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助力精准扶贫

2019-07-16 09:18黄道钦
红土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仁寿代表性传统工艺

◎黄道钦 文/图

顺昌县地处相对偏远山区,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近年来,顺昌县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和传承人的带头作用,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大力支持企业创新、传承人创业,有效促进了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政府主导,形成合力,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自2007年以来,顺昌县已经公布40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2项被公布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项被公布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发挥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作用,助力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充分挖掘“非遗”资源潜力,不断扩大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保护范围,今年4月8月,顺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顺昌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顺昌灯笼制作技艺”等5个“非遗”项目入选,均属传统技艺。目前已有10个县级“非遗”传习所,有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文旅产业融合。近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化馆着手推荐10多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5项6人推荐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二是加大经费保障,采取多种方式,对传承及保护效果好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行奖励。2016年以来,顺昌县已争取省上“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支持51万元。同时,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博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平台推介“非遗”项目,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体作用,对“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进行广泛宣传。顺昌青白瓷、顺昌剪纸、顺昌灯笼和仁寿灌蛋、畲家竹筒饭、畲家乌饭等多次参加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莆田)艺术博览会等,屡屡亮相顺昌国际美食节、桔柑节、“三月三”畲族文化旅游节,精湛的传统工艺和精美的小吃受到广泛的欢迎。顺昌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应邀赴日本、俄罗斯等国开展文化交流,提升项目知名度。顺昌青白瓷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非遗”展示、文化产业博览会并获奖。

三是积极申报各项荣誉,获取职称认可。县文旅局会同县工信局、人社局在广泛摸底动员基础上,推荐2批8名“非遗”传承人申报“顺昌县工艺美术师”称号,由县政府发文命名。开展申报工艺美术中初级职称工作,已有9名“非遗”传承人被破格晋升为“工艺美术师”,34名“非遗”传承人获评“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员”。4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被南平市政府授予“南平市工艺美术名艺人”称号。

三是因地制宜,创新带动,加大振兴传统工艺力度。积极推动销售方式创新,顺昌梁氏陶瓷仿古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传统工艺与互联网结合,促进产品销售方式创新。仁寿传承酒店授权在厦门鼓浪屿设立“仁寿灌蛋”特色店,仁寿老字号“美盛隆”在城关设立“仁寿扁肉”分店。加大“非遗”培训力度,顺昌博古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顺昌梁氏陶瓷仿古有限公司等在余墩畲族村、顺昌中等职业学校分别设立“闽北木拱廊桥营造技艺”“顺昌窑陶瓷传统烧制技艺”培训班。积极鼓励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在坚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同时,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手段开发一些“非遗”衍生品,让那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非遗”项目,继续发挥价值。

四是搭建平台,组织培训,实现文化惠民。顺昌县各级“非遗”保护单位积极配合县文旅局、人社局,常年不定期开展各类“非遗”技能培训,对贫困村有一定“非遗”技能的人才提供展览、展示、宣传的平台,并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县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县文化馆已成功举办顺昌剪纸、灯笼、仁寿灌蛋等技艺培训班5期,组织160名贫困对象免费到“顺昌县公共技能实训基地”进行学习,提供文化技艺培训、推荐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使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自强自立,有力地带动基层群众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仁寿代表性传统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呼光华
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分析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仁寿灌蛋”技惊四座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致敬经典
兰州行吟 (三首)
幻影羊肉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