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2)

2019-07-15 01:43张莉莉
北方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政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政治建设  思想再解放  高质量发展

当前内蒙古正处于发展跨越关口的攻关期和调整转型的关键期,面临的任务之重、困难之多前所未有,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宝贵机遇和利好因素。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深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开展“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部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十分必要,非常紧要。我们要务实学深悟透习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运用“解放思想”这一法宝,查找和解决制约我区发展的痛点、难点、断点、堵点和短板、弱项、瓶颈问题,切实把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各项经济社会活动中。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笃学深悟习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臣华说,走实走好内蒙古发展新路子,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关于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的深刻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太平表示,要真正把“四个着力”“三个扎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学深悟透,自觉向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标对表。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翟琇认为,我们要学方法,学理念,对党中央给内蒙古的定位要有实实在在的认知,坚守战略定位,保持战略定力。内蒙古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乔瑞指出,思想要解放,学习要先行。只有学懂弄通新思想、新理念,才能不斷给大脑注入新鲜氧气和血液,形成指导内蒙古发展的新观念,激发“解放思想”的动力和活力。

二、以思想再解放为先导,推动思维方式深刻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突出。内蒙古发展面临的困难,放在全国区域发展的大背景看,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根子在思想观念上。杨臣华说,目前内蒙古仍存在“思维方式固化”和“路径依赖”问题,“小富即安”的思想非常严重。张太平指出,有些地区、有些干部对中央大政方针、战略布局理解得不够到位。畏难情绪多,总觉得发展什么都不能做,工作中亦没有思路。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建斌表示,部分地区对产业兴旺的理解存在认识偏差,发展思想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只盯着种植业、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缺乏产业化思维和系统规划,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迫切需要在“思想再解放”上下功夫,认真查找和解决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思想惯性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地应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杨臣华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打破固有思维方式的桎梏,才能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内蒙古自治区研究室原副主任文风提出,思想再解放,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立足点,要把握笃行新发展理念这个基本点,要立足实现否定之否定这个认识点,要转为政策与措施保障这个关键点。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朱晓俊强调,要找准走好新路子的突破口和重点,就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寻找新举措和新路径,甚至有些方面需要进行颠覆性的变革。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从过度依赖资源开发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中摆脱出来,从拼资源要素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中摆脱出来。

三、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落实重点任务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习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鲜明指向。与会专家结合内蒙古的发展历程,着重在以下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探索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当前和今后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杨臣华表示,要推动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蕴含的辩证关系,做好“就是”文章。他说,坚持生态优先,要确保发展进程的生态合理性优先于经济与技术的合理性,以生态规律优先、生态资本优先和生态效益优先作为评价经济政策、规划战略和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绿色发展包涵两层含义,一是绿色经济,最重要的是实现“五个绿色化”,即发展理念绿色化、发展方式绿色化、产业结构绿色化、增长动力绿色化、效益评价绿色化;二是高质量发展,要统筹高质量的阶段性、技术性、自然性、系统性、结构性特征,突出结构性和系统性特征的高质量发展。

翟琇强调,坚定不移地走好走实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立足内蒙古资源禀赋特点,注重生态底色。朱晓俊指出,以生态优先为前提,要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转型,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具体实现路径上,专家们提出了如下建议。杨臣华建议,内蒙古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绿色经济体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翟琇建议,应突出生态草业先行与科学退耕,引入GEP量化指标考核,建立生态安全屏障试验示范区。朱晓俊建议,实施“生态+”产业战略,重点发展绿色农牧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绿色金融、沙产业、生态环保等产业。加快推进生态资本化,探索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先行先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生态产品、生态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培育。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研究室主任姚国征建议,应统筹发挥耕地生态功能,扎实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乔瑞建议,要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绿色税收、绿色金融作用。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黄灵硕建议,为解决内蒙古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城市病”,应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城镇垃圾分类减量,持续提升环卫保洁水平,加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

(二)实施创新驱动,重视人才和教育建设

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至关因素。张太平表示,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推动力,也是新兴产业的推动力。内蒙古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制,聚合科技成果、资本、人才和产业化的项目落实。朱晓俊建议,重新审视内蒙古创新的功能,充分激发这一潜在的动能。主攻绿色技术创新,将内蒙古打造成为全国绿色技术创新的试验、推广应用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区。黄灵硕提出,坚持创新发展,扭转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转型发展。一要创新建筑方式,二要创新建设方式,三要创新生产理念。

翟琇说,创新引领阶段,要把科技、人才放在首位。文风指出,内蒙古创新能力差,关键是人才的匮乏。要加强“党管人才”,即自治区党委如何有效管理人才。内蒙古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丁雪华强调,发展依靠科技,科技依靠人才,人才依靠教育。要加强内蒙古高校软环境建设,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姚国征认为,在内蒙古,留住人才比引进人才更重要。要注重落实好引进急需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待遇,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农村牧区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近年来,内蒙古“三农三牧”工作不断加强,农村牧区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牧民生活持续改善。但内蒙古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牧区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自治区农牧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马晓昀表示,正确谋划内蒙古农村牧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他建议,应围绕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增強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推动农牧业龙头企业提质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促进农村牧区创业创新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围绕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张建斌建议,应重点处理好“贫”与“非贫”帮扶政策的关系、处理好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长远规划的关系、处理好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关系、处理好脱贫攻坚投入和乡村振兴投入的关系、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四)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推动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总书记嘱托我们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朱晓俊提出,以集中集约集聚为基本原则,调整全区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推进生产要素向沿河沿线集聚。合理划分经济区划,形成“一带一区一廊”的空间结构;合理推进城市化,加快呼包鄂城市群发展,打造“大乌海”城镇格局,推动赤峰、通辽、大海拉尔多点发展;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定位的要求,将国土空间按照开发方式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3类主体功能区。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落实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格局,划定和落实“三区三线”。乔瑞建议,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内蒙古在经济总量小、密度低的状况下,应在经济布局上,将有限的新资源、资金、人才、技术集中集聚利用,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高核心城市对高端要素集聚汇聚能力,提升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扩大中心城市对新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培育发展优势大、潜力充足的城市成为区域新经济的增长极,打造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政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新时期林业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从《论十大关系》看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