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院校办学理念的考察分析

2019-07-17 04:14陈卓映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民族院校

陈卓映

摘    要: 笔者对我国十五所民族院校办学理念进行考察分析,認为当前民族院校存在全局性不足、核心力不够和个性不突出三个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和全球化,以及民族院校存在的问题,对民族院校的高水平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民族院校应当强调“以生为本”、打造“全局眼光”、注重“崇尚学术”、突出“个性优势”,以促进民族院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办学理念    现实挑战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发展中华民族事业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将1941年9月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视为民族院校的起源。截至目前,综合类民族院校达15所。随着时代的推移,民族院校已经由最初单纯的干部教育发展成为专业教育,办学体系不断完善,成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办学类型,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

高等学校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基于对高校的深刻洞察和系统的理性思考,是办学者对大学办学思路与策略的高度概括。客观来讲,高校的办学理念对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是大学办学的灵魂。办学理念形成于办学实践又指导办学活动,是院校历史积淀和不断选择的结果。于民族院校而言,办学理念是保证民族院校自身特色的基石,直接影响民族院校在当今甚至未来社会的生命力与发展活力。民族院校应当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抓住机遇,分析问题,结合科学理论与具体实际进行分析,树立有利于自身长足发展的办学理念。

一、民族院校办学理念的考察分析

办学理念作为一个抽象概念,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譬如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等。可以从民族学校的办学宗旨、校训及学校发展目标三个方面看其办学理念。

1.办学宗旨

查阅我国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中央民族大学将其定为“学校为谁服务的办学宗旨坚定不移,即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工作服务”。中南民族大学将“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向地方,面向全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视为其办学宗旨;大连民族大学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云南民族大学的办学宗旨为“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广西民大、贵州民大、青海民大的办学宗旨均为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湖北民族大学为湖北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内蒙古民族大学“立足东部,面向全区”;四川民族学院服务甘孜藏区和四川民族地区;西藏民族大学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藏、服务西藏;等等。

可以看出,虽然十五所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中心意思都集中在为少数民族服务和为民族地区服务上。这样的办学宗旨主要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大批干部和人才,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同时也是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和导向、遵循历史传统的体现。

2.校训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学校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各民族院校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结合本校传统和办学者对该校的认识及对本校师生的期许,形成各自不同的校训。例如,中央民大校训为“美美与共,知行合一”;中南民大“笃信好学自然宽和”;西南民大为“和合偕习、自信自强”;北方民大是“团结进取    砥砺成才”;贵州民族大学“自强不息    全面发展”;青海民族大学“进德修业、自强不息”;四川民族学院为“团结、奋进、重道、精业”;等等。

综合十五所民族院校的校训不难看出,“自强”与“团结”出现的频率最高。其中,“自强”出现了四次,“团结”出现了三次。另外,诸如中央民大校训中提到的“美美与共”、中南民大的“自然宽和”、西南民大的“和合偕习”及广西民大的“和而不同”虽未直言团结友善云云,无不在强调尊重各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营造和谐共进的生活与学习氛围。民族院校的校训主要是更加注重强调各民族的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其他表述与普通院校基本无异。

3.发展目标

院校的发展目标展现了该校对自身发展的宏观愿景,其中蕴含和融合了每所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以此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道路。聚焦我国民族院校,中央民族大学将自己的发展目标设定为“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西北民族大学的发展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奋力迈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民族大学前列”。湖北民族学院提到要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点、民族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的发展目标为2020年实现与全国高校同步科学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

显然,我国民族院校发展目标都含有明确的政治导向。在学校发展定位上,更多强调民族性与区域性,力争办成国内或国际一流的民族大学。地方性民族院校更多对其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加以强调,部署民族院校在学校定位上则尚不明朗。另外,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多数民族院校都将培养具备一定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一些民族院校办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1.全局性不足问题

从民族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宗旨看,一些学校将“现代化民族大学、一流民族大学、高水平民族大学”作为战略目标,将“二为”作为办学宗旨,突出强调其民族性。虽然这种提法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和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从现实看,我国当前一些民族院校实质上更强调理论层面或者政治意义上的民族性,教育过程及校园精神文化中的民族特性并不突出。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愈发盛行,各民族文化进一步交融,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往来密切,民族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应当将目标聚焦全国甚至世界。民族院校应当将其民族性的根本特性作为特色和竞争力来发展,以在国内外众多高校中博取一席之地,争做民族特色突出的国际一流大学。

2.核心力不够问题

忽视核心力是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的問题,一些民族院校也不例外。受历史发展的影响,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已然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因此有些民族院校在发展中存在路径依赖问题,缺乏强劲的进取意识。同时,现下的民族院校更多地追求“大而全”,将自身定位为综合性高等学校,强调学科门类多,且目标多雷同,忽视自身特色建设,缺乏核心竞争力。事实上,高校在运行和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矛盾是客观且普遍存在的,但矛盾有主次之分。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只有把握住民族院校的主要矛盾,着力解决自身主要矛盾,协调解决次要矛盾,切实强调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软实力,完善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才能保障民族院校的长远发展,在全国甚至世界高校竞争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3.个性不突出问题

民族院校在办学目标和办学宗旨的设立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校训是该校办学理念和特色、传统精神、办学者对高等教育与民族教育规律及对该校的期盼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校训对学校每一位师生都起着勉励和规范的作用。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六所部署民族院校的校训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普遍包含“自强”“团结”等字眼或类似的表述。乍看之下,每所高校的校训都简洁明朗且饱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其实际意义却不甚明显。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曾坦言:“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①我国部分民族院校的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缺乏独特性。民族院校的办学理念要找准自身特色和优势,坚持个性化发展道路,不断完善自身建设。

三、民族院校办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时代的更迭,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得到加速推进,即将进入普及化,科技进步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给我国及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全新的发展阶段下,我国民族院校的发展面临新情况与新问题,需要解决。

1.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一些民族院校提出新要求

21世纪,知识与科技的大浪席卷全球,各个国家的竞争愈发深入、全面和繁杂,人才、技术和知识在这个时代弥足珍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创新需要人才,知识和科技的更新离不开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作为传播知识、孵化人才的基石和主体力量,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在竞争中取胜,从根本上取决于一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取决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②。与此同时,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商品上的便捷流通,更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③,更为开放的外部环境不仅为我国高校输入了新鲜血液,引进了时代前沿的技术知识,而且带来了许多新挑战和要求。民族院校的办学如何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明确自身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厘清自身办学理念是当今每所民族院校的重要课题。

2.一些民族院校存在的问题对其快速发展起着抑制作用

从1941年至今,民族院校发展取得了耀眼的成就,但是民族院校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一,一些学校一味谋求硕士点、博士点,建设齐全的学科专业,忽视自身办学基础与学校特色建设,导致目前一些民族院校存在定位不明、特色不够凸显的问题。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的是传统做派,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唯论文”“唯学历”“唯帽子”“唯职称”现象,一些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另外,部署民族院校的发展多半存在路径依赖的问题,易导致学校发展动力不足。一些地方民族院校则面临经费紧张、学校硬件设施跟进不力、办学条件艰苦等问题。而作为长期生存在党和国家特殊关照和关怀的一些民族院校而言,同样面临市场影响、教育改革及院校竞争的现实问题④。妥善解决民族院校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对保持民族院校的现有果实,在时代发展中站稳脚跟具有重要意义。

3.高等教育大众化并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对一些民族院校提出新课题

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2018年增加35所,增长1.35%⑤。另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局(UIS)2017年5月公布的数据,目前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达到100万以上的国家(地区)有35个,其中中国赶超美国和印度成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超级大国⑥。这意味着,高校之争更加激烈,且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和多样化。多样化是大众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所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⑦所谓“多层面”,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纵向层次,也包括研究型、理论型、应用型、技能型等横向层面。民族院校应根据自身实力和条件,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出各行各业所需的较高层次水平的人才。

四、民族院校应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引领整个学校运行和发展的上层建筑,一所大学没有树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办学理念则容易迷失方向,徒然内耗。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有助于推动民族院校不懈前进,顺利发展。

第一,强调“以生为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民族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理性批判能力、逻辑整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学生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把促进学生发展视为学校发展之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⑧,不再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脚踏实地落实在每一处学校工作中。将学生视为亟待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贮存知识的“容器”,教学生“会学”而非“学会”。以生为本不仅是传统人本主义的继承,更是新时代急缺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人才背景下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与呼唤。

第二,打造“全局眼光”。目前我国民族院校设立的发展目标大都为高水平的民族大学,在招生上重视保持少数民族学生较高的招生比例,在办学宗旨上突出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但民族性多停留在口号与形式上,并未形成真正特色。另外,随着全球化风暴席卷全球,每一所高校都应当提高警惕。民族院校更应当切实保持并发展自身民族特性,将其发展为带领自身突出高校重围的显著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区域性”和“国家性”,形成开放的办学格局,加强民族院校和社会发展及国际文化的联系,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和加强现实意义。如此才能紧跟时代,培育出更被社会需要的人才,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第三,注重“崇尚学术”。有学者指出:在办学中不能忽视民族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般规律,人的发展问题、学术的发展问题应受到重视。需要明确的是,民族院校的第一属性是大学,这一点和其他院校没有什么两样⑨。高等学校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以追求高深学问为本质特征,学术性是其根本属性,不论何时都不应当忽视以发展学术为根本地进行院校文化建设。

第四,突出“个性优势”。历史证明,只有具备自身独特的特色与优势,才能在国内、国际高等学校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摆在民族院校面前的难题和挑战比以往更甚,我国高等教育际化趋势和大众化趋势程度越高,民族院校越是要将国际化和本土化、“民族化”有机结合,走特色强校的个性化道路⑩。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核心竞争力。因此,民族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11},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大力发展基础较好及有发展前景的学科,将特色凝成战斗力,力争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领风骚。

注释:

①邱世兵.中国民族院校转型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144.

②雷召海.关于新时期民族院校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5):160.

③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72.

④陆继锋.中国民族院校办学理念的变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248.

⑤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EB/OL].http://www. 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807/t20180719_343508.html, 2018.7.19.

⑥别敦荣,易春梦.面向2030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战略选择[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8(1):57.

⑦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1(34):23.

⑧张馗明.浅析“一切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J].科技教育,2007(5):104.

⑨张征.论民族院校的办学类型及其定位[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1):7.

⑩朱合理.试论新形势下民族院校的办学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2009(4):50.

{11}陈达云.用核心竞争力理念构建民族院校发展战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50.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民族院校
创新育人目标与模式的思考及实践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探索
内蒙古民族院校幼师双语教育调查与反思
试论农村中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对策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