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织物溶剂/水体系染色性能的研究

2019-07-11 03:49杭彩云
纺织报告 2019年3期
关键词:活性染料扩散系数羊毛

杭彩云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系,江苏江阴 214405)

羊毛是高档的纺织原料之一,具有保暖性好、手感丰满、光泽柔和、舒适性强等优点[1]。但由于羊毛纤维表面致密的鳞片层和鳞片层中大量的胱氨酸,导致羊毛纤维疏水性强,润湿性能差,不易溶胀,染色时染料很难通过扩散进入纤维内部[2],因此,羊毛染色一般需要高温或者沸染一定时间才能满足服用效果。 这不仅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而且长时间高温下羊毛容易泛黄,强力受到损伤,还会使手感变硬,光泽变暗,影响羊毛的可纺性[3]。

为了降低羊毛染色温度,减少染色用水,降低生产综合成本,本课题以棉用活性染料黑B为研究对象,讨论乙醇体积分数对羊毛织物染色后K/S值的影响,分析不同温度下活性染料黑B染色动力学参数,如扩散系数、半染时间等。通过优化羊毛织物在乙醇/水体系中的染色工艺,实现提高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

1 实验

1.1 材料及仪器

织物:纯羊毛织物(市售)。

药品:活性染料黑B(中国台湾永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皂洗剂AST(上海佳和化工有限公司),乙醇、冰HAc、碳酸钠和硫酸钠均为分析纯。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EU-2600R(上海昂拉仪器有限公司),Color-Eye 7000A(杭州三锦科技有限公司),LT1002E电子天平(长熟市天量仪器有限公司),YP10002 电子天平(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S-24常温小样染色机(佛山市亚诺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MP511实验室pH计(上海三信仪表厂),Y571B型摩擦色牢度仪、SW-12A型耐洗色牢度实验机(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染色工艺

水浴染色方法:活性染料黑B 2%(omf),羊毛织物 2 g,元明粉 30 g /L,用冰醋酸调节初始染液pH为4,浴比1:25,室温投入羊毛织物,升温至95℃,保温 30 min 后,加入纯碱 1 g /L,继续保温60 min,染色结束,水洗,皂洗,水洗,晾干。

乙醇/水体系染色方法:活性染料黑B 2%(omf),羊毛织物2 g,用冰醋酸调节初始染液pH为4,按不同乙醇体积分数配制浴比为1∶25的染浴,室温投入羊毛织物,升温至80℃,保温30 min 后,加入纯碱1 g /L,保温60 min,染色结束,水洗,皂洗,水洗,晾干。

优化的乙醇/水体系染色方法:活性染料黑B 2%(omf) ,羊毛织物 2 g,浴比 1:25,先配制 10 mL 染液和15 mL乙醇的染色体系,用冰醋酸调节初始染液pH为4,室温投入羊毛织物,升温至50℃保温10 min后,再加入25 mL乙醇,升温至60℃续染30 min后,加入 1 g /L,升温至 80℃,保温 60 min,染色结束,水洗,皂洗,水洗,晾干。

1.2.2 上染率和固色率的测定[4]

配制两个相同的染浴,按上述染色工艺,一个染浴中加入羊毛织物,另一个染浴中不加羊毛织物称为标准染液,染色结束后,在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试两个染浴残液的吸光度,上染百分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A0—标准染液的吸光度;A1—染色残液的吸光度;n0—标准染液的稀释倍数;n1—染色残液的稀释倍数。

羊毛织物染色后经过水洗,皂洗,水洗,收集染色残液和所有洗涤液并定容,在染料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吸光度。另一个没有加羊毛织物的染浴也加入同量的皂洗剂,冷却后定容,测吸光度,固色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A2—标准染液和净皂洗剂混合溶液的吸光度;A3—染色残液和所用洗涤液混合溶液的吸光度;n2—标准染液和皂洗剂混合溶液的稀释倍数;n3—染色残液和所有洗涤液混合液的稀释倍数。

1.2.3 上染速率曲线的测定[4]

分别配制多个相同的乙醇/水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80%,染浴中活性黑B浓度为2%(omf),浴比为1∶25,所有的染色体系同时放入同一台试样染色机中,染色机温度设定为60℃、70℃、80℃,然后每间隔一段时间取出一个试样,在染料的最大波长处测吸光度,绘制上染速率曲线。

1.2.4 色牢度测试

耐洗色牢度按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实验 耐皂洗色牢度》测定;耐摩擦色牢度按GB/T 3920—2008《纺织品 色牢度实验 耐摩擦色牢度》测定;根据GB/T 251—2008《纺织品 色牢度实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和GB/T 250—2008《纺织品 色牢度实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测试结果。

2 结果及讨论

2.1 乙醇体积分数对染色后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配制不同乙醇体积分数的乙醇/水溶液,并与活性染料黑B组成染色体系,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染色后羊毛织物的K/S值如图1所示。

图1 乙醇体积分数对染色后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染色后羊毛织物的K/S值随着染色体系中乙醇体积分数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在乙醇体积分数为80%时,羊毛织物的K/S值达到最大。

主要原因是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 mN/m,乙醇的表面张力为22.32 mN/m[5],在水溶液中加入乙醇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下降,有利用促进羊毛纤维的润湿和染料的渗透。同时,乙醇的极性比水溶液的极性小,乙醇的加入使染色体系的极性减小,降低了染料与羊毛纤维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加快了活性染料黑B与羊毛纤维间键合[2]。此外,乙醇是典型的两性分子,溶于水后会与水分子发生氢键结合,形成氢键缔合网络结构,促进染料上染纤维[4]。但是,当乙醇体积分数超过80%后,乙醇/水体系中自由状态的水越来越少,染料不能完全溶解,部分染料发生聚集和沉淀,染色织物的K/S值下降。

2.2 活性染料黑B染色动力学参数

2.2.1 上染速率曲线

上染速率曲线是用来表征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性能[6]。图2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活性染料黑B在不同温度下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的上染速率曲线。

图2 活性染料黑B的上染速率曲线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乙醇/水体系染色温度的提高,活性染料黑B的上染率加快。由于羊毛纤维表面紧密的鳞片层结构,阻碍纤维润湿和染料分子向纤维扩散,提高温度有助于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层膨化打开,内部的皮质层、骨质层等也发生溶胀,孔道体积变大,促进染料分子透过鳞片层进入内部孔道。同时,温度提高加速了染料分子运动,染浴中更多的染料分子在浓度梯度作用下,向羊毛纤维表面聚集,并向纤维内部扩散,更多的染料与羊毛纤维键合,因此,染料的上染率提高。

此外,在初染阶段,染浴中的染料浓度比较高,羊毛纤维上的染料量比较少,所以染料迅速向纤维表面吸附并扩散,上染速率很快,但是染色时间超过30 min后,上染速率降低,上染基本达到平衡,尤其染色温度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

2.2.2 动力学模型

为了深入研究乙醇/水体系中羊毛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动力学问题,寻找适合的染色动力学模型,图2活性染料黑B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染色速率曲线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表征[6-7]:

式中,Ct、C∞为分别染色时间为t时和上染达到平衡时羊毛纤维上的染料吸附量,mg/g;k为准二级动力学染色速率常数,g /( mg·min)。

对方程(1)积分整理后,可得到方程式(2):

方程式(2)描述了函数t/Ct=f(t)的线性关系,乙醇/水体系中活性染料在不同温度下对羊毛织物染色相应的 t /Ct~t 关系曲线见图 3,拟合后的曲线见图 4。

图3 不同温度下活性染料黑B上染羊毛织物的t /Ct~t关系

图4 活性染料黑B上染羊毛织物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曲线

从图4中可以看出,乙醇/水体系中活性染料黑B对羊毛织物的染色呈现出比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可以得到回归直线的斜率1/C∞和截距1/(),从而计算出C∞和k值。乙醇/水体系中活性黑B在羊毛织物上染色的准二级动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乙醇/水中活性黑B染色过程的准二级动力学参数

由表1可知,随着乙醇/水体系染色温度的升高,平衡上染量由18.677 mg/g提高为19.646 mg/g,上染速率由 0.012 62 g /(mg·min)增大为 0.020 08 g /( mg·min),这与图 2的结果相符。这是由于乙醇/水染色体系温度的提高有助于羊毛纤维的膨胀和染料分子的运动,促进吸附和扩散,加快了上染速率并提高了平衡吸附量。

2.2.3 扩散系数

活性染料黑B在乙醇/水体系中对羊毛织物染色的扩散系数D可以用希尔(Hill)公式[4,8-10]来计算。

式中,Mt—染色时间t时和上染达到平衡时羊毛纤维上的活性染料B的量;M∞—上染达到平衡时羊毛纤维上的活性染料B的量;D—扩散系数;t—染色时间;a—羊毛纤维半径。

Mt/M∞与Dt/a2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可得,Mt和M∞是相同质量羊毛纤维上的活性染料黑B的上染量,Mt/M∞=Ct/C∞,根据Dt/a2值和羊毛纤维直径24.1μm,可以算出Dt值。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活性黑B上染羊毛织物的扩散系数D,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温度活性染料黑B染色的扩散系数

从表2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扩散系数增大。这是由于乙醇/水染色体系温度提高,有助于羊毛纤维的膨胀和染料分子的运动,促进吸附和扩散,加快了上染速率。

2.2.4 半染时间

染料的上染速率还可以用半染时间t1/2来表示[11],t1/2值越小,染色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染色速度也就越快。根据羊毛织物染色相应的t /Ct~t关系曲线的拟合,可以得到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t1/2=1/(k C∞)。

根据 Hill公式,当t=t1/2时,Mt/M∞=Ct/C∞= 0.50,根据Mt/M∞与据Dt/a2的对应关系,查得据Dt/a2值为0.062 92,从而可以计算出扩散系数D值。

活性染料黑B在不同温度乙醇/水体系中对羊毛织物染色的半染时间和扩散系数见表3。

表3 活性染料黑B不同温度的半染时间和扩散系数

从表3中数据不难看出,乙醇/水体系的染色温度越高,活性染料黑B对羊毛织物染色的半染时间越短,扩散系数也越大。染色温度80℃时的半染时间为2.53 min,而温度60℃时的半染时间为4.24 min,相差近2倍,扩散系数也是近2倍,说明升高温度有利于羊毛纤维的溶胀和加快染料分子的运动,缩短染色时间,加快染色速率。

2.3 乙醇/水体系中黑B染色工艺优化

根据表3的数据分析,染色温度高,半染时间短,扩散系数大,但是初染速率过快,染色织物的表面不易均匀。为了提高羊毛织物染色后表面的均匀度,根据乙醇/水体系中活性染料黑B的染色动力学参数对工艺进行优化,对比结果见表4。

表4 染色工艺对活性黑B染色性能对比

从表4中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乙醇/水体系染色工艺优化前后K/S值极差变化最大,由优化前的2.088下降为0.667,达到常规水浴染色的K/S值极差0.659。生产中可以通过降低初染温度和乙醇/水体系中乙醇的体积分数来降低活性染料黑B对羊毛织物的初染速率,提高染色织物的表面均匀度。

优化后的上染率、固色率和K/S平均值比优化前的值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羊毛纤维特殊的结构,初染温度降低了羊毛鳞片层的打开,上染的染料量下降,固色率有所降低。

3 结语

(1)当乙醇/水体系中乙醇体积分数为80%时,活性染料黑B对羊毛织物染色后的K/S值最大。

(2)活性染料黑B在乙醇/水(乙醇体积分数为80%)体系中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温度越高,活性染料黑B的扩散系数越大、半染时间越小。

(3)为了提高在乙醇/水体系中羊毛织物染色的均匀性,可以通过逐步升温、多次加入乙醇的染色工艺,大大提高了羊毛织物染色后的匀染性。

猜你喜欢
活性染料扩散系数羊毛
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肝细胞癌分级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与肿瘤大小关系的分析
涤/棉织物分散/活性染料一浴法染色技术
菠萝纤维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研究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对肝转移瘤化疗疗效评估应用
国际羊毛局2021/22秋冬羊毛趋势预测
薅羊毛是一种享受
Golden fleecers
摸羊毛
非肿块型强化的乳腺癌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表观扩散系数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