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到治理
——大数据视角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创新

2019-07-12 23:30朱颖康苏州大学
消费导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工科理念学科

朱颖康 苏州大学

一、对现有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反思

(一)企业经营与管理方向。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优秀的企业家进行分析研究解构,总结出其自身的性格以及行为特点。以此为模板,要求在校大学生通过模仿和转化,将这些特质吸收到自己身上。这类教育的组织者往往希望学生把“学得像”作为目标,让“学得像”转变为“做得像”,最后形成“干得好”。但是,这种培养方式经常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经常脱离了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既不能让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落地,也不能给学生未来以实际的指导和帮助。

(二)初级创业者培养方向。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被看成是一项创业技能的培训者,通过把建立一家完全意义上的创业型企业拆分成无数个阶段,再根据创业企业不同阶段的要求,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教师把“有用”作为衡量创就业教育内容的主要指标,希望经过相关培训的学生能快速掌握创业技能,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以次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这类的培养往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众多日常埋头钻研基本理论的老师反而在教学中无所适事,基础理论远离实际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又非高校理论课教师所长,最终只会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浮于表面,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创业理念和意识培养方向。这种培养方式通常采取讲座、经验分享、成功案例分析等方式,距离课程化教学还有相当差异,笔者形象的将这一方式描述为“运动式教育”。往往是紧跟上级要求,一阵风似的开展活动,形成大量宣传材料,看似热热闹闹,最后的成效却是冷冷清清。学生和教师除了收获一堆几乎与实际创新创业毫不相关的“思想理念”,以及听完以后的一腔“创业激情”,往往所剩无几。

二、工科大学生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特质

(一)专业知识积累重于创意理念培养。众所周知,在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众多专业中,工科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要求是相对比较高的。因此,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积累和掌握的要求,远远重于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创意理念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积累和掌握的基础上。

(二)理论学习要求高于实践能力锻炼。就目前国内高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看,重点依然是在理论教学方面。其实不仅仅是学生,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师们日常科研的重点也是在理论创新上,对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未来工科相关行业实践需求的研究往往并不重视,重理论而轻技能,重课本而轻实操。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长于记忆背诵公式,却不擅长解决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而这样的基本素质是难以适应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

(三)专注本专业能力忽视相关学科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衍生出众多边缘性学科、交叉性学科。以工科为例,早已经不再只是以物理、数学等学科为基础的学科,而是已经发展为涵盖物理、化学、医学、材料学科、电学、机械、计算机等多种学科,且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交叉性学科。这就要求当代的工科大学生除了注重本专业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其他学科的进步发展,自主学习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便更好的适应未来产业升级行业发展。

三、运用大数据对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治理

(一)运用基本数据模型构建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导向体系”。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学习习惯倾向、学习方式偏好、学习结果成效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学生日常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同一阶段或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同时,教师也可以依据大数据管理对学生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监测,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以问题为导向,形成“教学相长持续改进的闭环体系”。

(二)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治理模式”的构建。首先,确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总目标,是注重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造就极个别“创新创业的典型个案”。第二,构建服务于提升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支撑体系、反馈体系,包括校内校外、课堂课后、教师学生等。第三,实施具体服务于能力提升的计划和项目。不仅包括直接作用于工科大学生和教师的,也包括作用于教学管理服务部门,以及校外用人单位和所属行业相关产业的。

(三)“从管理到治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管理”强调上下级的无条件服从,以实现最高目标为主要目的。但现代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理论和实践的相辅相成、理念和技能的并行不悖是同样重要的。而“治理理论”就是强调所有教育教学参与主体的共同参与,它不仅仅是目标的一致性,更多的是“问题导向性”。即面对“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根本目标,所有参与主体,和所有管理层级,各自判断存在那些问题,包括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学、实践、科研、保障、考核、激励机制等。这样自上而下的目标设立,和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相结合,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生根,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工科理念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