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认知与构建

2019-07-10 12:02徐娇玲
科教导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

徐娇玲

摘 要 “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简称PBL(Problem-Basde Learning),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共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由我国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模式现已广泛应用在高校的各个学科专业中。笔者认为,将“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与“研讨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变“日本文学史”课程中教师单一“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导向 研讨式 日本文学史 认知与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12

Abstract PBL (Problem-Basde Learning) is a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which organizes students to think actively and discuss together. The "seminar" teaching mode is a new teaching mode explored by Professor Guo Hanmin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vism. The "seminar-based" teaching mode runs throug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hroughout teaching, and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ies a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realizing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eaching. The "seminar" teaching mod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nd "discuss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change the single "inculcation"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s in the course of "Japanese Literature History",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and learn independently, and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It is helpful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discover and solve problems through independent thinking.

Keywords problem-oriented; seminar;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cognition and construction

1“日本文学史”课程现状分析

“日本文学史”课程虽然是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开设的必须课程之一,但是与日语精度、日语听力等基础性课程相比重视度明显不够。刘晓芳就曾指出,日本文学课程在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普遍不大受重视。另外,与曾经的“文学救国论”相比,现在大多数学生认为当下的文学特别是外国文学是没有用的,不知何时“文学无用论”这种说法在学生中广泛流传,学生对文学课的重视度普遍下降。李光泽就指出,“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语教学科目的设置逐年增多,再加上国际一级、二级考试和新增设的国内四、八级考试,学生越来越不重视文学史课,它俨然成了“鸡肋”,又如昙花一现,只在大三下学期设置每周一次的课。”孙立春、连水平在《高校日本文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一文中也曾指出:“无论是中方教师还是日方,无论是文学史还是作品选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式教学法还是占据主流。”因此,笔者认为对现行“日本文学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2基于问题导向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认知

“研讨式”教学法是由德国教育家弗兰克于1732年创建,德语称之为“Seminar”。国内专家对这种教学法给出了一个相对比较具体的定义:“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習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疑难问题、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学科前沿问题为研讨内容,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使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碰撞、切磋、交流和补充,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的主要关键在于教师的转变,教师将从单向的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学生也从“听众”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研讨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树立学生探索意识和批判意识等。“研讨式”教学法近年来受到广大高校教师的青睐,被广泛应用到课堂上。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它要求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用“研讨式”教学法,即使运用其方法也要根据授课内容、对象等做出适当调整,而不能只是“拿来主义”或者“照猫画虎”。

日语系专业学生多数都是零起点开始学习日语(即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系统或根本没有学过日语)。因此,在运用“研讨式”教学法时更需要谨慎思考、重新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笔者所授学科“日本文学史”可以运用“研讨式”教学法。该课程开设于大三上学期,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但因零起点开始学习日语,所以在阅读查找文献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等方面还略显不足。因此,单一的“研讨式”教学法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升能力还可能因为学生觉得自身能力不足而影响其自信心,打击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阻碍学生进步。所以,笔者认为将“问题导向型”教学法与“研讨式”教学法相结合,更适用于“日本文学史”课程。“问题导向型”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获得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设计者”。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对象等设计相应问题,学生通过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分析,能够更加深刻地、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这种问题导向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可操作性也较强。

3“日本文学史”课的问题导向型“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日本文学史”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上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这为“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人为条件。

但日语系学生都是零起点学生,所以对于问题的思考、分析、总结、概况等能力还略显不足。因此,在进行“研讨式”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加入具体的问题即以“问题导向”为基础,引导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讨。笔者认为,基于问题导向型的“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图1):

以“日本文学史”课程为例, 首先,老师向学生布置需要进行研讨的问题。因为日语专业学生不同于英语专业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选择具体并且是趣味性、操作性强的问题。如在进行“摄政”“关白”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对这两个词的意思进行具体解释,然后抛出第一个具体问题如:“摄政与关白原本是2个职位,大家想想当1个人同时担任这两个职位时,他将如何称呼?”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来回答,设置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引出需要研讨的问题做铺垫。当学生回答完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在日本历史上有一位很有名的职场人士,他不仅开启了自己的摄政生涯还把摄政这一职位发扬光大,他就是藤原道长。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讨论一下为什么藤原道长可以久居摄政这个职位呢?是他才智过人得以重用?还是有其他原因?”教师提完具体问题后就可以让学生就这一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分析,这种研讨即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协作的形式,也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课上就得出的结论进行研讨。换言之,研讨形式可以多样,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置。最后,教师要及时给与评价。笔者认为,良好的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史永霞老师就指出:“在‘研讨式教学中,评价体系是否合理也会极大影响教学效果。单一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研讨的热情。”笔者非常认同史老师的这种观点,认为过去单一的、以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的体系忽视了学生在过程中的努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日本文学史”课程中需要建立多元性的、开放性的评价体系。多元性主要是指评价的主体的多元性。以往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是主要的评价者,学生作为“倾听者”主要任务是听老师的评价。而问题导向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更加鼓励学生作为评价者参与到课堂中,实现“教评学、学评学、学评教”(即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多模态、多元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开放性是指问题回答的开放性。文学本身就是多样的,它没有标准答案,就如同“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红楼梦》”一样。教师要尊重异见,鼓励学生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这样多元的、开放的评价体系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热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马兴国在《日本文学基本特征及日本文学史研究意义》一文中曾说到:“对日本文学史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明析日本文学的特征,而且也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学民族特征的理解。”由此可见,“日本文学史”课程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现行教学模式入手,提出基于问题导向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日本文学史”课程,并对如何构建该模式进行了探讨。今后,笔者会进一步将该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为问题导向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提供实践经验。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基于辽宁特色的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JD18DB455)

参考文献

[1] 刘晓芳.關于日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2.

[2] 孙立春,连永平.高校日本文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2015.

[3] 张永亮.日语本科专业课程“日本文学史”教学探讨[J].课程教学,2016.

[4] 谭运进.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

[5] 史永霞.《日本文学专题》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教育探索,2016.

[6] 李光泽.关于日语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7] 马兴国.日本文学基本特征及日本文学史研究意义[J].日本研究,1998.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活动设计
问题导向的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用“数学”理解古诗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初探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