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

2019-07-12 03:28王敏
职业·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一体化实施

王敏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对一体化项目教学方法的一些认识和感悟。一体化教学改善了教与学的关系,解决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供需矛盾。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欢迎,教师需要,企业受益,国家支持,在中等职业院校的实施非常有必要。但是,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和师资、设施及教材的保障,以促进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一体化 项目教学法 实施

2018年暑假,笔者有幸到黑龙江省技师学院参加了一体化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培训学习。通过一周的学习,对项目教学法也有了亲身的体会,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除了有收获的喜悦,还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笔者深深感悟到项目教学法作为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中等职业院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但改善了教和学的关系,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同时,也解决了學校和企业之间的供需矛盾。这种方法学生欢迎,教师需要,企业受益,国家支持,在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一体化改革中应用广泛,所以一体化课程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院校实施势在必行。哪所院校推进和实施的早、实施的好,它就抢占了先机,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就会在一体化改革大潮中被淘汰。机遇和挑战同在,责任和使命共存,所以在这里笔者愿意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

一、项目教学法含义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呢?有两种观点。一是木匠的儿子说:“我们老师说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老师使用项目教学了……教师讲了一大套理论。”二是老木匠说:“20年前,我带徒弟时,就是从做一个小板凳开始的,就是项目教学法了,只是没有这些理论而已。”其实这两个说法都不是完全正确的。木匠儿子所说的项目教学法就是传统的讲授法,老木匠所说的是师傅带徒弟的学徒法。它们只是项目教学法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环节。项目教学法是在两种方法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下面笔者就用“如何做小板凳”来说明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假如笔者是一名手工课的教师,首先笔者在现实生活中选取了休息用的小板凳作为本节课一个项目(任务)布置下去,下发制作小板凳的材料和工具,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教师指导协助),接着实施项目制作小板凳(教师指导协助学生完成),然后学生展示项目结果(自己的作品)并说明设计思路,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小组之间自评和互评等环节计算出本次任务完成的分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教学法,以制作小板凳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完成小板凳的设计、制作。这个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制作小板凳,也不是学生跟着教师操作学做小板凳,而是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制作、自我评价,在小板凳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所以,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努力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

二、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通过学习体验,笔者认为项目教学法有两大优点。

一是从教师层面上看,从本质上解决了教学难问题。教学难是中等职业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厌学、学生难管,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培养的学生能力低,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变现状,就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个矛盾产生的实质既不在教师也不在学生,教师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获取一技之长作为生存的本领。由此可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初衷是一致的。教与学的矛盾的产生究竟是什么呢?是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出了问题,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模式不被学生接受。就像一个婴儿能吸收和消化的是乳汁和奶粉,而现在用儿童配餐来喂养,刚开始,因为需求,他也吃,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有消化问题,最后就会吃不下去。所以新生刚开始也跟着学,时间长了就越学越少,最后有些放弃,所以产生了教和学的矛盾。而项目教学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项目教学法体现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特点。每一个项目只涉及每一学科知识体系的一点知识,从很大程度上分解了难点,而且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知识由抽象变成直观,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学生就能学会了。项目教学法是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项目活动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等职业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家长及老师对他们的否定大于肯定,他们缺乏自信。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优点,比如活泼好动、乐于助人、善于表现等,项目教学法的活动环节就是利用学生的优点设计的。在项目教学法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点。比如口才好的,就可以在展示环节上脱颖而出;动手能力强的,就可以在实操环节大显身手;组织能力强的,就可以担任组长,所以每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找到自信,收获快乐。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了主动学习,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难的问题。

二是从社会层面来看,解决了学校和企业的供需矛盾。中等职业的学生就业分配后,总有一些用人单位反映学校培养的学生对新工作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还需要花费大概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才能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不能长时间忍受这种不能解决温饱的低工资,就选择了跳槽,这对企业和学生来说都是损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选择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的加工任务有着很大差别,而项目教学法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从企业中提取的,和学生将来的工作是有联系的。所以,学生分配到企业后适应新岗位的时间就会明显缩短,企业也比较喜欢这些上手快的学生,也会待遇留人,在短时间内就会解决就业学生的薪水问题,这样不但稳定了学生,企业也注入了新生力量。项目教学法基本上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当然,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些困难,一是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合专业课教学,基础课如何开展项目教学法还值得教师研究和尝试。二是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迎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师教学教法进行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教师充当多种角色,即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等;教师也需要多种能力,即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更新教改理念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冲破职业教育传统观念的束缚,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沟通、交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操作性,转变决策层、管理层及执行层对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认识,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改革新理念。

2.组建教师团队

项目教学法涉及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德育教育等多方面相关知识,如果由一位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一体化教师团队才能完成一体化教学体系制定的目标任务。一体化教师团队应该包括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教师以及班主任等。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既有专职的工作又有兼职的任务,每位成员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朝着一个目标而努力。一体化教师团队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的打造和教师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有益的。

3.制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一体化项目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因为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课程体系、教法、学法、主体和客体都发生了变化。笔者认为课程体系是主线,因为课程体系发生了变化,所以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学法、主体地位才发生变化。制定一体化教学体系是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条件。如果沒有一个教学体系指导,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会很混乱,因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融合,理论和实践的衔接都需要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当然,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完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即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又需要精英团队的密切配合。

4.开发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材是一体化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细则。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必须有一体化教材作为指导,一体化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也是影响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重要因素。开发一体化教材首先需要从企业提取一些工作任务,教师团队对其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将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融入其中;最后还要在总体上和细节上论证项目制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由此可见,开发一体化教材既要考虑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情状况,更需要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和不懈努力。

5.组建一体化教室

一体化教学需要在设置有相关设备和材料的专业教室里进行,教师应充分利用专业教室的阵地,营造一个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工作环境。在专业教室的布局上,可以模拟企业生产车间的布置,让学生有一个真实、舒适、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

总之,一体化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推行和实施需要以下因素,即领导高度重视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师资、设施及教材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保障,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是课程改革的主线,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晓玲,段风云,赵建科.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3).

(作者单位:牡丹江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法一体化实施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