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对策:论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

2019-07-12 09:56李玉洁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21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华初中生

李玉洁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21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1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但是它在新时代仍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在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它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美德,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初中生身心发展迅速,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这一时期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但初中生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所以需要对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加以帮助和引导。而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很多内容被人们所熟知,大部分初中生在小时候就听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使他们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起热爱国家、服务社会的意识,有利于国家繁荣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进步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他们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应充分利用中华传统美德这一宝贵资源,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虽然目前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部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内容连接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以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但目前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部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学生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的水平,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小学时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是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信念,他们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更加难以落实到行动中去。初中时期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当前发展水平,没有考虑到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水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评价缺乏多元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重智轻德”思想,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多元性。虽然学校逐渐认识到道德品质在初中生综合素质发展所起的作用,但仍然存在着“唯分数论”的观念。部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加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只着重讲解考试常考的“重点”内容,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缺乏足够的引导。对学生来说,他们也只会学习老师说的“重点”内容,对中华传统美德理解不深,更加难以将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去。在单一的教学评价下,教师注重对书本知识的传授,重视考试而形成的终结性评价,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够;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家长的评价重视不够;重视学习成绩,而对道德、身体素质、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

(三)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获得的知识是从实践得来的,还需要回到实践中检验。道德与法治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形成较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然而,在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们只是“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很少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需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体会和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厚意义。缺乏实践的中华传统美德学习,使得初中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停留在表面的认识,难以树立对它的热爱和认同,更加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

三、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采用有效的路径,才能形成良好的效果。同样,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时,采取有效的路径,就能使初中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

(一)增强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要想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师需要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并注意留心观察同学们的道德发展水平,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初中生身心发展迅速,思想活跃且逐渐成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同时,这一时期初中生获得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再加上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可接受的教育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有的同学不明白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教师就要着重讲解其内容;有的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教师就要通过大量事例,让同学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能够生活中能够自觉按照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做事。

(二)对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思想品德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改变以往过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评价多元化。在教学评价中,既要了解学生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认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除传统考试评价外,还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如: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对中华传统美德认识状况,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教育,加强引导;编制“成长足迹”,记录初中生平时的品行和学习情况,让老师、同学、家长进行评价后,再发放到学生手中,便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课上、课间和家访时间对学生进行观察,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和日常行为,看其行为是否符合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从而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注重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式的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学科课程,而且也是实践课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课程的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学科课程,所以要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也需要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生往往会被新奇事物所吸引,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实际锻炼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升华情感。例如,通过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向学生介绍英雄人物的事迹,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通过组织校园环保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养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通过组织向山区捐款活动,让学生学会奉献精神……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促使他们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爱国、奉献、责任等意识。当然,组织活动要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在活动之后要做好反思与总结。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其中很多内容也是道德与法治课中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所以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4页.

2.《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华初中生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助人为乐的小牛
做人美德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