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的路径探微

2019-07-12 03:28卢林华
职业·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中职生职业素养

卢林华

摘 要: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创业、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近几年,职业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多数中职生的职业素养虽有所提高,但并不显著。职业素养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培养,更要在所有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语文学科在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中职语文教学要积极与专业教学融合,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有利素材,并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中职生的时间观念、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生 提高

职业素养即在社会里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活动展现出来的素质与修养,为综合职业素养的展现,涉及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与职业行为等多方面。语文属于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可使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得到培养,能为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现今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潮流中需将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作为重点,经过可行举措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

一、中职生职业素养缺失现状

部分中职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重心主要集中于专业知识、技能等直接关系到学生顺利就业的内容,但在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为主的职业素养教育中则有所轻视。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基本上都在十六七岁间,因中考或高考失败而走到一起,大多数学生挫败感较强,缺乏自信心,有不良学习习惯。同时,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娇生惯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组织观念与时间管理观念,谦逊好学、合作交流、服务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团队意识、奉献精神与竞争意识,抗挫折能力差,职业认同感差,拈轻怕重,工作中稍有不顺则辞职,以至于工作稳定性差,就业率低下。

不过,在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企业在用人方面表现出了新特征,即除了要求求职者有过硬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其有良好职业素养,这些均为中职生就业带来了挑战,故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是求职就业的要求

对中职生而言,就业不是问题,不过要找到满意的岗位,在某方面来讲受到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标准的影响。各个企业通过长期的发展均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用人理念,典型的如华为公司的用人理念是“微笑服务理念——十步八齿”、惠普公司的用人理念是“态度最重要——热忱待客户,信任与尊重个人,追求卓越成就及贡献,靠团队精神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等,

从这些用人理念和招聘条件可看出,技能并非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其对个性、情感、进取心、为人处世能力、价值观等的要求均非常高。

2.是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加剧,对岗位人才要求的期望值更高。由于岗位设置较多,尤其是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岗位多,对中职毕业生需求增加。同时,因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随时都可通过互联网获得招聘信息,一旦看上比现在岗位待遇好的企业,则想跳槽,以至于毕业生换岗、厌岗现象频繁,这样企业花费资金刚培养出现来的岗位人才则出现了流动,故而企业期望所招聘的人才能爱岗敬业、忠诚奉献,实现岗位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且,对员工而言,唯有敬业与忠诚,方可长期工作于岗位上,成为熟手、能手,并做出成绩,获取上司认可,得到晋升与提拔机会,故加强中职生勤恳奉献、踏实努力等职业素养培养很有必要。

3.是职校课程改革的要求

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中职学校在育人方面注重改革创新,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习惯教育视作改革对象,并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理念。2018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国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指明了方向。《方案》提出要“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在教育活动里均增设了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法律基础课等,其中有些学校还根据学生就业实际,进行现代礼仪、企业制度文件等教材自编,这是职业素养教育领域的新探索,也是职校课程改革的表现。

三、职业素养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目标,充分展现专业特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有效学习开始于知晓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由于现今中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基本都与市场需求对接,力求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故而应结合不同专业进行人才培育方案、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对具体专业特征进行研究,促进人才培育目标得到实现。并且针对不同专业类型,所制定的职业素养培育目标越具体越好、越细化越好。经职业素养培育目标的确定,确保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念与正确情感态度,建构应有的职业素养思维方式,养成需要的职业素养行为习惯。

如市场营销、汽车营销、导游专业、旅游专业学生需加强学生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培养,注重口语表达连贯性、逻辑性训练,于语文课堂里进行相关情景设计使学生通过即兴演讲、现场解说、适时推销等方式,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则应加强拼音、汉字笔顺笔画等的训练,对文字录入有一定帮助;而财会类专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则应结合对应的课程,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细心、严谨与认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结合不同专业与学生今后职业生活联系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不仅可提升学生的学習兴趣,也能够达到职业素养培养的目的。

2.结合语文课本知识,进行职业素养灌输

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本涉及科学文化知识、人文社会知识、技能知识与思想政治、社会价值观等内容,也就决定了这门学科非常适合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因此教师在讲课时需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职业素养的灌输,使学生学得语文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之际,又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形成正确世界观,塑造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

如在《都江堰》学习中,通过对该工程相关信息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李冰“治蜀”与治水的责任,以及为当地民众谋福的意识。同时,都江堰水利工程能建修成功离不开民众的齐心协力,否则仅凭李冰的聪明才智也是不行的,让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进而在日后工作中少一分心高气傲,多一分团结与包容,明确自己的责任,踏实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与同事共同努力为企业发展而服务。

3.依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内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针对中职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需结合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及职业生活进行课外活动内容的确定,展开活动项目设计,情境创设,根据活动既定主题与要求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在活动准备阶段进行材料搜集,活动期间通过交流探讨、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小组展示及教师评价总结等流程,使学生依靠所学语文知识来实现实践活动目标,并在此过程里提升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实现职业理想与职业情感力的培养。

所谓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即以语文学科为主,重视和其他学科间联系,于实践活动里进行听说读写等的渗透,来促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明确了新的课程观与教学观,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活动主题广泛,内容多样,能够结合中职学校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进行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在实践里学习,实现知识朝能力的转化,在实践里进步,促各项能力

发展。

(1)强化课堂环节的实践活动教学。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引导下,将能力提升作为教学核心任务,打造针对准职业人为主的课堂情境教学,采取多样化举措(如职场情景模拟训练、课堂讨论等)多样化课堂实践活动,尽力为学生营造真实职业环境,促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如在竞争形势加剧的今天,企业需要的是口语表达能力极强的人才,那么在教学时则可根据语文教材里的演讲、自我介绍、应聘等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活动,来鼓励學生以口头、书面等方式进行应聘信息表达,使学生初步规划职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学生搭建自我锻炼与展示的平台,这无论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还是心理素质的提升均有一定的帮助,还能为学生毕业后面试求职累积经验,缩短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时间。

如在《相模滩落日》的学习中,则可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学习成果巩固,即鼓励学生针对“太阳的落下是为了迎接晨曦的到来”以及“太阳落下预示着今天再也回不来”两大主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并从中选择出5名评委,对于5名评委都觉得有道理的,且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则算在此次活动中获胜。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与熏陶,明白到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使学生具备时间观念,从而在工作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今天应该做完的事情则不拖到明天,使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培养。

(2)借助第二课堂活动促实践空间扩展。所谓的第二课堂就是除教室以外的可使学生能力提升,并学得知识的育人方式。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局限于课内,应依靠第二课堂(如演讲活动比赛、专题演讲、征文活动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进行职业素养的渗透,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如将所开展的征文活动主题定为诚实守信、踏实认真,以此来达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认知教育的目的。而演讲活动的主题则可定为“团结合作、人际交往”“礼仪”等,让学生根据这些主题结合自己认知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样也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另外,还可邀请优秀校友、企业专家等到讲座中发言,进行行业要求与职业素养关系的讲解,使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有更全面的认识,并自觉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培养。

(3)推进校外开放性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还应踏出校园的大门,进入社会这个大舞台。将理论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与历练中增加阅历,明白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感受社会竞争之强烈,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职业素养教育方法。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毕业后求职应聘的经历开展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到人才市场参加招聘,到现场切身体会应聘氛围,或在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入企业内部参观,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内每一位员工均忙碌踏实工作的氛围,使学生体味学校内体味不到的精气神,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好似看到了自己将来工作的状态,并在真实工作氛围里了解职场规则与从业要求,增进企业和学生间距离,具备良好职业态度,促职业能力提升。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与相关企业内人力资源中心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即指导学生进行面试应聘信息的填写,并鼓励其利用所填应聘信息到企业内面试,感受社会竞争之残酷,使学生真正感受与体会到现场面试的紧张感,明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若没有真才实学,根本就无法立足,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发愤图强的意志,还能锻炼部分面试不成功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避免其在工作中稍微有不顺则灰心丧气,或选择跳槽,对学生今后稳定就业更有利。

4.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我职业素养

要使职业素养教育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实效,对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故而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始终做到如下几点要求:一是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注重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一名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即便工作再繁忙也不能停止学习,就算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也应注重“充电”,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对传统落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创新,摸索可行的有实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全新教育理念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自身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信息时代,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设备已成为中职生交流与学习的主要工具,学生经常通过电脑、手机等玩热门网络游戏、搜索热点新闻、观看电视剧等,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若要实现针对性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感情投资,积极了解学生们每日所关注的热点网络新闻话题等,方可保证教学的游刃有余。

四、小结

良好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顺利就业,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而语文学科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应将职业素养教育视作重要教学内容置于首位,落到实处。而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结合中职生职业素养缺失现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际针对性的进行职业素养渗透,使学生学得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的同时,又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成为企业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成为时代发展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陈妍.传优秀传统文化 塑职业素养新风——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8(16).

[2]赵丽萍.浅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3).

[3]蔡萍.职业素养教育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实践运用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4]薛立忠.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析[J].职业, 2018(33).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理工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中职生职业素养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