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2019-07-15 10:58杜妮
科教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培育思想政治教育

杜妮

摘 要 科学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一直要求加强科学精神培育。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精神的内涵越来越深刻、丰富,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科学知识的普及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从中培育发现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培育不仅促进学生身心与思想的全面自由发展,更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育这一主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剖析当今大学生科学精神淡薄甚至缺失的现状,深刻总结其科学精神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以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精神培育对策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培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34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 Ni

(School of Marxism,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Scientific spir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a long ti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lso called for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is more and more profound and abundant. As a talented pers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not the ultimate goal, but to cultivate the scientific spirit of discovering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not only promotes the all-round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ind, body and mind, but also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cultivating scientific spirit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eak or even lack of scientific spirit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deep-seated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scientific spirit, so as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scientific spirit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scientific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n

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2019年1月10日,北京科学中心公布由专家评委根据传播广度和危害性投票选出的2018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该流言榜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并受到他们高度关注的话题。这些流言涉及到的不仅有包括事关人们身体健康,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的话题,比如:“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洗牙对牙齿无功无过、咖啡含有致癌物、家用节能灯含有剧毒会致癌”;也有对科学知识的误读、被热点话题的荒谬误导,比如:“科学家发现人体最大的新器官、北极32℃高温将导致北极熊灭绝”。这些流言的传播,不仅反映人们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从而导致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不足,也反映了人们科学精神的淡薄。除此之外国内论文抄袭的學术不端事件也时常走进我们的视野,浙江大学英文版学报的执行总编张月红在《自然》发表文章中指出,仅是保守估计,中国某期刊就检测出在31%的投稿中仍存在较为严重抄袭现象,学术浮躁和低质量产出大跃进现象层出不穷的正在中国涌现、蔓延。[1][2]值得一提的是近些日子网上大热的“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一事,春晚的“打假警察”成为被打假的“水博士”,教育本是寒门最后的倚靠,学术界也本该是一方净土,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时间因其个人虚荣心与侥幸心造就的学术造假丑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看到的不仅是高校在学术考核上的不严谨与懒政,使得格式都成问题的论文还能获得了导师的签名通过,更是其诚信的缺失,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缺乏。当今,我国科研走出了经费短缺的时代,相反,“不差钱”的科研经费却成了一时被哄抢瓜分的唐僧肉。屡见不鲜的现象有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私欲的膨胀,科学精神的匮乏,使得大量经费并未用于科研,而是被用于贪图享乐,甚至中饱私囊,流入个人腰包。这些现象均反映了人们诚信、吃苦奉献精神的缺失,深层次上来说是科学精神的淡薄甚至是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科学精神培育的理论分析

2.1 科学精神的内涵

人們借助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归纳、分析与综合,形成概念、判断或推理的一系列理性认识活动进而探寻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内部联系,从而培育了科学精神,兼具科学精神的个体,常常在实践和思维活动中拥有辩证思维、理性批判事物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科学精神的多角度论述,从科学精神的功能来说,科学精神不仅是一种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的理性力量,也是一种反对神权、封建迷信的强大的正义力量;从科学精神的人文底蕴来说,科学精神不仅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实现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人文精神。总之,具体地说科学精神的内涵即是人们追求真理过程当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实事求是的理性和求实态度。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精神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科学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科学精神,要求坚持求真务实,要踏踏实实、奉献吃苦,逆流而上、勇往直前、不畏困难,淡泊名利、戒骄戒躁,始终保持实践探索、求真务实的和突破创新的激情昂扬的科学精神。

2.2 科学精神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并指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科学精神教育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科学精神的培育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上来说包括政治观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三个部分;科学精神中的求是、无畏、怀疑、合作、创新的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培育与实现的,从实质上来看,科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所要实现的价值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追求真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提到:知识形式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主要依靠技术这一中间介质。恩格斯一直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他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全面而深刻地对科学精神做了揭示。由此可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科学精神的典范,他们的思想理论体系,是科学精神的典型代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让每个大学生都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3 科学精神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016年5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是立国之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科学精神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对于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也是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它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科技报国的意识,“大学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对人们如此之深的魅力和吸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学的科学精神。”[3]培养其科学精神、科学素养,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对自己的人生合理规划,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融入到中国梦之中。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教育理念也是以人为本。高等教育要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教育过程中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即人在社会生产、劳动、社会关系、人自身的素质塑造中全面自由的发展。创新是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之一,科学精神的培育不仅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贯穿、相互作用、与时俱进、共同发展。离开了科学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便会缺少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就会缺乏具体教育实施的形式与条件,进而成为越来越空洞乏味的说教;但是仅仅局限于科学精神,毋庸置疑会失去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的功能,从而导致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丧失。真正有效的教育就是要将科学精神所带来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思想品德所拥有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二者的统一起来,将科学精神贯穿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3 我国高校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邓小平同志曾提到:“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保卫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对漫漫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不可磨灭的,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推动力,无论是蒸汽机的发明,电的使用还是互联网的普及,无不得益于科学。人类社会的文明不仅包括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仅仅将科学看作是物质手段是不够的,物质水平的日益提高与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共同促进人类发展。大学生群体受过国家高等教育,对科学有着自身独特且深刻的见解。然而,尽管目前大学生科学精神主体趋势是好的,但是大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解读仍然不够全面,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正侵蚀着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导致大量学生仍然缺乏科学思维,科学精神极其淡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大学生创新精神缺乏,大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淡薄。大学生创新精神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问题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强、缺乏创新自信。部分大学生将创新视为天方夜谭,认为创新只有天才才能做到。这主要是源于大学生群体自身创新自信不足。科学精神要在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培育,不仅需要学生对待新科技保持客观理智,辩证的去对待,也要不断提升自我,主动去适应,培养创新意识。

随着市场的不断利益化,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功利主义逐渐在侵蚀着科学精神,并逐渐占据主导位置。人们越来越功利化,对科学这项认知活动的意义并没有全面了解,一股缺乏科学精神的不良风气盛行开来。当利益与学术价值冲突时,人们往往就被功利主义所捆绑,有的学者为了眼前的利益,全然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学术道德素质,心理浮躁,最终使得学术良知丧失。学术界的各种学术造假、学术不端现象无一不在向我们昭示着:科学精神的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应该明白的是,科学不仅能为社会服务、造福人类、而且具有非功利的人文价值,即它本身对知识和真理等科学精神的追求。也要做到绝不把科学当作一个简单的工具来使用,更多的可以通过科学来丰富精神层面、进行学术活动。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會关系的总和。”

大学是培育科学精神的最佳选择。但是目前,学生科学精神的淡薄,这与高校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有一定的关系。大学生作为高等学历人才,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从根源上寻找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大学生科学精神缺乏不仅与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有直接关系。高校长期以来存在过分强调通识教育、教育方法有限、忽视了对大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培育等弊端。这种灌输教育对科学精神的培育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中渗透科学精神,完善科学精神教育的思想理论体系尤为重要。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精神培育的对策

4.1 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革,加强大学生理论教育

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革,必须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加入创新改革的因素。[5]胡锦涛同志曾说道: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进一步改进、发展,不仅要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而且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变旧观念,旧思想,努力创造新的经验。从实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社会的一定价值规范、思想观念转化为主体自身的道德品质。[6]科学精神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须贯穿的,只有学生兼具科学精神,实践的教学才达到了培养其求真务实精神的目标,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7]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思维受到局限,灌输理论教育使学生认为思政理论课枯燥无味,所以在时代的召唤下,融入创新因素势在必行。学校要把科学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进而也将科学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8]

4.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精神培育方式的创新

高校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教师在其中担负着巨大的责任,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的兴起,高校科技新闻宣传工作总是面临无所适从的困惑以及科学人物典型宣传缺乏新的思路。面对这样的境况,高校在不断探索科学知识普及新途径、新方法的同时,还要将科普宣传与互联网新媒体有效融合,用不同方式将大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知识传播,培养其科学素养。高校应加强科技经费支持,配备科技创新实验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理论灌输的方法,既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能力,同时又严重影响了科学精神的培育,因此要注重培育科学精神的方式创新,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多加入问题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4.3 建设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与社会氛围,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实践教育

以用唯物辩证和历史辩证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为主导,建设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卓越追求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首先学校应该注重硬件设施,科技展览馆、科学知识大赛、科技成果展览都将成为营造良好氛围的可行方式,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爱国情怀,营造人文与科学兼备的校园环境。其次,要大力引进高科技,不仅扩宽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培育学生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性信念,使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与爱国情怀。最后,学校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发明活动,多组织科学教育的讲座、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大学生在崇尚科学的良好校园氛围下,成为懂科学、用科学、兼具科学精神的中国新一代接班人。

5 结语

科学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同一互补的关系,科学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为科学精神导航,为其提供发展培育的方向,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精神对于大学生进行科学活动、学术活动,思想与身心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赵晓兰.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用现状评析[J].中国出版,2014(19):34-36.

[2] 黄少宏,南张,曹实. 张月红揭开中国学术论文抄袭乱象[N].2010-09-17.

[3] 石松,董红梅.当代中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及重构[J].中国农业教育,2010(5):52-5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7-88.

[5] 杨泉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55-156.

[6] 樊洪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7] 来宁,王金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方式研究[J].前沿,2013(11):44-46.

[8] 李定庆.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基本路径[J].理论导报,2006(12):68-69.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培育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