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商务英语多模态教学的任务型设计

2019-07-16 05:26王文菁李玲
关键词:多模态互联网+

王文菁 李玲

摘    要:文章围绕“国际商务沟通与礼仪”的英语课程展开,分析基于多模态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分析。研究表明,多模态基础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升“国际商务沟通与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设计研究表明,依托互联网的多态教学模式,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学环节更高效地进行,如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辅导以及测验等。同时还有效协助学生在模拟商务活动的任务下,实现了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信息加工和知识构建。

关键词:多模态;“国际商务沟通与礼仪”;任务驱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7-0041-04

一、引言

如今,计算机技术面临着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正逐步走向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仅走入了公众的视野,更是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于2015年7月中旬推出,该文案表明了互联网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由于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互联网+”必然会迎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全新的改革,并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教育”是一种与教育相关的全新体系模式,即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科学技术,将教育与互联网相联系,从而使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的准备、计划、内容、测验等,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多模态教学。商务专业英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好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在国际商务间的交流,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互联网模式能够更好地辅助该专业的教学环节。因此,在商务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中,应注重将教学环节和网络平台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有效的多模态教学。本文结合新国标,通过分析“国际商务沟通与礼仪”英语课程,运用多模态的设计方法对教学设计、内容和效果进行改革,实现该课程的创新。

二、理论基础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与课堂教学

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是一种由多种符号组成的话语,通过语言、声音、动作等多种方式传递,由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构建而成。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是对社会符号学的研究,其依据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又称其为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to Multimodal Discourse)。多种符号形态均可建构成意义,意义行为即符号行为。1977年R.Barthes在所发表的论文《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age)中对语言和图像在表达意义上所产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R.Barthes是众多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学者中较早的一位。Kress.G and van Leeuwen. T对多模态现象规则表达意义这一现象进行了专项研究[1],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视觉图像、报纸的版面设计、颜色语法以及不同媒介的作用等;同时对媒体和模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Royce, T.不仅对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具有的互补性进行了研究[2],而且对第二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多模态的协同性也进行了详细探讨。国内学者胡壮麟在多模态符号学上也有研究[3],并持有独特见解,其认为应该对人类多模态读识能力进行高度培养,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社会符号学多模态化的新世纪。另外还有很多学者,陆续对多模态话语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李战子[4],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方法,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进行分析研究。除此之外,近几年,多模态教学与课堂教学充分连接,在各项英语教学中广为应用,涉及教学的多个层面,例如,读写、视听说以及口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多模态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很多学者也相继发表了多篇论文,内容都是关于多模态外语教学的。例如,张徳禄、张淑杰对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编写原则进行了相关阐述与说明[5],康志峰则在多模态口译教学上进行了相应探讨[6],这些研究均有利于对外语教学进行改革,对其改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与课堂教学

近年来,“任务驱动式”(Task-based)教学法开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引起了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在教育领域,尤其是二语习得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是一种很先进的教学理论。在交际教学法的影响下,“任务驱动式”(Task-based)教学法秉持这样的观点,即第二语言和母语的学习过程类似,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结合语言背景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更佳,学习者可以真实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在真实的环境中倾听并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加工,然后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不断积累,完成第二语言的学习。

任务驱动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建构主义的熏陶,该教学模式认为学习知识的关键在于应该把学习者放在中心位置,不能仅仅依赖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与灌输,不能运用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把学习和自然、真实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并通过合作、交流互动等方式参与到活动中,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消化和吸收所学到的语言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不断进行创新,例如,不再关注教法,而是把重点放到学法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更重要的是教师职能也进行了转变,从前是知识的传授者,现在是任务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只局限于对知识构架的把握,更多的是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一般来说,实施任务教学法主要有三个步骤: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详细来说,任务前是指任务设置准备阶段;任务中是指任务实施阶段;任务后是指任务总结评估阶段。下文我们将介绍在多模态教学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 “国际商务沟通与礼儀 ”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三、任务驱动式“国际商务沟通与礼仪”课程

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学习任务的设立

教学初始要做好各项教学任务实施的准备工作,即明确学习目标,准备学习材料,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制定评价标准。

前期工作主要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即调研部分。通过调研发现,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其专业技能展示以及演讲水平,把商务写作调研能力,求职面试技能以及基本商务礼仪等能力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构架如图1所示。

课程内容方面,教师在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搜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资料,并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制成课件或视频,分享给学生,希望以此来激活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兴趣,并为其完成课程任务提供知识储备和帮助。

大部分的课程任务均以小组形式完成。在学期开课之前,进行分组,每组四五个学生。由教师依据课程培养方案设置专业实践任务并进行任务的拆分,将其细分成具体的小任务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渐进式地完成任务来实现学习目标。下文就以商务礼仪演说展示技能训练和团队合作调研任务为例,阐述商务英语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方法。两个教学任务的相关情况参看表1、表2和表3。

与此类似,针对图表写作这一教学章节,我们也以多模态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通过观看视频讲解,各类图表范例,课堂示例讲解后,再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例如,让学生从网络上经常使用图表的领域搜集各类图表趋势图,如股票、黄金价格、“双十一”销售额、某公司市场份额等。然后小组分享图表,完成若干图表写作任务,并分享互评。以此来促进教学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并在互评中反思、借鉴。

(二)学习任务的实施

借助于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微信群、公众号等软件的广泛使用,教学的多模态设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在学习任务实施阶段,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公布分配任务,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和开展,其間在课上和课下通过网络随时在线提供各种帮助和答疑。学期间,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培养方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课本和电脑等手段,查找相关资料,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讨论,加强组内以及组间成员的交流,互动互助,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

因为课程任务比较具有挑战性,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才能较好地完成课程任务。比如求职面试任务。在学期初布置任务后,面试小组模拟组建自己的公司。每个公司轮流在每堂课上有五分钟的时间介绍宣传自己的公司,介绍公司名称、性质、部门、主要业务或产品等,并展示招聘职位。为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调动各种有关公司的知识,查阅一些公司的网站了解公司内容结构,登录招聘网站查阅各类招聘广告,最终按照小组共同的意愿构想建立公司。同时为了宣传公司,学生还需调动各种网络或者计算机等各种工具,收集相关的文献以及视频资料,将其整合到幻灯片中,制作一个完整的课件,并用演讲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现。通过这一项活动的分支之一任务即可达到团队合作,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彼此衔接,贯穿学期始终,由教师列好任务完成时间表,让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实践运用,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将其转换为自己的知识为己所用。

在执行任务时,教师担任了组织者、指导者、督促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内容,提供辅导外,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公众号和学生交流并答疑解惑,了解学生的工作进度,检查其任务完成的阶段性成果等。同时,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选择权、主动权,能够自主学习和思考。与此同时,学生也成为自己和同伴的评价者,在评价中自审和反思,能够更认真客观地认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不仅掌握相关知识,参与实践,同时为了更加出彩,主动学习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自己的作品、课件或者设计,多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学习任务的评价

评价在课堂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该课程的各个环节都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总结和评价,通过详细的自评,同辈互评,教师评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沟通技能和礼仪常识。比如,礼仪知识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但内容相对简单易学,实践性强。因此,礼仪部分被设计成由学生自学并讲解的任务在课堂上完成。每个小组每次课30分钟的时间讲解一个礼仪主题,可以通过多种模态来呈现授课内容。为了督促授课小组更高质量地完成演说,同时调动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针对这一任务,教师设置了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听课学生中会从每一小组中选取一位来担任评委参与打分和评价。小组演说结束后,学生评委需要依据相关理论,按照制定好的打分规则对授课小组的出彩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总结和签字确认,将建议和结果以书面形式上交。教师进行分数的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给授课小组,授课小组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并详细阅读评委给出的评语和意见等。具体评分标准和规则见表4。

此外,对学生的各项任务,教师会依据具体情况给予评价,并在课堂结束后,将分数以及点评结果交于学生。因此,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听取不同的演讲内容,学习其中的演讲内容和技巧,从而加深对演讲内容的理

解。另一方面,演说者可以通过同辈评价,从别人的眼光中了解自己的表现和优缺点,来吸取同辈的意见和建议,更能督促和帮助其对自己的演讲内容做出深刻的分析与反思,完成自我评价与改进。

在任务结束后,各小组将任务完成情况上交,或者分享所完成的成果或作品。小组会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其完成的商务礼仪演说课件、图表作文、调查问卷、调查报告、公司宣传、求职面试视频等。学生通过共享和分享成果能够彼此监督、指导、交流和评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借鉴和互助提高。

四、结语

“国际商务沟通与礼仪”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并向其传授基本的沟通礼仪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成效,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来组织该课程的教学,即任务驱动法。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接收多种模态的信息知识,通过教材、音频、视频、多媒体、各类网络平台资源等不同模态的内容输入,学生可以感受到商务环境下沟通与礼仪的当前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任务设计者。学生是任务的实施者、策划者、评价者。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满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学生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强化了自主学习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调动身边各种资源来开展活动,完成任务。总之,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取知识和开展实践,提升了“国际商务沟通与礼仪”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參考文献:

[1]Kress G,Leeuwen T V.Reading and writing with images:a review of fourtexts.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Visual Design[J].Computers & Compos- ition,2001,(1).

[2]Royce T D.Multimod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Contexts[J].Kinki University Language Institute Journal,2007,(9).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4]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2003,(5).

[5]张德禄,张淑杰.多模态性外语教材编写原则探索[J].外语界,2010,(5).

[6]康志峰.现代信息技术下口译多模态听焦虑探析[J].外语 电化教学,2012,(3).

收稿日期:2018-12-11

作者简介:王文菁(1984—),女,山东泰安人,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商务英语、认知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互联网+时代商务英语读写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X2017090)阶段性成果;泰安市社会科学课题“泰安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18-YB-01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多模态互联网+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