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探

2019-07-13 00:46乔思哲天津市投资咨询公司
消费导刊 2019年51期
关键词:结构性劳动力供给

乔思哲 天津市投资咨询公司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状态,让世界认识了腾飞的中国经济,然而高增长率的发展模式很难持续性维持。2015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在中央小组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基础上,应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热点,学术界也在探索和尝试用不同学说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分析。这些解说分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充分考虑了西方的实际情况与中国国情的不同,均提到要结合中国实际,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包括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需求主要是投资、消费、出口,即“三驾马车”其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供给主要是说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其决定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调整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结构,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的过程。从中国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的实践来看,更多的是强调对需求侧的管理,但供给侧管理也在做,如淘汰落后产能、减轻企业税负等。此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说突出了对供给侧这方面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是立足中长期,从产业、企业角度来解决影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同时,按照中央的提法,此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兼顾了需求侧管理,提倡通过完善相关机制,适度扩大总需求。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中国虽然处于转型期,但根据中央的判断,经济发展基本面仍然长期向好,仍然具备较好的持续增长基础,结构调整优化的主流态势未变。但在转型过程中,长期以来受体制机制以及产业结构影响,而形成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比如,经济增速下降,实体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工业品价格降低,发生经济风险的概率提升等。在此背景下,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所依赖的“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简单扩大再生产方式,单纯依靠刺激需求发展经济的老路已经不可持续,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消费需求升级,靠扩大投资积累问题后再转移的恶性循环运转不灵。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摆脱过去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些老办法,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前文粗浅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涵与必要性,改革主要从供给侧入手,同时兼顾需求侧,致力于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供给侧质量有待提高

中国很多产业和产品存在量高质不高的问题,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过去多年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适应变化了的消费需求,钢铁、煤炭等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造成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生产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能为百姓提供其所需的很多产品。比如,高端装备制造、养老需求、食品健康、公共交通和环境治理等。以钢铁行业为例,中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但特种钢材如特殊钢却严重依赖进口。此外,国内市场提供的消费品品质有待提升。

(二)全要素生产率有待提升

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资源丰富优势等都在逐步丧失。劳动力成本方面,随着人口红利减少、廉价劳动力减少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支持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逐渐弱化,且人口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成本较高。资源要素方面,多年来的扩张式、掠夺式发展,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污染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资金要素成本方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大量资金投向政府、国企等效率相对低下、竞争力不充分的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对实体经济拉动效用不显著;且随着产能过剩和要素成本的增加,投资回报率下降,经营风险加大,投资扩张受到抑制。

(三)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

当前,中国部分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供给抑制政策导致部分领域有效供给不足;二是一些竞争性领域存在改革不到位、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竞争环境不够理想等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大胆破除导致大量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关键性体制障碍,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攻克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硬骨头。此外,强调适度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求和供给两者之间是互为促进的。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大量合理的消费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如购房、购车、旅游、耐用消费品消费等,但这些需求受到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体制不完善的制约,亟需通过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释放更多的合理消费需求,以拉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三、改革的内容及主要措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还要将实体经济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相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增加有效产品和服务供给

一是完善价格管理,放开价格管制,探索完善并适时推出原材料、能源和粮食等大宗物资的价格改革,为市场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价格信号,提高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量。二是增加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允许更多的企业进入基础设施、水、电、暖、气等重大领域,通过竞争提高这些领域的生产效率。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竞争择优选择包括民营和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破除部分地区的地方封锁、地方垄断现象,以竞争倒逼增加有效供给。

(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一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企业破产退出制度,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发展。做好“僵尸企业”处置,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积极探索推进债转股等,降低企业负债成本。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出台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三是完善投融资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建立和完善企业新型投融资体制,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支持科技创新。积级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妥善处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尽快修改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进行征收与补偿的相关制度规定,以此促进各类投资项目尽快落地。积极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通过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发展和经营适度规模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培养新兴产能。全面加强对包含空气、水资源、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以能源使用权、水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以及碳排放权为主的初始分配机制。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品,努力建设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促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大力支持工业基础设施,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等重点示范项目及产业的发展,积极构建新兴产业体系。利用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甚至形成新的生产关系。

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一是改革财税制度,通过适当给企业减税的方式,帮助企业缓解目前的危机,降低资金成本。尤其是推动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允许企业把更新改造投资和研发的投入从增值税的税基中脱离出来。二是改革金融体制,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尽快改革基准利率形成机制;探索建立各种所有制结构,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推进直接融资发展,提供更多金融供给。

(三)增加劳动力供给

第一,积极引导增加人口总量。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为契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 出合更有利于提高新出生人口增长的改策、措施,如增加托儿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资源, 减免幼儿园托费、学费,加快义务教育普及等。以生育政策的调整和配套措施的完善,引导和鼓励居民增加生育,增加潜在劳动力供给。第二,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提升劳动力素质。合理规划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着眼于为未来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源投入力度等。通过提升劳动力的质量,优化劳动力的结构,努力将由于老龄化因素带来的人口红利减少,转变为人口资本红利,推进劳动力要素实现有效供给升级。第三,改革户籍制度,引导劳动力动态合理流动。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迁徒定居,释放农业人口融入城市的发展需求,化解劳动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全面放开高等院校毕业生,高级技工和留学等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完善相关政策,吸引聚集高素质人才,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

(四)完善保障,扩大消费需求

供给侧改革不仅需要从增加有效供给发力,还需从需求侧着手,以城镇化为核心,进一步引导扩大有效需求。一是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完善机制满足城镇化人口的住房、医疗、就业等各类需求,拉动内需,促进去库存。二是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体制改革,解决好群众上学难、看病贵、养老难问题,为推进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为拉动内需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结构性劳动力供给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