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的师范生微课技能培训及思考

2019-07-17 04:14高炜宏文剑辉曾琪杨晓娟郭爱纯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师范生

高炜宏 文剑辉 曾琪 杨晓娟 郭爱纯

摘    要: 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必要途径。韩山师范学院微课联盟面向师范生,将微课设计理论与微课制作相结合开展第二课堂下的微课教学,采用教学型专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两种模式,提供独立于第一课堂外师范生设计、开发与应用微课的培养方式,阐述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师范生微课教学技能的可行性,为高校师范生微课技能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师范生    微课技能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具有展示形式多样、内容短小精悍、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這些特点使微课逐步迎合广大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者,学习设计开发微课,并如何将其合理、创新性地应用于现实课堂教育教学中,已然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在接受相关教学技能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在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中适度引入基础教育微课资源,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可以利用微课让师范生感受和接触真实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又可以加深对微课这种新型教学资源的理解,掌握微课制作和传播中的难点和要点,为今后教育实践多掌握一项必备技能[1]。

1.师范生微课技能现状分析及对策

虽然课内针对师范生的微课技能培训在高等师范院校日益得到重视,但是经过培训后的效果并没有预期得那么好。究其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合理性,高校课程组织形式为班级授课制,以往课堂学习传授的多是概念及理论,学习者知道微课是什么,微课制作设计方式有哪些,缺乏动手实践制作微课能力,缺乏针对性的微课技能训练。(2)师范生对微课的理解不深,存在误区。大部分师范生虽然知道微课基本概念与特点,但是没有深入探究,微课作品不能达到要求[2]。

显然一定程度上师范生在第一课堂中设计并应用微课略显不足,因此提出将微课技能培训融入第二课堂开展实施的培养理念。第二课堂指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各种活动。

在《高等学校管理》中,著名教育家朱九思认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及有酬性的活动等。

其中,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现有组织中最具活力的代表之一,也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重要补充,在衔接第一、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3]。

2.第二课堂中师范生微课技能培训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在时间与空间安排上较第一课堂有很强的自由度及可操作性,现立足高校学生社团以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微课共建共享联盟(以下简称微课联盟)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第二课堂在师范生微课技能培训方面的育人作用。

2.1社团概况

微课联盟是在院、校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创立而成的,兼具服务型和学习型的特点,适应学校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需要。为了在韩师推广微课,服务韩师学子,促进师范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社团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定期举行校内微课知识培训、举办校级微课比赛、基层服务——基础教育和在职教师微课技术公益培训等。

2.2培养对象及内容

社团成员由大一、大二及大三来自不同院系的在校学生构成,培养对象主要是大一、大二级的师范生,在此开展研究的重点对象为师范生。

共30节课,分上下两学期实施,每学期培训15次,每周安排两小时进行一次培训,共计15周,总学时为60小时。培训内容包括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微课制作),理论讲解部分涉及选题、教学设计撰写、课堂应用等方面,实践操作部分主要是微课制作软件的培训(如PPT,Focusky,Flash,优芽)和微课辅助软件的培训(视频处理软件Camtasia,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除了每周固定的培训外,还另行建立社团内部培养对象的阶段性学习评价体系——组织安排社团内部微课比赛,跟进培养对象的学习情况。

2.3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不同课程教学需要,结合师范生的社团生涯发展规划,在第二课堂中对师范生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2.3.1教学型专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留任的大二级师范生,担任微课技术组长面向大一级师范生授课。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师范生采取“一对一”校内外授课(校内授课对象为社团师范生,校外授课对象为一线教师)和外部培训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其逐步成为微课技术骨干。

2.3.2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施行教学型专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社团现有的有两年(或两年以上)授课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师范生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此阶段担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师范生已初步具备开展微课基本理论与制作的教学能力。

第二课堂中学习设计与制作微课,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范生在第一课堂缺失的学习训练部分,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这两种培养模式作用下,师范生面向真实的教学情境,增长教学经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第二课堂”以活动主体的自主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4]。

2.4教学效果

基于上述培养模式的实施,社团师范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都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为师范生自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社团成员积极参与微课设计与制作比赛,在学校组织的首届韩师微课大赛、首届教育创客大赛等校级比赛中崭露头角。更在接下来举办的广东省首届微课程大赛、第三届全国微课程大赛及第四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佳绩。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初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潮州菜系列微课设计与制作,注重补齐全国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微课资源的空缺,例如“实验室安全系列”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系列”微课等。

其次,社团内部组建精英讲师团。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立足韩师,辐射粤东,协助举办粤东微课大赛。自组建以来,精英讲师团多次前往汕头、揭阳、潮州等地中小学培训在职教师,或在校内开展培训,与教师们进行微课设计与制作交流,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社团精英讲师团公益开展微课制作培训,使近3700名教师受益,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提升了粤东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推动了粤东地区教育信息化改革。

3.第二课堂下师范生微课技能培养的思考

第二课堂因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具有较第一课堂更自由灵活的开放性特征,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价值[5]。

3.1开阔教育视野

与一线教师相比,高校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匮乏,缺少对基础教育的进一步了解,在高校中被动接受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的灌输。在第二课堂中设计开发微课,及时让师范生主动接触基础教育阶段最新的教育理念,使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高校师范生心中内化,为日后更好地利用微课开展信息化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3.2促进教学相长

一方面,基于第二课堂培养的高校师范生具备成熟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技能,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组织等方面薄弱。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一线教师设计制作微课经验缺乏,却具有长期教学积累下来的教学设计设计方法及教学内容组织实施经验。高校师范生培训一线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一线教师学习微课设计与制作,高校师范生学习教师教学设计方法等技巧。此时,上述“一对一”由单向的传授教学转变为双向的教与学相长,一线教师与高校师范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一线教师与高校师范生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3.3提高综合素质

在这样一个以开展微课培训为中心的社团中,师范生不仅制作微课的技术得到提升,而且个体素质得到较大的发展。对外、对内培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师范生学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长,促进自身师范专业发展。除此之外,在上述培养机制的作用下,促进综合型人才培养。社团成员中,部分师范生不局限于自身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自发地组建创业创新团队,基于微课开展创业项目,通过参与、组织策划、实施项目,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提高。

随着第二课堂师范生微课技能培养模式的展开,师范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师范生个人成长反作用于第二课堂,推动第二课堂进一步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强化第二课堂下微课技能培养的育人作用。师范类高等院校应突出师范生在第二课堂中微课技能的教学作用,加快师范生个体教育理论的发展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融合,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范生。

参考文献:

[1]郭向萌.微课在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03):74-78.

[2]陈碧,覃晓峥.高校师范生微课技能训练有效策略探讨——以玉林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6):117-125.

[3]徐倩倩,施璐敏.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育人机制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3):123-124.

[4]张存库,田小平,陈梅,王小雪.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90-91.

[5]刘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6):41-42.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5XJY13)“基于协同育人机制的线上粤东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研究”成果;广东省2015年“创新强校工程”教育科研项目(2015GXJK089)“基于E-UGS的卓越中学数字化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广东省2016年高等教育改革項目“基于微课程教育的新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研究”成果;韩山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基于微课的新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师范生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