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转换”视角下赣鄱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2019-07-16 02:58喻昕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三维转换英译

【摘要】赣鄱文化(江西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遗产。为了弘扬赣鄱文化的魅力之美,加强其对外传播,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为基本理论,从赣鄱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角度探讨了如何更好的翻译有江西地域特色的文化负载词,让大家更贴切地感知江西之美,读懂江西的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文化内涵。

【关键词】赣鄱文化负载词;三维转换;英译

【作者简介】喻昕(1979.06-),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外国电影、翻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生态翻译视域下赣鄱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项目编号: YY17209)。

一、引言

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其地位和作用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声势浩大。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赣鄱文化(即江西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也日益受到重视。江西省文化资源丰富,绿色生态文化古色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像一颗颗耀眼夺目的钻石,广布赣鄱大地,释放迷人魅力,而根植于江西土壤的文化负载词是色彩斑斓的赣鄱文化的折射。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为理论框架,探讨有江西地域特色的绿色、红色、古色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二、理论简介:生态翻译学

近百年来,世界范围的翻译研究经历了多个理论视角的互相影响、补充和发展,各大翻译理论流派不断涌现,推动着译界的发展和进步。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中国学者开拓的新的研究领域。该理论是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在浸会大学演讲时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发展而来。它在宏观上打破了传统思想束缚,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该理论基于(西方)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受惠于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是一项翻译学和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它以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类似性和同构性为基础,以生态学的整体观为方法论,以华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支点,以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用生态翻译学的范式,研究各种翻译问题。胡教授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译者要适应整个生态翻译环境就要进行选择”。最佳的适应和选择造就了最佳译文。要实现“最佳”就要进行多维度地适应和适应性地选择。多维度是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这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角度出发,整合出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三、文化负载词概述及分类

语言承载文化,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可以帮助人们探知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负载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

“文化负载词”这一概念最早由许国璋提出。随后,学者们对其定义众说纷纭。我国著名学者廖七一将其定义为 “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文化负载词承载着民族文化,它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与文化景象。这些文化负载词种类繁多,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在我国跨文化交流,对外传播传统文化工作方面有显著地位。

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是“文章节义之邦”,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江西自然植被丰茂、山川秀美,有返朴归真的绿色生态文化;江西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有渊流悠远的古色历史文化;江西在建立共和国的峥嵘岁月里又形成了雄视天下的红色革命文化。本文将从绿色文化、古色文化和红色文化三个方面来探究赣鄱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四、生态翻译学理论具体运用

在生态翻译学中,原作、译作、译者和读者这四大要素被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被放在一个统一的翻译生态环境之中,借鉴自然界中的选择适应法则,对译者提出了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和适应的要求。

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翻译活动主要是通过“三维”转换来实现的,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实现语言层面上的转换的同时,还要载荷文化内涵,并且传递交际意图。

从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看,整个翻译活动可以实现译文和原文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层面的完美契合。这使得整个翻译过程有机结合,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因此,译者在翻译中重点要考虑如何既表达概念意义又载荷文化内涵,保留原文中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美的同时达到交际的目的。

1.语言维适应选择转换。语言维指的是语言学层面的转换,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将原作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进行恰当的改变和调整,力求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擇度。文化负载词语言形式变化多且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给译者增加了难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适应语言形式还要正确传播地域文化。

绿色文化指的是江西特有的生态自然景色,如名川、大山、湖泊和田园。在翻译绿色文化负载词时,译者要深入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力求让译语读者理解并接受江西文化。译文要尽力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让译语读者清楚易懂。

如,“山名”的英译。中国汉字“山”是象形,表意文字。一个“山”字把各种大小和类型的山都囊括其中。但英语的“山”有Mountain, Hill, Mount等各种译法。汉语山名由专名和通名组成。通名指“山”,在翻译过程中,“山”不能单一意译为“Mountain”,而应有选择地译为“mountain, hill或者mount”。

译例1:庐山(Lu Mountain),井冈山(Jinggang Mountain)

“mountain”在英文中指“大山”。我国明确规定“海拔高度 500米以上、相对起伏大于 200米、坡度又较陡的高地”被称为山。因此,海拔高度500米以上的“大山”可译为“mountain”。

译例2:三清山(Mount Sanqing ),龙虎山(Mount Longhu)

“mount”一词较为庄重,常用于西方诗歌或宗教圣山中,有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而且”mount”在使用时要置于专名前,不带定冠词 the。译例2中的三清山,龙虎山都有着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所以选用“mount”,保留其庄重和特殊意义。

译例3:石钟山(the Stone Bell Hill),象鼻山(the Elephant Trunk Hill)

“hill”在英文中指“小山或丘陵”。在我国,海拔高度500米以下,相对起伏 200米以下的山被定义为小山或丘陵。石钟山和象鼻山海拔均低于500米,故译为 “hill”。

2.文化维适应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强调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及差异的转换。尤其是在文化词汇空缺时,要求译者“适应性选择”以期让读者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赣鄱文化负载词时,译者要多考虑文化背景迥异的读者,要译出中国文化元素,尽量避免文化冲突。

悠久的历史变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西带来了众多足以辉耀后世的建筑古迹。这些古老而珍贵的建筑遗迹记载着江西辉煌的历史,也见证着人们在赣鄱大地上创造的文明奇迹。古色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采用音译和直译的方式来保留并传达其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带领译语读者近距离接触和领域赣鄱文化。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亭、台、楼、阁”四字虽不同,指的却是风格样式相似的园林古建筑。江西特有千年名楼可统一用“pavilion”一词翻译。如:滕王阁(the Tengwang Pavilion)、浔阳楼(the Xunyang Pavilion)、八境台(the Bajing Pavilion) ;

历史上,江西书院的数量最多,且名气一度最大。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和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合称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古代的“书院”是读书讲学的好地方,因此可译为“academy”。四大书院可分别译为:the White Egret Island Academy, the White Dear Cave Academy, the Goose Lake Academy, and Yuzhang Academy。

古村文化是江西另一大特色,多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遍布赣鄱大地。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留其地域特色,可采用音译或音译+注释的方式,如流坑村(Liukeng Village--- the first village for thousand years)、渼陂村(Meipo Village——the first village of Lulin culture)、李坑村(Likeng Village——all villagers surnamed Li)、竹桥村(Zuqiao Village——all villagers surnamed Yu)、钓源村(Diaoyuan Village——Eight Trigrams shaped)。

3.交际维适应选择转换。交际维的适应转换,指将原作的交际意图展现在译作上,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同时关注三个层面的转换,包括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在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不同会导致翻译方法的不同,所以交际意图一定要明确。

作为革命老区,江西诞生了红色政权,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最具代表的红色资源有:井冈山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安源的工人运动策源地、南昌的人民军队诞生地、瑞金的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等。

对于红色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其主要交际意图是让西方读者了解赣鄱特色红色文化,可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确保与汉语原文的形式对等,必要时再增加注释进行解释说明,达到交际的目的,如:“八一”的英译。为了传递红色文化,“八一”两字不能简单地音译为“Bayi”,应意译为“August 1st”,因为“八一”并不仅仅只是两个普通的数字,而是有着重要革命历史意义的日期。在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几年后,八月一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与“八一”南昌起义有关的地名等都应统一译为:“August 1st”,如八一起义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August 1st Uprising),八一起义纪念馆(the August 1st Uprising Museum),八一广场(the August 1st Square), 八一大道(August 1st Avenue),八一大桥(the August 1st Bridge)。

五、结语

要了解一个民族必先懂得其文化,要了解其文化必知其語言。赣鄱文化负载词是一种语言文化资源,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宣传江西文化。赣鄱文化负载词蕴涵丰富的地域特色,在译语中几乎无法找到对应物,这无形中增加了翻译的难度。译者不但要将原文译成符合读者语言表达习惯的译文,还要传递地方文化特色。翻译活动并不只是简单机械地对两种语言进行转换,而是要传播其特有的文化信息,同时也要对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重视语言翻译的表层理解,更要强调其深层文化信息的保护。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这一理论框架来指导翻译赣鄱文化负载词,既是对赣鄱文化的一种保护、抢救,更是一种宣扬和促播,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文化,让江西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32.

[4]杨晓斐.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05).

猜你喜欢
三维转换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翻译
外宣英译改写策略的生态翻译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