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2019-07-11 05:57万志成
新课程·中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法

万志成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是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性活动放到首位,现在的物理教材基本上是与新课程标准相一致。但在这些年的反复应用中也可以发现,在学习目标、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行为方面,教材上出现了一些脱离现阶段课堂乃至整个学校能力范围所能支持的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苏科版物理;教学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初中物理的整体课堂教学气氛明显得到了改善,一改过去的“教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的呆板的方式,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平时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对新课程理念中三维目标落实的思考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三维目标的培养,与教学大纲相比,尤其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这一点让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深受鼓舞,让我们看到了物理教学的高起点和新希望。如果三维目标能够落实到位,无疑会对达成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过去的大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必将为实现我国的人才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考评体制和考评方式的相对滞后,学生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及基层教育教学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在“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上基本都能落實到位。尽管如此,因不同学校财力物力情况的差异,相关的实验器材准备不足,教师的任课工作量不同,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真正落实的情况并不能尽如人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显得差强人意,尤其是在科学小制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方面,即使是部分重点学校也很少能做好,农村中学就更难做好了。这些情况确实让人担忧。

二、对新教材中部分探究类活动的感想

新教材强调对初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强调了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这些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大有裨益的。教材中相应的也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尤其是在“www”中,设计了许多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问题和情境,这对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是非常有帮助的,对学生成人成才都是不可或缺的,教材的编者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可是由于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校本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同,学生自己动手或者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忧。比如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39页“活动2.4 观察冰与烛蜡的熔化特点”,很多学校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冰,让教师为任课的所有班级提供冰也不大现实,有的效益不错的学校,一名教师有时要带四五个班的课,在时间的跨度上,不可能给学生准备足够的实验用品,只能用课件来代替学生的操作,或是直接在黑板上进行。

在课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也安排了许多学生动手设计实验与探究的环节,如教材第48页“利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的现象”中“自制冰激凌”,这一环节也很不现实,学生能设计出相应的实验过程,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学生不可能都去完成这个实验,其结论也往往是学生的想象或者教师直接的讲授。再如第73页“4.光的反射可能会造成光污染,请调查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的光污染情况,并写一份调查报告”。这在时间和空间上也不太容易做到。第62页“3.红外线、紫外线还有哪些应用?请你采用上网搜索的方式搜集资料。”很多学生在学校不允许上网,很多学生家长往往也是不允许他们上网的。这种资料搜集类的内容,会很容易被忽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扼杀了。

三、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三类学生集于一身的角色。第一个角色是“学困生”,教师应该提出很多问题,例如:在学生进行探究某一问题是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进行创新应用,对某一知识有何发明或创新,让其他表现出色的学生来“教”自己,借此来引领班级的其他学生共同思考,从而激励其他学生开拓思路,达成教学目标。第二个角色是“中等生”,即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和他们共同学习促进他们的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健康发展。第三个角色是“优等生”,这时需要给学生一些方法或者技能上的启迪和帮助,引领他们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出有参考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利用小组的能力,发挥小组的作用。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1.对学生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放任学生,过于相信学生,没能及时进行督查检查,致使强调的知识学生不一定能掌握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俗语在这里还需要打个问号,“严师出高徒”是真理,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发展个性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管教督导。

2.课堂上,我主张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而这方面在教学中,往往由于教师怕耽误时间,不让学生充分发言而做得不好。

3.对学生的表现有表扬,但往往是表扬的时候轻描淡写,如“好”“不错”“有创意”等,但在批评的时候却长篇大论,这对学生心情而言,就可想而知了。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方法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