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CRP、凝血功能与足月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研究

2019-07-17 03:32林敏仪廖惠映谭改玲林艳黄斌明刘玲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感染性新生儿炎症

林敏仪,廖惠映,谭改玲,林艳,黄斌明,刘玲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广东 佛山 528318)

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一类由致病细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早期症状一般不易察觉,病情进展快,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1]。新生儿由于获得性免疫及先天免疫功能低下,当致病菌入侵机体后无明显咳嗽、发热等典型感染症状,主要表现出反应变慢、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往往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2]。因此,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疗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新生儿死亡具有重要的意义。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凝血功能指标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检测指标,本研究通过检测新生儿PCT、CRP及凝血功能指标,观察其与足月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患儿符合2014年出版的《儿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关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部分患儿伴有发热、精神差、惊厥等症状;②近期未使用过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药物;③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有家族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者;③中途退出。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足月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5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婴29例,女婴22例;日龄1~25 d,平均日龄(15.32±1.21)d;体质量1.55~3.97 kg,平均体质量(2.58±1.01)kg;初步诊断19例肺炎、12例感染致消化道出血、7例感染性黄疸、13例肠炎。另选取同期无感染性疾病健康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男婴32例,女婴23例;日龄1~25 d,平均日龄(15.51±1.35)d;体质量1.53~3.73 kg,平均体质量(2.56±1.02)kg。两组新生儿的性别、日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在入院24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PCT、CRP、血清白细胞(WBC)以及凝血功能指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水平,于新生儿前臂静脉采血,离心速度设为2000r/min,离心时间5min,分离上清液,取100 μL样本与150 μL样本稀释液混合均匀,取混合液100 μL运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深圳新产业Maglumi2000 plus)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取血清12 μ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7600)测定;WBC采用电阻抗法,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XN2000)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CS-5100)检测新生儿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1.3 观察指标

①检测两组新生儿PCT、CRP、WBC水平差异;②检测两组新生儿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包括PT、TT、APTT以及FIB。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PCT、CRP、WBC水平比较

观察组PCT、CRP、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PCT、CRP、WBC水平比较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PT、TT及APTT时间显著延长,FIB水平明显下降(P<0.05),见表2。

组别例数PT(s)TT(s)APTT(s)FIB(g/L)对照组5515.23±5.7119.82±6.6741.56±10.341.59±0.42观察组5126.87±8.5524.03±6.2161.72±9.481.35±0.50t值8.2983.35610.4382.665P值0.0000.0010.0000.009

2.3 两组PCT、CRP、WBC及凝血功能指标ROC曲线分析

使用ROC曲线分析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结果如图1所示,表3:PCT、CRP、WBC、PT、TT、APTT及FI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770、0.786、0.834、0.651、0.966及0.662,与诊断参考线下面积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CRPWBCBTTTAPTTFIB1.00.80.60.40.20.01-特异性敏感度0.00.20.40.60.81.0曲线源

图1 PCT、CRP、WBC、PT、TT、APTT及FIB的ROC曲线

A.在非参数假设下;b.零假设:实面积=0.5

3 讨 论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疾病症状早期不明显,随着病情加重,可引发全身性感染并继发败血症,从而导致新生儿死亡[4]。因此,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全身性重症感染的及早诊断及抗感染治疗对疾病的预后和新生儿抢救存活率至关重要。有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罹患感染性疾病后会引发机体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继而免疫反应被激发,白细胞数量增加[5],因此有学者认为可以利用检测炎性因子来诊断新生儿病情[6]。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降钙素前肽物质,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特殊糖蛋白,可由PCT形式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降钙素[7]。通常情况下,当机体出现如感染、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等特殊情况时,在肺部缺氧、单核细胞缺氧以及肝脏内巨噬细胞共同作用下,血清PCT会大量产生[8],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出生48h内PCT会出现生理性高峰,因此在此阶段测定PCT需要参考其他指标及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新生儿是否感染[9]。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是一种组织受损后产生的反应物[10]。CRP水平会在4~6 h内的早期炎症反应阶段极速升高,是感染性疾病急性期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11]。此外,凝血功能与炎症反应也有着密切联系,炎症反应会导致凝血功能的失调,增加促凝物质的生成,而凝血功能反过来同样能够放大炎症反应[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CT、CRP及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阎青青等[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与PCT、CRP一样,WBC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新生儿发生感染或炎症反应时,其水平会明显升高,因此可以反映新生儿感染情况。其原因可能是新生儿罹患感染性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相关细胞受到炎症因子刺激,大量生成PCT、CRP以及WBC[13]。但也有学者指出,其他疾病如肠内分泌毒素,等也会引起PCT值的升高,因此需要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加以区别[14]。针对PCT、CRP以及WBC诊断的不足,本研究进一步对两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观察组PT、TT以及APTT时间显著延长,FIB水平明显降低。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的筛选指标,反应的是血浆中Ⅰ、Ⅱ、Ⅴ、Ⅶ以及Ⅹ因子水平;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的筛选指标,反应的是血浆中Ⅷ、Ⅸ以及Ⅺ因子的水平;FIB反应外、内源性凝血系统共同途径Ⅰ因子水平;TT能够反应血浆中FIB的结构、水平以及抗凝功能[15]。陈华干等[15]通过研究发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患儿的APT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说明炎症反应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这一结论与本研究相类似,原因可能是炎症会引起内皮细胞受损而释放胶原和组织因子,分别激活了内源性凝血途径及外源性凝血途径,从而使APTT升高[16]。此外,本研究中APT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在所有检测指标中的准确性最高,其次是PCT的0.845,这与朱丽坤等[10]得出的PCT准确性较CRP更高相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APTT、PCT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情密切相关,可以优先作为新生儿生存状况的预测指标。

综上所述,PCT、CRP、WBC及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IB均能够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中PCT和APTT检测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对患儿早期治疗的展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感染性新生儿炎症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思考心电图之177》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