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列女传》之《有虞二妃》故事探析

2019-07-13 14:35冯利华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名作欣赏 2019年36期
关键词:尚书史记孟子

⊙冯利华[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为妇女立传的专书,以女性品德为叙述重心,将女子故事编为《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具有独特的文化与文学价值。《母仪传》中的《有虞二妃》,叙述娥皇和女英谦恭、聪慧,以其贤智辅助丈夫的故事。该故事源于《尚书》《孟子》和《史记》的相关记载。本文拟结合典籍中的记载与《列女传》文本内容,探析刘向对娥皇、女英故事的重构。

一、《尚书》《孟子》《史记》中的有虞二妃故事

“有虞二妃”是帝王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历史上有“尧舜禅让”之事。尧乃圣明帝王,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长女娥皇和次女女英。尧在位七十年,欲选择德才兼备的继承者,将二女嫁给舜,以观察舜理家治国的本领和德行。舜为有虞氏,史称虞舜,娶娥皇、女英为妻,继承尧的帝位。故此,娥皇、女英被称为“有虞二妃”。《列女传》卷一《母仪传》中的《有虞二妃》,叙述娥皇、女英是天子尧的女儿,帮助丈夫舜顺利躲过家人的屡次谋害,成功通过尧对他的考察,继位为天子,刻画二女贤智仁惠的形象。这一故事是刘向根据《尚书》《孟子》和《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改编、重构而成。

(一)《尚书》中的“二女”事迹

《尚书》是记载舜与二女婚姻关系的最早文献。关于尧因年事已高,为选择首领之位的继承者,考验舜品行才能的事迹,《尚书·尧典》的记载为:“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众人纷纷举荐舜为尧的接班人。尧不知舜品德如何。四方部落首领推荐说,舜是瞎子瞽叟的儿子,父亲顽固糊涂,母亲愚蠢荒唐,弟弟傲慢无知,但舜能以宽厚孝顺对待家人。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舜的才德,通过他处理家事的才能来推导其治理天下的才干。至于二女的具体姓名及怎样以贤智来“相夫”、治家的事情,《尚书》则没有记载。

(二)《孟子》中的简单记载

关于尧把二女嫁给舜的事情,《孟子·万章上》载:“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孟子与万章的对话,谈到尧为帮助和观察舜,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派百官带着牛羊、粮食等去田野里为舜服务。《孟子》又载,舜人品忠厚,家境恶劣,被父母和弟弟怨恨,屡次遭他们谋害。《孟子》的记录,以舜为叙述中心,只是提及尧将二女妻舜,但没有把舜屡次脱险归功于二女的贤智。显然,从《孟子》的记载中,我们只能了解舜在处境艰难的时期娶了二女并得到尧帮助之事,不能知晓二女是否具有辅助丈夫的杰出智慧和仁德节操,更无法视她们为治家的典范。

(三)《史记》中的相关故事

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相对详细。对于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观其德的事情,《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与《尚书》有部分相同,但增加了“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妇礼,就是指妇道。这里突出了二女能放下帝王女儿的高贵身份,作为普通人舜的妻子来遵守礼教规定的妇道,友善地对待舜的亲戚,体现了二女遵守礼教、谦虚、恭顺的品格。司马迁对舜的家庭环境恶劣的描述,大致与《尚书》的记载相同,但是,增加了舜母亲早逝,父亲再娶,继母生下弟弟象,父亲因偏爱后妻与象,常常与之谋害舜的情节,并叙述了瞽叟利用修补仓廪、挖掘深井来谋杀舜,舜皆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脱险的事迹。

可见,《史记》的记载,亦是以舜为中心,对二女的叙述极为简单,只提及她们知礼、遵守妇道,没有对其治家、相夫的才能做任何描述。

二、《列女传》对有虞二妃故事的重构

《尚书》《孟子》和《史记》的记载,为刘向提供的是故事创作材料。在《列女传·母仪传·有虞二妃》的编撰中,刘向运用创作技巧,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加工材料,重新建构故事。

(一)《列女传》中的《有虞二妃》故事

首先,刘向对《尚书》《孟子》和《史记》中的材料进行增饰、虚构,重新建构故事情节。他在故事开篇介绍二女的身份,加其姓氏为娥皇、女英,叙述故事的起因是舜为人诚实忠厚,生活在恶劣的家庭中,仍与家人融洽相处,得到四方部落首领的赏识,便将其推荐给尧。尧为观察舜的品德,将二女嫁给他。这使故事因果分明,为后文埋下伏笔。故事的发展是二女以智慧帮助舜,使舜在瞽叟与象设计修理粮仓、挖掘深井、整日饮酒等谋杀事件中成功脱险。结局为在二女的辅助下,舜顺利继承尧的帝位。对比《尚书》《孟子》和《史记》,刘向虚构了大量情节,使故事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完整,引人入胜。

其次,《列女传》以二女的贤智为叙述重心,刻意突出其贤智,重构了二女形象。二女奉父亲之命考察舜,没有因自己是天子之女而怠慢丈夫一家,而是谦虚恭顺。舜知晓瞽叟与象企图趁修理粮仓、挖掘深井、终日饮酒之机谋杀自己,与二女商议对策。二女皆从孝悌大义出发,鼓励舜勇敢面对,且凭智慧帮助丈夫,使他安然无恙。因二女贤智,治家有方,舜的妹妹与其友爱。显然,刘向重构的故事,刻意突出娥皇、女英深明大义,智慧过人的形象。不仅如此,刘向还把舜通过尧的考察也归功于二女的贤能,“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二女以才智辅助丈夫,不仅使舜屡次成功脱险,还成全“孝悌”之义,成为明君,赢得天下人的尊重。刘向通过“君子曰”“《诗》云”来称赞二妃谦恭聪明。

无疑,刘向重构的有虞二妃故事,虽保留了前代典籍所载尧嫁二女与舜,瞽叟与象企图在修理粮仓和挖深水井时谋杀舜之事,但虚构了瞽叟妄图将舜灌醉以谋害其性命的情节,增饰了二女帮助舜脱险的情节,突出二女的智慧对理家、相夫的积极作用。

(二)刘向重构二女故事的原因

先秦两汉时期,女子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智慧往往被忽略。《诗经·小雅·斯干》云:“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这表明,社会对女子的才能期望极低,只要学习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麻烦即可。正因如此,《尚书》《孟子》和《史记》的相关记载,皆以舜为叙述中心,并不表现二女的智谋。刘向以其独特的眼光,看到了女子才智的重要作用。其《列女传》打破了这一传统偏见,将《有虞二妃》的叙述视角转向二女。

就刘向编撰《列女传》的目的而言,《汉书·楚元王传》载:“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显然,刘向针对汉成帝后妃奢靡淫乱、扰乱朝纲,收集典籍中的贤妃贞妇故事,编入《列女传》,塑造正面形象作为女子学习的楷模,可见,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刘向在《列女传·母仪传》小序中明确指出本卷故事的编撰主旨,“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胎养子孙,以渐教化。既成以德,致其功业。姑母察此,不可不法”,把贤智女子作为“姑母”效法的榜样,以教化女性。

《尚书》《孟子》和《史记》提供的不过是二女故事的创作“原型”,而非“定型”。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推进,必须服务于创作主题的表达。因此,刘向在对《列女传》之《有虞二妃》故事的编撰中,刻意对典籍提供的材料与“原型”进行加工,重新建构故事情节。显然,刘向对二女故事的描写,突出娥皇、女英的贤智及其对丈夫的帮助,赋予其教化意义,将其树立为女子学习的典范。在刘向笔下,二妃默默地站在丈夫身后,用其智慧谋略辅助丈夫,使舜成为孝子和明君,成就英名与帝业,实现了人生价值。毋庸置疑,刘向充分肯定了娥皇、女英的智慧和才干,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二女的钦佩之意,赞扬之情亦溢于言表,称赞她们“聪明贞仁”。

综上,刘向在《列女传》的《有虞二妃》故事中,以二女为描述重心,建构出前后连贯的故事情节,突出其贤智对治家相夫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女性智慧的力量。我们应科学地审视其独特的文学意蕴。

①《尚书正义》,载《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46页。

②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06页。

③④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页,第3页。

⑤⑧张涛:《列女传译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第1页。

⑥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7页。

⑦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57—1958页。

猜你喜欢
尚书史记孟子
北魏四部尚书释疑*
谦虚
自大的马谡
磨刀不误砍柴工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蒲松龄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