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 小茶壶

2019-07-16 09:18郑阿忠
红土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长泰营长茶壶

◎郑阿忠 文图

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随后,毛泽东在漳州红楼召开军事会议,要求各军按总部布置分兵各县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主张,扩大红军和筹集经费。

4月24日清晨,红军兵分两路进入长泰,一路由红军罗营长率一个营,从芗城区浦南镇渡过九龙江,沿泰浦公路,攻打国民党留守县城的便衣队后入长泰县城;另一路由红军十一师政治部主任黄励率领一个连和宣传队,从龙海角美翻越天成山朝天岭进入长泰。

红军进城后,开展打土豪劣绅,开粮仓、分浮财、分米谷、赈济贫民等工作。指战员不辞劳苦,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军纪严明,买卖公平,不取群众财物,借了东西就还,热情地和群众攀谈,亲如一家,群众啧啧称赞。城关知识青年积极配合红军组织的几个小分队到县城周边的溪东、南坂、京元、珠坂、欧山、银塘、官山等村,开展宣传和刷写革命标语等工作。在县城解放路后巷一号的红砖墙上写下一幅标语“白军弟兄是工农出身,要拿枪为工农。欢迎白军来当红军。”在县城中山路西侧的一堵青砖墙上也写有:“消灭地方武装,光大红军,打倒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25日上午,红军在长泰县城市场召开了千人群众大会,罗营长在会上宣传中国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蒋介石卖国投降和镇压革命的一支战斗队伍。并联系长泰的实际情况,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揭露国民党祸国殃民的十大罪行,号召工农团结起来闹革命。由于罗营长是长汀人,语言不通,就由一位积山社农民临时介绍在市场边开药店的西医张祖黄为其翻译(普通话转为闽南语)。事后罗营长送给张医师一个题有“红杏村中酒,蒙山顶上茶”的玲珑古朴的白瓷小茶壶,对其在城关群众大会上担任翻译表示谢意。据民国版《长泰县新志》记载:“张祖黄,字植东,长泰县枋洋乡演柄社人,曾任龙溪县卫生院医师。”

1932年4月26日凌晨,罗营长率领的进驻长泰3天的工农红军奉令从南门经南津渡,过五里亭,撤回漳州。据民国版《长泰县新志·大事》记载:“民国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共军陷城。共军由浦南攻进,城陷。掳人勒赎,四境骚然。县长陈元璋逃。三日,退漳州。”县志以农历表示日期,阳历即1932年4月24日。当时县长及土豪劣绅纷纷携眷潜逃,县城四面楚歌。“掳人勒赎”是国民党对红军打土豪劣绅的蔑称。

随后,进漳的红军又陆陆续续进驻长泰,在长泰期间,秋毫无犯、善待群众、打击恶霸,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信任,顺利完成筹款筹粮、扩大红军(70多名有志青年自发参加红军)、抗日宣传和发展地方武装等任务后,于1932年5月中旬离开长泰,赶赴石码参加红四军整编大会。红军撤离后,土匪卷土重来,扬言要严惩敢于给红军营长当翻译的张医师。“黑云压城城欲摧”,张医师被迫全家连夜逃往厦门、龙溪县的东美乡另谋生路。一家老少流亡异乡八九年,直到土匪覆灭后,才敢搬回长泰办馆行医。在那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张医师一直把罗营长赠送的小茶壶珍藏在身边,睹物思人,十分亲切。

解放后,张祖黄曾被选为长泰第一、二届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委员,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一生行医数十年,恪守医德,助人为乐,经常免收一些穷人的医药费。张医师于1980年去世后,他的老伴——80多岁的卢淑英,担当了接管小茶壶的重任,每次见到小茶壶,就想起罗营长当年的音容笑貌。1981年8月,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革命文物,她毅然把这件珍藏了50年之久的小茶壶,捐献给长泰县政协文史资料组保存,后移交给县文化馆。1987年10月移交给长泰县博物馆收藏。

这个白瓷质小茶壶,壶身为梨状,一面饰山水画,一面有5行竖写行书款识“红杏村中酒,蒙山顶上茶”。壶盖上有一小孔,题款“冰心玉壶”。小小茶壶,礼轻情义重,是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时期留给长泰人民的一份珍贵礼物,也是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

猜你喜欢
长泰营长茶壶
敦煌秀
草地
晕碾
带孔的茶壶
辩护
结 婚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马长泰楹联艺术全国研讨会剪影
别碰烧开水的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