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绣特色与应用探究

2019-07-11 03:49
纺织报告 2019年3期
关键词:苏绣针法刺绣

张 盼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2600)

1 仿真绣历史沿革

仿真绣是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的分支,是由苏州吴县沈寿创立。沈寿原名沈云芝,在江南绣乡和家庭环境影响下,自幼学习刺绣,技艺精湛,加上有擅长书画艺术的丈夫为其绘制绣稿,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使她的刺绣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作品风格也融入了文人书画的气息,为以后沈寿创立以画绣为特长的仿真绣奠定了基础。慈禧七十大寿时,沈寿夫妇绣制了《八仙上寿》,得到慈禧的赏识并赐“福”、“寿”两字给沈寿夫妇。沈寿将原名沈云芝更名为沈寿,并担任清代农工商部设立的绣工科的总教习。

1905年,沈寿奉清廷之命赴日考察,发现日本的美术绣借鉴了油画的绘画特点,强调针线对光线的表现,有立体感,图案造型丰富且具有表现力。沈寿回国后便将日本的美术绣与中国苏绣技艺融合,运用苏绣针法,采用油画用光用色的原理刻画绣稿,创造出对中国传统刺绣有深远影响的仿真绣。

2 技艺特色

2.1 选题特点

仿真绣在作品题材的选择多以油画、照片和自然界的具象物体为主,模仿欧洲油画善于用光用色、区分明暗层次的特点,对具象的题材进行写实刻画。而在中国传统刺绣艺术历史中,早在宋代便出现了以中国书画为题材的画绣,画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并沿用至今。仿真绣的出现使沿用千年的刺绣艺术形式产生了突破与创新。仿真绣不再沿用画绣所表现的中国山水画,而是根据日本美术绣的特点,开始以油画为题材进行创作,用传统苏绣针法和绣线来表现写实艺术,仿真绣的色彩比传统苏绣更加丰富,模仿油画时使用的绣线光泽度强,变化层次丰富,着力表现图像的明暗关系和内部结构。比如沈寿在1912年创作的《耶稣像》、《女优贝克像》都是以西方油画作品或者照片为素材,在人物的表现上逼真自然,恬静和顺,除了能表现图像的写实性外还突出人物的神态与气质。

仿真绣作品题材的特色归纳起来就是将中国传统画绣为主的中国山水题材画转变成西洋油画和写实照片,利用针法与线色刻画油画的质感和明暗关系,强调图案的立体感。这是自清代西洋油画传入中国后,中国手工刺绣顺应时代潮流的一个伟大壮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博大精深。

2.2 用线用色特点

沈寿赴日考察后发现,日本美术绣的绣线根据画面的需求进行染色,这样绣线的色彩种类丰富,特别是在塑造油画效果的画面时,油画颜色有深浅浓淡之分,就单单一套色,在色相、明度、纯度上也是千差万别,油画相对于中国水墨画的色彩更为丰富多样,沈寿在后续实践中对传统的绣线进行了补充,让油画颜料能调出的颜色,绣线也能表现出来。油画绘画过程中,一笔下去调和着多种颜料会有多种颜色,沈寿将多种颜色的绣线劈丝后合穿入一针,这样多种色彩的绣线可以更好地模仿油画的绘画色彩,使过渡自然和谐。

2.3 针法特点

在沈寿《雪宦绣谱》中总结的针法有18种,分别是齐针、扎针、铺针、抢针、单套针、双套针、散套针、刻鳞针、肉入针、打子针、绕针、刺针、秘针、接针、羼针、施针、旋针、虚实针。这些针法有从苏绣针法中传承整理的针法,如齐针,它是刺绣的基本针法,也是刺绣学习者的入门针法。也有沈寿根据自己多年实践总结感悟的针法,如旋针,就是在接针和散针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用于根据写实图形的自然生长结构进行填绣,就如同画素描时,调子要根据物体的内部结构行走一样,是仿真绣比较有代表性的针法;也有沈寿在日本考察时借鉴日本的美术绣的针法,如虚实针和肉入针。肉入针在日本美术绣中应用比较广泛,在中国刺绣中仅用于龙的眼睛绣制,沈寿将肉入针进行了推广和利用,使该针的使用范围扩大。

3 经典作品分析

《女优贝克像》是仿真绣的经典作品,沈寿在去世前将这副作品赠予南通市,并藏于南通博物苑,见图1。[1]抗日战争期间,张謇后人将其妥善保护,1983年将此作品捐献给人民政府,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博物院。作品采用欧洲绘画技巧对人物肖像进行刻画,画面具有明显的明暗关系,在色彩处理上也有明确的冷暖关系,人物面部斜侧45°,是最能体现面部明暗关系和立体感的角度,五官的朝向部分是亮部区域,颧骨及脸颊是暗部,面部有明显的明暗交接线,在针法上使用长短针使黑白颜色自然过渡。整个画面强调虚实关系、光影关系及冷暖关系的处理,画面生动传神,形象惟妙惟肖,针迹细腻柔美,人物姿态动感十足,背景则使用深浅对比强烈的块面表示,厚重的针迹与人物刻画细腻的针法产生对比,视觉冲击力非常强。

图1 女优贝克像

《贵妃醉酒》是1964年庄锦云根据《人民画报》的摄影作品绣制的,这个作品远看气势恢宏,近看惟妙惟肖。在丝线光泽和针法的变化下,在不同的角度看人物的眼睛都会产生不同的眼神,这是绘画艺术不能达到的,眼睛和脸部是使用极细的绣花线去描绘色彩的变化,贵妃面部润色和顺,很多人看到贵妃的脸部时都怀疑这是后期靠笔进行上色处理的,其实这是作者使用多种丝线劈丝细腻塑造的,这种绣法改变了传统刺绣中“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特点,不再平铺直套,利用自创的旋针根据面部的内部结构进行绣制,并结合施针、散套、虚实针等多种针法,将图形进行写实,更注人物的神态刻画。画面中既有细腻的脸部刻画,也有针迹对比强烈的地方,地毯是用较粗和几根绣线同时绣制的,使用了网针绣制,体现了羊毛地毯厚重的质感,具有仿真的艺术效果,见图2。画面中,也有凸显人物动感的刻画,如凤冠上的珍珠,使用的是肉入针绣制,通过绣线和针法对光影的处理,彷佛凤冠上的每颗珍珠都在晃动,整个人物的坐姿和甩动的水袖都体现了人物的动态,眼神与姿态相得益彰。画面背景是红色的帷幕,帷幕上的梅花是用单线绣制,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背景层次分明,画面饱满丰富。[2]

图2 贵妃醉酒

4 仿真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仿真绣在现代纺织、服装、文创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仿真绣在创立之初有着独特的风格,但面对现代商业设计,仿真绣应该更多地吸纳当下的时尚元素,在图形、色彩、材质上与时俱进,在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下走创新之路。仿真绣的作品应不再局限于观赏品、陈设品,重点体现刺绣的实用,让仿真绣走入日常消费者的生活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2018年纽约时装周上,中国运动服装品牌李宁与仿真绣传承大师张蕾合作,推出一系列刺绣作品,在时装周上引起轰动,其中“云中白鹤”刺绣帽衫反响最为强烈,如图3。作品的图案采用了仿真绣工艺制作,以针代笔,在面料上绣制出生动的图案,配色明快丰富,花样立体灵动,尽显中国传统工艺技法之美,云鹤图腾,寓意深远,帽衫背面“云中白鹤”的图案,灵感源于古人“鹤鸣之士”一说,形容君子浩然正气,洁身自好。仙鹤象征高洁超然,祥云寓意连绵不断,中国李宁“云中白鹤”刺绣帽衫展现出对中国君子之道精神的敬畏和继承。

图3 “云中白鹤”帽衫

仿真绣作为传统刺绣中的佼佼者,在当下社会如何焕发新的生机,是非遗传承研究的重点,将仿真绣的工艺技法与现代社会的时代主题相结合,从传统刺绣陈设品向现代生活实用品转变,为刺绣艺术生产提供新的空间,让仿真绣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可以精心绣制一个小物件,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是一件惬意的生活方式。[3]将仿真绣与现代商业产品相结合,为产品注入文化内涵,让传统手工艺与商业碰撞,迸发新的火花。通过对仿真绣特点的提取和在产品中应用研究,为以后不管是仿真绣走入人们生活还是与商业结合提供了研究基础。

猜你喜欢
苏绣针法刺绣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苏绣,“秀”出奇迹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清新唯美的刺绣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