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先锋戏剧《木心·人曲》(剧场版)的有声语言艺术塑造

2019-07-15 03:30张苗苗,秦雅琪
戏剧之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木心

张苗苗,秦雅琪

【摘 要】先锋戏剧《木心·人曲》融合了诗剧,歌剧,舞剧的三幕剧式,剧中的有声语言充分体现了先锋戏剧的艺术魅力。导演通过对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完美结合以及有声语言在形式上多样性和情感统一性的有机协调的过程中,营造了写意化和重复性的美感。本文主要从有声语言的塑造方面来浅析该话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先锋戏剧;《木心·人曲》;有声语言;艺术塑造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018-01

一、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完美结合

话剧《木心·人曲》是由深圳碉楼剧场(剧团)推出的、由邹晓勇执导的一部先锋实验话剧,通过“诗、歌、舞”不同的跨界艺术形式展现出了木心先生的一生。剧中只有三个演员:男人、女人、舞者。演员男和演员女主要负责有声语言的表演,舞者负责肢体语言的表演,整部戏剧对于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整合,进行了有机地、创造性地设想。

该戏剧在人员安排上循“少即是多”原则:演员男饰男巫、少年木心、中年木心和老年木心、管家、医生;演员女饰女巫、产妇、护士、少女、看守、母亲、大姐、红胸鸟;舞者饰胎儿、老者、桌、画、河、石、十字架、铁栏、五线谱、树、流星。“一人饰多角”决定了每个人物形象在形态语言上的不同属性。意味着每个人要在众多人物、物体间自由转换,方可传达出导演的创作意图。可见,虽然演员人数“少”,但有声语言的表现力是“多”的。

以“干净、空”为主的舞台设计强调了静态的时空感,又恰到好处地强调出舞者的律动感,如此动静相宜地增强了艺术张力。舞者主要负责写意部分的情感铺垫和渲染,增强两位演员台词的情感渲染和有声语言的传播目的,调动受众对情节的共鸣,启发受众对剧情以及木心先生的理解。可见舞者的设定对于实验性话剧的创作來说无疑是成功的。

由此,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充分利用舞台的时空,营造出“静中有动,动中有声”的舞台艺术效果,让受众沉浸在木心先生的一生中。

二、有声语言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

此剧目中完美呈现了有声语言的形态多样性和情感的统一性,“原创歌曲”和“吟诵”等有声语言样态的出现,使受众充分感受到了主创人员对多样化有声语言传播效果的追求。在先锋实验话剧《木心·人曲》中原创电子音乐总共有三首,融入木心诗《大卫》的主题曲《人曲》贯穿主体三幕剧,歌剧中插曲《流淌》,舞剧中插曲《木上水边》,融“吟诵、独唱、二重唱”等形式为一体。

内容的选材决定了有声语言表达多样化。木心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出版了很多诗集,吟诵这一有声语言表现形式在整部戏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人曲》中的开头、中间、结尾的部分分别插入了三段吟诵。开头(吟诵):你等待我,我逝彼临,彼一如我,彼一如我;别走近我,我正升焰,万物俱焚,别走近我。中间(吟诵):来拥抱你,你自温馨,自全清凉,来拥抱你。结尾(吟诵):请扶持他,他已衰老,已如病兽,请扶持他;莫依偎我,我习于冷,志于成冰,莫依偎我。这三段吟诵的加入为整首主题曲划分了层次,使剧目体现出结构性。三段吟诵均为四字结构,使吟诵具有了律动的协调美感,呈现出和台词的停连、重音、语气、节奏保持了一致性且保持了戏剧中的角色定位和情绪的走向。三段吟诵均由演员男来完成,风格的一致性让有声语言的多样性有了统一的灵魂。

交互性增强了有声语言表达多样化。演出过程中观众可以读木心先生的语录并对演员进行提问,生活常态化的语言样态与演员戏剧性的回答形成强烈反差感与戏剧性,巧妙地展现出有声语言的张力,增加受众的沉浸式观看感受和角色认同。

三、有声语言的写意化和重复性营造美感

《木心·人曲》类型为“诗·歌·舞·变奏三幕剧”,重点在变奏,诗剧、歌剧、舞剧的融合变奏。序曲:生死;第一幕:诗剧 / 白夜;第二幕:歌剧 / 昼午;第三幕:舞剧 / 晚晴;尾声:死生。意在表现“一人、一天、一生”。如此立意就决定了“重复之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木心·人曲》也确实着力于诠释写意化的重复美感。

从有声语言上来看就体现在台词的重复,演员男:“人啊、人呀、人呐!”演员女:“人,是什么?”碎片化的对白在一问一答的重复中体现着强烈的写意化风格。这种意念化的台词充分体现了导演自我情绪表达,在重复中把写意化用到极致。“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把单一的字眼表达出丰富的层次和丰满的意蕴,如此循环往复的声音形式最能体现有声语言的运动性,语言节奏的美感也在重复中被烘托出来,这对于受众而言有助于强化戏剧情节的理解和吸收。这种写意化有声语言的重复也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空间叙事手法,剧中舞者也有少量台词,例如“我来”“我走”也同样是运用了写意的风格和重复的手法,强化时空的变化,表现木心先生流逝的一生。

由此,碎片化的有声语言在重复中突显写意,在变化中体现先锋戏剧的特性,在交互中实现统一,在动静之间品味美感。

参考文献:

[1]申林,赵蕊. 先锋戏剧的“跨界”表达—观舞剧《木心·人曲》(剧场版)[J]. 戏剧文学, 2018(10).

[2]罗莉.文艺作品演播技巧[M].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13.4(2).

[3]李钦君.话剧演员有声语言的艺术塑造[J].戏剧综论,2016.06(22).

猜你喜欢
木心
木心《从前慢》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哪有你这样你
作品推介
编余琐谈
刘瑞琳主编《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
木心:一个美学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