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岛的太湖记忆

2019-07-18 08:18张惠虞露秦伟根
现代苏州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三山蓬莱山庄

文 张惠 虞露 摄 秦伟根

太湖蓬莱三山岛,耸立挺拔,清新宁静,放眼湖中,群岛罗列,构成了美丽奇异的独特风光,是一个世外桃源。

建国70周年以来,三山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远近闻名、风光旖旎,村级收入超千万元的国家5A级景区。三山村党支部书记吴惠生,小岛教师朱能养,蓬莱山庄老板黄宏图见证了人气旺盛的仙岛的风云变化!他们也为三山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本大书中抒写下最美丽的一章。

30年坚守,守来孤岛逆袭

三山岛曾经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三山村党支部书记吴惠生,凭借对家乡的了解,大力开发旅游业,请求各级政府部门解决用电问题,用电问题解决了,三山岛迎来了第一批游客,人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从那以后,吴惠生带领村民不断开发新景点,改善旅游设备,同时有心的吴惠生还发现了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太湖滩涂整治、湿地建设等措施,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建起的湿地公园兼具环保、养鱼、观鸟、报摊以及生态旅游五大功能,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山岛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除自然生态外,岛上的历史文化也是“宝贝”,这也拉动着吴惠生心头那根紧迫的弦。为此,三山岛一个村之力,请来全国各地的专家,制定规划、修复遗址古宅,建设文化展览馆,保护源远流长的三山文化。

一条更高层次的生态之路,一个让村民生活健康舒适,让旅客享受“清心涤肺”的环境逐渐成型了。湿地引来了多年不见的鸟类,三山岛有了环湖新景观,变得更富更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引得一度“逃离”三山岛的村民纷纷“回流”,而吴惠生仍像从前那样,每天6点出门,半夜收工,继续着他的“美丽岛之梦”。

小岛老师,守得寂寞做园丁

85岁的朱能养依旧腿脚灵便,乐观健谈,他喜欢养花、画画、作诗。也许他就像他的盆景,不需要多大的天地,也无可估价,时间愈久愈见遒劲,守着一份寂寞却成就了一段别样人生。

曾经,19岁的朱能养从太仓师范学校毕业,第一次上岛,他拎着一只箱子、一床旧被和一只网兜,直到太阳落脚时才靠岸,他的父亲劝说过他:“阿养,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去哪里不能教书?难道要死守在这个孤岛上吗?”

然而这么多年来,朱能养从未后悔来过这里,他爱三山岛,爱三山岛的每一个孩子。曾经有一个孩子叫小夏,父母外出,经常把他一个人丢在岛上,岛上的孩子们都嘲笑他是“野孩子”。直到朱能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个孩子的命运。他将小夏带回家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教授他知识,小夏长大成人成为一名优秀车间党书记。

几十年的光阴,朱能养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三山岛上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是他的学生,他还培育了三代校长。随着改革开放,许多年轻人忍受不住岛上闭塞的生活,纷纷选择搬出岛去,只有朱能养在这里坚守着。85岁的他成了三山岛的“文化名片”,也是岛上村民们最信赖的人。

如今,岛上的美景、历史、文化吸引着游客们的探访,曾经寂寞的三山岛变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而朱能养的生活却仿佛时光凝滞。

小岛农家乐, 撑起“桃源”一片天

早在1983年,三山岛的第一家“农家乐”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一批人上岛考察三山古人类遗址和风景资源的保护开发适宜,但由于村里的招待所过于简陋,客人们便分散在住宿条件好的村民家中,村民们看中了这一商机,便逐步打造三山岛农家乐。

而其中有一家农家乐——蓬莱山庄,吸引了很多旅客的眼球。它坐落在罗浮山北麓茶山水库南岸,故称“酥醪十景”的“蓬莱丘壑”所在地,依山临泉,环境幽静。黄宏图是蓬莱山庄的老板,一直称道自从三山岛发展以来,蓬莱山庄的生意特别好,以至于夫妻二人都要亲临上阵。一提起现在的生活,黄宏图夫妻二人感到无比的幸福,三山岛的牌子亮起来了,村民的生活富起来了,蓬莱山庄未来也将和三山岛携手前行。

为促进三山岛的发展、持续、健康,提高三山岛旅游业的知名度,发掘三山岛的特色,未来三山岛将秉承“注重文化、特色开发;保护环境、生态开发;市场导向、重点开发。”的未来发展战略,开发结合打造以体验跨世纪为特色的主题公园,改造基础设施规划,铸造生态景观化、景观游乐化、建筑生态化、游乐康体化、交通情趣化的旅游特色,小岛的将来值得每一个人期待。

猜你喜欢
三山蓬莱山庄
桃花山庄
三山虎山血战辉映青史
蓬莱迎曦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镇三山
辽太祖卓龙眉宫“取三山之势”之三山考略
醉蓬莱 秋游九寨沟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长篇节选)
情爱感怀
栖凤沐花海 渔影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