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财务成本控制探讨

2019-07-13 01:24姜舒江苏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保函中标分包

姜舒 江苏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百姓的生活、甚至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建筑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日渐白热化。甚至许多地区都出现层出不穷的恶性竞争,最常见的一种就是低价中标。最近更是出现了这样的新闻“0折中标创造历史!河北移动施工平均折扣1.5%开标”,备受关注的河北移动家集客施工项目中,8家中标候选人中,中标折扣最高的仅4.8%,最低的为仅0.1% (按要求四舍五入后便为0%)。但是也有一种叫“合理低价中标”的观点,百度词条是这样阐述这种观点“合理低价中标是指:在招投标过程中,中标价是经过评标委员会评审认定,能够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具有科学的,合理施工技术措施的最低报价,应具有如下特征:施工技术措施科学合理;经过评标委员会评审方案科学、合理、可行;合理低价不应低于投标人的个别成本。” 这就要求在综合考虑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工期、承包人的以往施工经验及施工新技术的采用等因素下,投标人能够确实的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工期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完成项目获得利润。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时代,施工技术比较透明的情况下,能降低成本的最可靠途径就是加强成本的控制管理,提升企业内部竞争力。

建筑工程的生产周期长决定着对整个项目成本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开工至实际建筑物到达可使用状态(即实际竣工)这个阶段,而需要从投标准备阶段一直到整个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即终身保修)。所以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运用到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分析上,在传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基础上,运用优化项目型组织机构,通过对建筑厂房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动态评估。从整个公司视角综合的优化成本,进而提升整个公司的长远利润。

在建筑行业中,既定收入下,项目成本是决定整个项目利润最重要的考量。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公司都开始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从单一的预算管理加项目经理管理上升到运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方法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大部分国内的建筑公司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1.加强财务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部分。从项目调研谈判阶段发生的成本开始。如果项目投标成功,前期的费用则应该资本化,而不是计入管理费用进行费用化。项目成立后主要按是否可以直接计入建筑物的成本分为分包款,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分摊的管理人员间接费用。要分清楚资本性支出、收益性之支出,对成本和费用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核算。对保函进行全程监控

2.重视保函管理

大型外资项目往往要求开具保函,从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到项目完工后的质量保函。其中往往企业会忽略质量保函的效力,有些业主对质量保函的担保时效要求比较长,甚至会超过某些单项方案的质保期。而银行保函又分为有条件保函和见索即付保函。尤其是第二种保函,由于不需要向任何证据,可以直接向银行申请赔付,风险极高。一般质量保函占合同总额的3%-10%。工程项目完工后几年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引发保函索赔风险。很多项目从拿到竣工验收单,就对后续的维保敷衍,最终会引发损失。对于和客户关系的维护也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对于业主的公司业界评价也要做好事前的风险评估。

3.及时进行收款管理

合约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在很多方面是相辅相承的。首先,收付款要严格根据合约内容执行。外资项目合同大部分都具备详细的里程碑和付款节点。往往是达到工程的某个节点,提交付款资料和发票后的一定时间内付款,而且有许多外资公司在月度及年度会有付款日及年度付款截止日。所以项目经理要特别关注这些日期并和财务保持沟通。及时申请业主付款,财务及时开具发票并提交。

4.付款发票管理及质保金管理

付款方面要注意合同约定,不具备预付款条件的要按节点付款并在付款前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便在最近一个周期内进行抵扣,以谋得增值税税金资金成本利益。另外要注意对分包及材料商的质保金管理。对一些风险大的设备可以要求对方提供质量保函或者质保金。并且进行后续跟进,在质保期满后确认设备性能后再进行质保金支付。对于分包应该提供和总包背靠背的担保,在获取最终总包质保金后再进行分包质保金的支付。

5.关于租赁和购买

对于一些周转件及大型机械设备要考虑租赁及购买之间的效益分析。租赁又分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这里面涉及比价要结合采购人员对于性能、维护等方面的比较,也涉及到财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及不同租赁方案及购买方案的效益测算。

猜你喜欢
保函中标分包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工程中标信息
工程中标信息
乘风破浪,广日电梯第八次中标中城联盟联采
把握银行独立保函的相对性
可转让保函风险规避
保函回归本源
可转让保函的风险规避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