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小学语文学科班主任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2019-07-11 05:46张丽
新课程·小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张丽

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会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这也是学生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必备基础。其次,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学习以及理解文本,学生自身的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最后,在语文教育中,通常会渗透一些德育性的教育观念,对其进行学习,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身负语文教育与班级管理两个重任的教师,就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基于此,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教育;品德教育;教育方式

在我国大部分小学教学机构中,担任班主任重责的一般都是语文教师。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语文教师的文字功底较强,德育观念较强,能够对学生进行较高的教学引导。同时,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文字教育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在识字中加强学生的人文观念以及德育素养,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结构的完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作为语文教师以及班主任,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优化自身的教学结构以及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辅助,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并不繁重,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也并不困难,教师应刻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要比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加重要。在当代小学教育中,受信息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不会对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产生兴趣,相比于此,他们更喜欢趣味性较强的视频资料以及游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进行结合,拓展语文教学的模式,灌输新的教育血液,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会涉及一些德育性较强的内容,倘若教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阐述,并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不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站在品德教育的角度上进行知识渗透,从而加深学生的消化以及掌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1]。

二、小学语文学科班主任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第一,俗话说“教之道,德为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书固然重要,但是高于教书的就是育人,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在小学教学阶段,由于大部分小学班主任都是语文教师,所以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就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语文教学中,通常会涉及较多的德育因素,比如在《孔融让梨》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谦让精神;在《一株紫丁香》的学习中,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的思想,通过系统性的语文学习,教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德育意识以及德育素养。但是,就当前的教学情况来说,很多语文班主任都没有意识到品德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推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适当地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在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从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2]。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木、林、森”这三个汉字时,就可以为学生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首先,教师可以拿出一根火柴,要求班级中的一位学生将其折断,通过这个小活动,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完成教师的要求;随后,教师可以拿出两根火柴,要求学生进行同样的操作;最后,教师可以拿出一小捆火柴,继续重复之前的要求,学生会发现,將其折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这一活动结束,教师可以将“木、林、森”这三个字并排写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站在“火柴”的角度上对其进行分析,例如“木头”很小,“树林”一般,“森林”最大。之后教师可以在其中渗透“团结合作”的相关品德概念,完成品德教育的渗透。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分辨出三个汉字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同时又能够加强自身的品德意识[3]。

第二,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读教学的活动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无法形成较强的学习专注意识,很多时候都会在半途中溜号。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文本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读串行”或者是“漏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对阅读的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形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开展文本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将传统的默读环节替换成朗读,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品德意识的形成[4]。第一,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朗读活动,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文本进行了解,并在环节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对比,以此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第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角色的朗读活动,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话剧的活动,创设真实的文章情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深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情感意识,为自身品德素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第三,在将品德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注意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教学的时长是否充足,课上的教学时间是否能够支撑着教师完成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这两项教学活动。经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都是45分钟一节课[5]。在这45分钟之内,教师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渗透,同时还需要对班级的纪律进行管理,对课堂的气氛进行调节,甚至还需要应对一些突发性的教学问题,所以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将德育与教学进行融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尽量推动学生品德意识的形成,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教学的空间以及时间,拓展学生接触知识的可能性,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稳定形成。比如,在日常教学之余,班主任可以在教室内部安置一个小型的书架,并利用班费购买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班主任也可以鼓励班级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带到班级中进行保存阅读,并可以通过书架这一小型的读书角与其他学生交换读物,拓展自身的阅读范围,加强自身的阅读素养。最后,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报告会,鼓励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过的故事,并阐述一些自己的感悟以及自己从故事中所学习到的道理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对阅读文本的记忆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推动自身表达能力、转述能力以及品德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