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行动 社区舍我其谁

2019-07-18 08:07丁云通讯员朱丹虹
现代苏州 2019年13期
关键词:厨余街道居民

记者 丁云 通讯员 朱丹虹

近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内提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加强生活垃圾处置企业管理,要求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将污染排放数据实时公开。虽非首批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苏州也早已行动了起来。

餐饮店自立垃圾分类屋可靠规范商家最受客人偏爱

餐饮店因为经营的菜品往往多油、多汤汁,导致美食一条街常常因此成为油污 “重灾区”。在姑苏区“四类行业”综合整治行动中,姑苏区金阊街道将学士街列为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对相关31家问题餐饮单位责令其整改、关停。截至目前, 25家具备整改条件的完成整改并通过验收,已恢复营业;剩余6家已转让或不再经营。

“草原兴发”是其中首家通过消防、环保、城管、市场监管四部门联合审核验收,并已恢复营业的餐饮店。店主在整改过程中,将店门前的烧烤操作间改造成了垃圾分类小屋,根据厨房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之分,屋内放置了几个整洁的大桶。“从前这间烧烤间因烧烤油烟让来往行人避之不及,现在改成垃圾分类间后,反而因整洁、干净,让客人认可我们的安全、卫生,操作规范,吸引来了更多客人。”店主说。

在金阊街道辖区内,如今早已掀起一波垃圾分类“新风尚”。

居民坚持垃圾分类习惯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

从药瓶口剥下的铝扣与板装药片上的铝衣薄膜归在一起,玻璃药瓶、塑料药瓶一一归类……在阊门社区84岁的徐铭贤老人家中,用过的药物包装被细心分类。徐铭贤说自从退休之后,他就越来越关注垃圾分类,从最开始笼统地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到现在的垃圾细分类,他坚持了二十多年了。

起初他在家中实行垃圾分类时,老伴儿并不理解,甚至认为他是一时新鲜,坚持不了多久,可未曾想,老伴儿在他的感染下,也加入了“垃圾分类”大军。日常生活中,厨房垃圾由老伴儿负责分类处理:买菜带回来的塑料袋、棉线绳、牛皮筋等,她都会一一分开放置;每天吃剩的菜会将菜汤倒入污水管,剩菜、菜皮、果壳等单独分装。更令徐铭贤欣喜的是,孙子在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如今也会自觉对纸板、塑料袋等进行分类。徐铭贤说,他相信随着人们素质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小区自觉垃圾分类成习惯环境整洁有益每个人

金阊街道三元四村是苏州全市最早实现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走进小区,就能看到垃圾分类亭散落在小区各个角落,每个分类亭中,颜色不同的四个垃圾筒一字排开,筒上详细标注了分类说明。而每个筒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社区整个环境都显得干净、整洁、温馨。

在小区内,还有一座黑瓦白墙、古典简洁的垃圾分类智慧小屋格外显眼。走进小屋就像走进自家厨房,组合式橱柜、燃气灶、油烟机等也都一应俱全,居民在里面可以更直观、更生动地学习、接触厨余垃圾分类方法,并通过小游戏了解各种垃圾分类知识。为了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社区还会定期开展厨余垃圾积分兑换活动,在智慧小屋内的一体机上,只要输入住址,居民就能查询到自家每月厨余垃圾的积分统计情况,并可将这些积分兑换垃圾袋、牙刷、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

小区党员陈克泉介绍,很多居民们会因此将积分兑换的垃圾袋等礼品放在楼道共享,一为方便邻里,二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如今,该小区计有500余户居民参与到厨余垃圾分类中来,除去出租户和空关户,这个数字已超出小区居民总数的八成。可见垃圾分类也已经成为三元四村居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扩大宣传普及认识志愿者上门再解分类疑惑

就在近日,于三元一村、三元二村、香雪海小区、三香苑、宝成小区、彩香二村、彩虹小区等多个小区,都有志愿者到访居民家中,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向居民传授垃圾四分类的要诀。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也发现,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方式仍有疑惑,因此宣传指导工作仍需加强。”金阊街道城管处工作人员段正彦解释,为扩大宣传范围,街道通过成立志愿者队伍、组建专业宣教队伍、开展入户宣传、组织主题活动等方式,扩大垃圾分类工作影响力,让分类意识深入千家万户,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目前,金阊街道共有71个居民小区,其中已建成垃圾分类小区的有48个,段正彦表示,“预计2019年底将新增20个垃圾分类小区,使金阊街道三分类小区覆盖率达95%,四分类小区覆盖率达20%。”

猜你喜欢
厨余街道居民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厨余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关键问题探讨
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工程接种过程研究
厨余垃圾水热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石器时代的居民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