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互促研讨会
——中国旅游景区投融资与运营状况分析与展望”在京成功召开

2019-07-17 07:29旅游导刊编辑部
文景 2019年6期
关键词:景区旅游

《旅游导刊》编辑部

丹枫迎秋时节,为了搭建一个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有效对话的平台,促进双方的结合与互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期刊社《旅游导刊》杂志于11月2日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互促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为“中国旅游景区投融资与运营状况分析与展望”。本次会议由《旅游导刊》杂志主办和承办,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协办,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为会议支持单位。来自全国60 多家旅游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和业界知名旅游企业,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旅游产业基金、华侨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景鉴智库等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和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成慧教授致开幕词。他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业界高管莅临二外表示欢迎与感谢,鼓励大家在会议期间围绕景区问题展开广泛且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接下来,《旅游导刊》执行主编秦宇教授介绍了召开此次会议的背景。他指出,近年来,我国自然资源型旅游景区投融资领域和运营领域遭遇到较多困难,解决这些困难的前提是科学梳理困难的成因、厘清解决思路、联合产学力量积极推动产业政策变革。研讨会由秦宇教授主持,共分为3 个版块。

第一版块的研讨主题是“宏观环境、管理体制和产业分析”。中国旅游研究院战冬梅副研究员作“旅游景区的新常态”主旨发言,她简要论述了目前的经济新常态、旅游业新常态,分析了目前的景区常态乱象如景区模仿抄袭、景区实利主义等,并从打造文化自信方面指出了景区发展的出路。北京联合大学曾博伟副教授作“自然景区管理体制和发展政策的思考”主题演讲,他从景区经营权、投融资、景区上市公司效益、门票以及景区接待量等方面阐述了景区存在的困境,并从政策方面指出需要从产权改革、管理权属、微观激励等方面给予景区投资者更多信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厉新建教授作“门票经济:形象的描述还是科学的问题?”主旨发言,他从门票经济的缘起开始谈起,指出门票问题不是简单的价格高和低,或是比重高和低的问题,而是系统性问题,门票问题背后折射出目的地的发展问题。点评环节中,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树民认为景区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北京交通大学张辉教授指出要培养要素独立形态,进行文旅融合,切忌简单模仿,要走适合景区发展的道路。

第二版块的研讨主题是“困难是什么?原因为何?如何解决?”。华东师范大学吴文智副教授作“县市自然资源型景区招商开发与政府治理的链生式困境——以大别山主峰三大景区为例”主题发言,他指出县市自然资源型景区存在地方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景区价值无法评估、景区开发过程中政府与企业间信任缺失等现实问题,应从资源确权、资源收回、门票收费等方面进行改善,最后提出针对景区困境,要明确景区使命、尊重市场规律以及对景区进行分类定位和细分。中国旅游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执行董事杜长辉作“自然与人文型景区股权投资的障碍与问题解决的思路”主题发言,他首先通过两个案例分析自然及人文景区在投资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接下来从旅游的个性特征、宏观经济以及产业战略3 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解决思路与政策建议,如在国家立法层面切实解决自然及人文资源管理权的市场化问题,探索通过“互联网+”方式解决消费空间的问题,寻求以酒店/度假为核心的整合式运营发展机会等。中科院地理所宁志中研究员作“自然资源型景区发展困境的逻辑起点”主题发言,他提出景区资源产权不清、资产产权不清以及建设理念不科学是3 个深层次的自然资源景区发展困境的逻辑起点。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树民作“仓廪与礼仪——景区问题的根源及出路探讨”主题发言,他首先梳理了景区运营在营利性、乐观性、美誉度方面的问题,并从企业、社会发展、景区发展模式方面追溯了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随着文旅融合、消费群体日趋成熟、经营理念的不断进步,对景区长期发展趋势应持乐观的态度。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吕佳颖作“景区运营成功经验为什么不是都能复制?”主题发言,她从管理风格、商业模式、游客特质、景地关系、旅游资源特性等方面对景区不可复制性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点评环节中,厉新建教授指出景区经营过程中注重社区话语权能力建设;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兴斌教授认为首先要对景区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制定不同的管理手段;曾博伟副教授指出,景区发展要从制度方面实现系统突破,景区经营投资不可盲从,要学习成功景区的理念与思维精髓,不可简单模仿其他景区。

第三版块的研讨主题是“分析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公司策略,作展望”。华侨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彤作“投资自然景区实现收益的边际条件”主题发言,他从景区价值提升的逻辑出发,提出了旅游景区投资价值提升的潜在模式,并从融资方和投资方两方面对景区投融资进行了思考,最后提出景区投资的控制性边界,即资产确权、投资边界、合法依规、理性估测。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黄向作“自然资源型度假区的投资适宜度及投资节奏”主题发言,他指出除世界级景观资源外,以度假产品为核心的自然资源型景区的市场主体应立足本地,然后对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投资适宜度和投资节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度假产品类型和开发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上海景鉴智库高级合伙人丁重阳作“景区度假化的商业模式研究”主题发言,他从景区门票经济难以为继和政府开发模式需突破的痛点出发,指出景区依然是文旅产业最重要的流量入口和资源入口,景区的商业价值远未得到合理开发且潜力很大,因此未来文化地产实现增值的经济逻辑是景区度假化、度假地产化,并总结了利用好景区资源和流量基础、以增量投资换存量收益、做专业的度假村综合业态和管理品牌等九大景区度假化硬核。前无锡灵山胜境运营总经理、上海景域目的地运营中心总经理陈敏然作“用运营思维成就红色旅游目的地——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绿色发展的涞水山南村”主题发言,他以山南村为例指出可从景、精、境3 个方面入手,精准谋篇,顺势而为,运用运营思维打造红色景区。云南迪庆松赞酒店集团首席执行官知诗七林作“世界第三极——滇藏区域稀缺性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主题发言,他详细介绍了松赞酒店如何通过酒店选址、建筑设计、运营管理等手段撬动三江并流核心区域以及香格里拉市的旅游资源,分享了如何培养具有国际标准的当地服务人员、承担保护景区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经验。点评环节中,杜长辉着重分析了景区的股权估值和负债问题;王成慧教授指出了中小型景区的投资风险以及地方政府的控制问题;曾博伟副教授认为松赞集团以酒店为切入点打造深度旅游线路及拓展产业链的开发运营模式值得推广和学习。

此次学术研讨会成功搭建了一个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有效对话的平台,知名旅游学者和业界高管针对“中国旅游景区投融资与运营状况分析与展望”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热烈、深入的讨论,业界收获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的分析框架,学界了解了行业真实状况并发掘新的研究选题,双方实现了互促发展。同时,现场参与的硕博士研究生也与演讲嘉宾进行了积极互动,他们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从中收获很多。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黄金周
小A去旅游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