10为36粒。每667 m2穗数的变幅在28.5~46.4万/667m2之间,最高的是品比19为46.4万/667m2,最低的是品比13为28.5万/667m2(表3)。

表3 2017-2018年春小麦品比试验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因素比较

2.4 小麦新品种(系)产量比较

从本年度的产量结果看,15个参试品种(系)产量水平在420.67~549.78 kg/667m2之间,有7个品种(系)产量高于对照1(山春1号),较对照增产0.7%~16.4%,有6个品种(系)减产。高于对照2(藏春951)的品种(系)有11个,较对照增产3.1%~21.5%,有3个品种(系)减产。产量居前3位的分别是品比 16(549.78 kg/667m2)、品比 11(540.62 kg/667m2)、品比 18(518.96 kg/667m2),较对照1(山春1号)分别增产16.4%、14.5%、9.9%,品比16较对照1差异显著,其他6个小麦新品种(系)增产幅度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较对照2(藏春951)分别增产21.5%、19.5%、14.7%差异显著,其他8个小麦新品种(系)增产幅度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产量居后3位的分别是品比14(448.15 kg/667m2)、品比 12(447.32 kg/667m2)、品比 23(420.67 kg/667m2),较对照1(山春1号)分别减产5.1%、5.3%、10.9%,差异不显著,较对照2(藏春951)分别减产0.9%、1.1%、7.0%,差异不显著(表4)。

2.5 对参试小麦品种(系)的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各品种(系)的生育期、株高、抗逆性及产量、田间观察、室内考种等因素,2018年表现较好的品种 (系)为品比16、品比11、品比18、品比13、品比19、品比24(表5)。

2.5.1 品比16 幼苗半匍匐,分孽力强,但成穗率

一般。株型紧凑,旗叶适中,抗倒伏。该品系生育期136 d左右,株高121 cm,长芒,穗型锥型,穗大、穗粒数44粒,穗数29.2万/667m2,千粒重50 g,平均产量549.8 kg/667m2,较CK1增产16.4%,较CK2增产21.5%位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7年折合产量346.4 kg/667m2,比对照增产33%,产量居第7位。

2.5.2 品比11 该品系出苗整齐,幼苗半匍匐,分孽力强,但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抗倒伏能力一般。生育期133 d左右,株高102 cm左右,长芒,纺型穗,白颖,籽粒椭圆,红色,饱满度好。穗长6.1 cm,穗粒数38粒,千粒重50.6 g,667 m2穗数43.2万,均产量540.6 kg/667m2,较 CK1增产14.5%,较CK2增产19.5%位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7年折产391.3 kg/667m2,比对照增产50.6%,产量居第3位。

2.5.3 品比18 该品系出苗整齐,幼苗半匍匐,分孽力强,但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抗倒伏。生育期138 d左右,株高116 cm左右,长芒,长方型穗,白颖,籽粒椭圆,红色,饱满度好。穗长6.7 cm,穗粒数43粒,千粒重53 g,667 m2穗数32.3万,平均产量519.0 kg/667m2,较 CK1增产9.9%,较 CK2增产14.7%,位居参试品种第3位。2017年折合产量422.3 kg/667m2,比对照增产62.5%,产量居第1位。

表4 2018年春小麦品比试验产量比较

表5 2017-2018年2年产量结果

2.5.4 品比13(14-1576) 该品系出苗整齐,幼苗匍匐,分孽力强,但成穗率中。株型紧凑,茎杆弹性差,抗倒伏能力差。生育期136 d左右,株高120 cm左右,长芒,锥型穗,白颖,籽粒椭圆,红色,饱满度好。穗长11.1 cm,穗粒数52粒,千粒重47 g,667 m2穗数28.5万,平均产量500.6 kg/667m2,较CK1增产6%,较CK2增产10.7%位居参试品种第4位。2017年折667 m2产量336.4 kg,比对照增产29%,产量居第11位。

2.5.5 品比19 该品系出苗整齐,幼苗半匍匐,分孽力强,成穗率高。株型松散,茎杆弹性差,抗倒伏能力一般。孕穗期叶尖发黄,抽穗期整齐度差。该品系生育期137 d左右,株高122 cm左右,长芒,锥型穗,红颖,籽粒椭圆,红色,饱满度好。穗长10.2 cm,穗粒数47粒,千粒重44.8 g,667 m2穗数46.4万,平均产量487.3 kg/667m2,较CK1增产3.2%,较CK2增产7.7%位居参试品种第5位。2017年折折合667m2产量338.9 kg,比对照增产30%,产量居第10位。

2.5.6 品比24 该品系出苗整齐,幼苗半匍匐,分孽力中,但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茎杆弹性好,抗倒伏。抽穗期整齐度好。该品系生育期138 d左右,株高112 cm左右,长芒,锥型穗,白颖,籽粒椭圆,红色,饱满度好。穗长10.1cm,穗粒数40粒,千粒重42 g,667 m2产量穗数 29.9万,平均产量475.6 kg/667m2,较 CK1增产0.7%,较 CK2增产5.2%,位居参试品种第7位。2017年折合产量392.3 kg/667m2,比对照增产51%,产量居第2位。

3 结 论

今年所有品种(系)为第2年参试,通过2年对13个小麦新品种(系)的综合鉴定,筛选出较好的3个小麦新品种 (系):品比11、品比18、品比24。这3个品种(系)综合抗性好,丰产性好,产量稳定,整齐度好,增产潜力大,推荐到下一轮的全区区域试验。

猜你喜欢
成穗率穗数株高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