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线”再 “搭桥”,服务引导新兴职业青年群体

2019-07-18 08:07于锶琳
现代苏州 2019年13期
关键词:群体领域职业

文 于锶琳

2013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提出:“现在,很多青年人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社区里,在网络空间、虚拟社会里,在农民工群体、个体工商户、网民、‘北漂’、‘蚁族’里,尤其是那些自由职业者、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流浪艺人等种类繁多的新兴群体,里面有很多有本事的人,有的甚至可以一呼百应。工作做不好,他们可能成为负能量;工作做好了,他们就可以成为正能量。”因此,如何在联系服务引导新兴领域青年群众的工作中有所作为,是亟待回答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经过前期座谈、调研发现,某些新兴职业青年群体生存现状呈现出:人数较多但聚集方式不固定,职业分化明显但社会认可度低,参与公众议题但疏离政治生活的特征。

加强对新兴职业青年群体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建议如下。

畅通联系渠道,构建多渠道、全方位联系新兴职业青年群体的组织体系

要改变工作方式,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构建多渠道、全方位联系新兴领域青年的组织体系。针对新兴职业群体流动性强的特点,积极探索在已建立党组织的新兴职业群体中建立团组织;未建立党组织先探索建立团组织;对暂不具备建团条件的,采取区域共建、单位联建等方式灵活建立团组织。另外,建立干部与新兴领域青年面对面交流制度,开展“结对”活动,定期走访、了解动态、收集意见、建立良性互动的沟通机制。要找准新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利用新兴职业青年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的行为特征,在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中拓展和开发丰富多彩的青年公共服务项目,如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和“河长制”等,不断夯实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可利用新兴职业青年的特征,为广大青年实现梦想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公益普惠的管理模式

传统职业发展理念对于新兴领域职业认可度较低,加之新兴职业青年群体岗位不稳定、收入偏低、社会认同度不高等现状,使部分新兴职业青年沦为社会边缘人。要帮助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解决制约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对新兴领域职业的正确评价。要坚持把利益引导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为新兴职业青年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为广大青年实现梦想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以新兴领域青年群体抱团发展的主要诉求为出发点,积极协调相关主管部门,以团委为主管单位,推动成立相关协会,建立相对完善的新兴职业青年自组织,强化青年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同时,建立联系服务引导新兴青年群体“四有四送”机制,即“联系有机制、服务有阵地、孵化有平台、引导有标准;送政策、送导师、送培训、送项目”。广泛联合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为各类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组织提供咨询及代理、交流合作、普法维权等服务。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正能量

利用新兴职业青年群体热心公众议题表达的特点,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他们对党团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引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提升群体社会影响方面,开展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为主要指标的青年社会组织公信力评估活动,定期发布包括新兴职业青年群体在内的青年社会组织公信力排行榜,使之成为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接受社会资助的重要参考。有效提高新兴职业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将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

落实好青年政策、促进新兴职业青年更好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全局来讲,青年工作不仅仅是共青团一家的事,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性机制,将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联系服务引导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青年工作联席会议议事范畴,形成“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真正从政策制定、落实、督导各个环节形成合力,为新兴领域青年成长发展导航定向,使新兴青年群体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群体领域职业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