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看网红,他们在看吴中古村落

2019-07-18 08:07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东村吴中古建

记者 亦安冉

你们都在刷网红,中外大咖们却在看吴中的古村落。6月,一群古建保护的中外大咖们来到吴中,探访了吴中东西山的古村落,青山绿水,古村古建,让大咖们赞叹不已。

“前情回顾”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苏州中心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联合举办的 2019“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高级人才研修班——建成遗产的保护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环太湖流域的历史园林与乡村振兴”,来自德国、意大利、伊朗、印度等国,以及中国北京、上海、浙江、江西、云南、香港等省市及地区的40余位古建筑保护修复专业人才在太湖畔的东西山开展了5天的研修实战,学员们以西山为主,先后考察了东村古村,堂里古村,明月湾古村和东西蔡古村。

这些古村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能吸引来中外的大咖?

明月湾:网红村的炼成,内涵很重要

时下吴中最火的村落,当然是《都挺好》带火的明月湾,一部电视剧,让这个村成了网红村。

高高的古樟树,树身倾斜如伞似盖,已逾1200年历史,矗立在古村村口,迎来送往进出明月湾的人。村里的明月桥据说是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和西施共赏明月的地方,所以名字叫明月桥,现在这座桥是民国年间重建的。

村里的石板长街,是乾隆35年铺设的,沿着4560块石板,可以深入古村的角落,正是江南地区的黄梅时节,雨水格外地多,这里的石板路下有阴沟,相当于城市里的下水道,可以迅速排水,路面还能防滑,所以有句老话叫:明月石板街,雨后穿绣鞋。

明月湾还有众多家庙祠堂和家居明堂,这些建筑历经岁月沧桑,引人入胜。古寨门、祠堂、石板河埠、土地庙,各种古建筑云集在一个小小的太湖畔古村里,外貌古朴简洁,内部却精细文雅。村落里还有许多完全依靠木料建造出来的房屋,很多房屋的木结构都是雕梁画栋,古村里各式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让古建保护大咖们流连忘返。

明月湾村畔的太湖边,有一个用花岗岩条石垒成的码头伸向湖中,这个码头原是明月湾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水上通道,外来的人由此泊舟登岸,明月湾人从这里外出经商。白居易诗里说“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北坞头”说的就是这个码头。唐代的大诗人除了白居易,还有皮日休、陆龟蒙、刘长卿等都留下了赞美明月湾的诗作,皮日休说:“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每当夕阳西下时,太湖上点点帆船映着夕阳的余辉,最是幽静,风光独好。

来自菲律宾国家历史委员会的学员Castro,学建筑出身,工作内容与古建筑保护高度相关。这次来到吴中,他对明月湾印象最为深刻,在他看来,明月湾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地方,村里还有很多元素他都想好好研究一番。这里的古建可以追溯关联到历史,当下人与自然也特别和谐,明月湾的生活状态让Castro特别向往。

东西蔡古村:古村园林与太湖山水共生

缥缈峰周边有许多古村落,东蔡、秦家堡、西蔡三个自然村因相连,统称为湾里。东蔡,因蔡源次子蔡继孟居此而名;西蔡,因南宋秘书郎蔡源长子蔡维孟奉母定居于此而得名;秦家堡,因南宋秦观六世孙秦宗迈定居于此而得名。

古村的街道多以花岗石、青石铺就,明清建筑保存更有30处之多,以秦家堡的芥舟园、东蔡村的春熙堂花园、西蔡村的爱日堂花园为有名。走进古色古香的古村落,古树高高耸立,古井泉水清澈,老屋斑驳陆离,古朴的气息让中外古建修复专家一见倾心。

来自中外的古建保护大咖们,探勘了西山的几个古村,最终选择在东蔡古村做更为深入的调研。东蔡是国家级的传统村落,在整个太湖的遗产地当中,虽然不是非常出名,但却拥有苏州园林优秀作品:春熙堂。西郊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副教授董一平介绍,苏州的很多文人雅士,有的愿意隐于市,也有选择隐于野,隐居到村落中来的。历史上的苏州地区不仅在城中拥有大量精美的私家园林,许多雅士也在太湖周边纷纷筑园寄情,这些历史园林与太湖山水共生,并与其所在的传统聚落一起形成了环太湖地区深厚的建筑文化底蕴。东西蔡古村的私家园林,就非常有代表性,是隐居人士在太湖畔的私家园林。

芥舟园,也叫秦家花园, 秦氏世代行医,专治伤寒,兼理妇科,在西山地区颇有名气。花园面积不大,仅约二分,故有“芥舟”之称。芥舟园虽小,但雅而不俗,小巧精致,是苏州乾嘉年间农村小型第宅园林的代表作。

春熙堂创建于清乾隆年间,蔡氏早年经商湖南,致富后建造该堂,取《老子》中“众人熙熙,如享太守,如登春台”里的“春熙”两字来作为堂名。春熙堂除了大厅、门楼、后楼外,还有最有价值的书房及位于书房前后的两个小花园,四面厅、九曲桥、八角亭等许多建筑组成了一座大花园。

爱日堂,位于西蔡村,堂名取自《法言孝至》中的“孝子爱日”,意在追念祖先、珍惜光阴。爱日堂原本是一个大型宅园,现在仅存位于屋西的花园一座,园内有书房、亭子(旱船)、花廊等建筑,均为清乾隆三十年所建,书房三间,名“晚香书屋”,单檐硬山式,室内为五架梁前后轩,均施复水弯椽,上做草架、屋面。屋内构件选材、做工都十分精正。内四界前后金柱、梁架均园作,雕饰不多,朴素大方。

研修班的40位学员,从国际视角出发,建议对春熙堂介入更多艺术元素,比如艺术节、设计大赛,文创产品、沉浸式体验等等,来为春熙堂作艺术和品牌增值,构建春熙堂独特的文化特色。

堂里古村:雕栏玉砌让中外大咖惊叹

太湖有七十二峰,堂里有七十二堂。堂里古村在西山岛的西部,因这里古代民宅建筑厅堂特别多而得名“堂里”,时至今日,堂里村尚存仁本堂、容德堂、乐耕堂、沁远堂、树德堂等清朝宅第建筑。

东山有一座著名的雕花楼,而西山的雕花楼就是这里的仁本堂,是西山显赫的大户人家徐氏所建,徐氏家族弃文从商,身虽不在仕途,但一直保留“仁”心,徐氏族人以仁修身,求实本心。

仁本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占地约3亩,约2500平方米左右,建筑宏伟,曾有五进七落七天井,无论是门楼砖雕、窗格木雕、还是梁柱、天顶,目之所及,都经过精雕细刻,或花鸟鱼虫,或戏文故事,堪称精美绝伦。

在没有玻璃的古代,难不成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吗?堂里古村大户人家半透明的窗户——明瓦,让中外大咖们开了眼界。旧时,只有少数富户才用得起明瓦。据说明瓦最早出现于宋代,在旧时江南很普及,用海洋贝类的贝壳、羊角、天然透明云母片磨成薄薄的方块片,做成明瓦窗。半透明的明瓦,忽隐忽现,既能保护隐私,又方便室内采光,还能过滤阳光中的紫外线,让室内家具不易褪色。

东村古村:烟雨江南里的传统古村

粉墙黛瓦,青山绿水,烟雨江南,有一个古村叫东村。据说西山东村有一位殷氏,和乾隆皇帝有一段私情。乾隆南下江南时与她一见钟情,殷氏后来诞下一名女婴,但由于殷氏是汉人,不能带入皇宫。乾隆只好将其安顿在东村的敬修堂内,并命人在楼下的落地长窗上雕琢了代表了12个月份的龙,来表示自己时刻陪伴这殷氏母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敬修堂便成了乾隆皇帝金屋藏娇的地方。相传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会从木渎登船行至太湖,在船上与殷氏母女相会。

东村不大,历史遗存却相当丰富,现存较完整的清朝末年以前建造的成片历史传统建筑群就有30多处,数量众多、装饰精美、富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其中敬修堂、栖贤巷门、徐家祠堂3处为省级文保单位,萃秀堂1处为市级文保单位,学圃堂、绍衣堂、敦和堂、孝友堂、凝翠堂、维善堂6处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临湖而建的东村古村,远离了都市的繁华喧嚣,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街巷风貌,青石红砖铺成的小径,贯穿了这个古老的村落。穿行其间,感受得到江南古村的富庶以及淳朴的民风民俗。正值盛夏,人家门口葡萄架上葡萄挂满了枝头,凌霄花攀援上人家的墙壁,开得正娇艳。

来自罗马Sapienza大学的Simona教授,是此次研修班教学团队的成员之一,此前,她来过中国六七次,每次都来苏州,东村已经来过好几次了,这么多年Simona发现东村没有什么改变。Simona教授说:“东村,一切都很和谐,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原来的东西,保住了生态平衡。在村里可以看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等等不同年代的房子,很多房子尽管做了很多的修缮,但是痕迹不是很明显。”Simona希望以后来吴中度假,吴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她很向往,有房子有花园的园林宅园非常和谐。在东村访问村民的时候,Simona遇到了一位81岁的老太太,老太太笑起来的样子特别迷人,一看就是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非常满足的,Simona甚至想跟她交换身份,留在吴中的村里!Simona认为,古建的保护修缮,地方的转型升级,需要找到一些更长远的战略。有时候格局不需要那么大,可以适当小一点。中国真的已经发展得非常快了,是时候可以慢下来了。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TIPS

还有哪些古村令人神往?

陆巷是吴中东山镇的一个小村子,背山面湖,村里明清厅堂建筑保存较为完好,被誉为“太湖第一村”。 现尚保留着明代建筑数十处,规模如此庞大,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在江南一带实属罕见。陆巷也在国际大咖们的行程单上,可是因为时间关系,最终没有成形,给很多学员留下了遗憾。

陆巷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王鏊曾连捷解元、会元、探花,绝对是村里的骄傲,有一种说法:因为王鏊母亲姓陆,所以才有了这个村名。也有说法是因为村中筑有六条直通湖畔的巷弄,陆和六在吴语中谐音,所以名“陆巷”。唐伯虎这样称赞王鏊:“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大咖们其实很想看看陆巷村内保存的明清古建筑,这个村里有三十多幢,面积达上万平方米。古村古建让中外大咖们非常神往,很多人表示,下次有机会一定到陆巷好好考察一番。印度蒙福特大学建筑系教授JOYTI PANDEY SHARMA 介绍说,印度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保留了很多传统村落,她此次来也是希望借鉴一些中国的经验做法,用来保留好文明的内核,让古村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东村吴中古建
Were Dinosaurs Able to Swim?
“生扭吴中之拍”与“真诗只在民间”的深层次自洽——李开先《宝剑记》“不娴度曲”说新读解
三晋古建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古建军
吴中逸、姜水舟作品
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粮食作物培训班学员到和龙市参观学习
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
千年古建看高平
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