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分析

2019-07-18 01:32
时代金融 2019年12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管理体制住房

● 黄 宇

保障性住房建设尤其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进一步健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为住房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路径。但是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与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成熟,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住房保障的效率,影响到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进展。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实际需求完善管理体系,切实让住房困难群体得到良好的住房保障,并为社会稳定以及国家长治久安创造有利条件。

一、健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体制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体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切实把控好管理体制建设的各个环节,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各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可以根据地方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特点,依照集中管理和专门运营的思路在各个城区成立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处(下简称房管处)作为公共租赁住房的具体运营管理部门,从而保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贯彻实施。第二,对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健全。由各地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公共租赁住房进行建设和资格审批,实现集中性管理;各城区房管处具体负责对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租赁管理、动态监督。主要涉及对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审核、轮候、配租、使用、退出、房屋修缮、公租房小区物业管理等职能。第三,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各地区房管处多为隶属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构成较单纯,职工素质较高,这对于保障性住房管理来说是一个有利因素。但不能满足于现有的队伍素质,而需要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力度,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招聘专门人才等方式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更为过硬的住房管理队伍。

二、保障公共租赁住房科学供应

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求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但是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还难以满足所有住房困难群众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管理方面提高工作力度,提高供应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存在更为迫切住房需求的群众得到住房保障。第一,做好公共租赁住房供应的规划工作,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编制。在编制公共租赁住房规划的过程当中可以号召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并将公众参与贯穿落实到规划制定实施的全过程,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样制定的规划才更加的符合民主和适用的要求。第二,有效运用多元供应方法。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管理除了有政府主导之外,也要号召社会参与,不断壮大公共租赁住房投资主体。一方面,政府可以积极鼓励企业投入到公共租赁住房市场当中,由企业负责配建一定数量的公租房,并给予企业一定补贴。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有关单位以及社会机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过程当中,使得他们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公租房建设和管理作出贡献。第三,合理确定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在租金确定方面必须考虑到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在刨除住房支出之后的剩余,合理控制租金标准,并对不同的收入层次群体进行分级管理。

三、落实公共租赁住房需求管理

在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求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到严格管理,维护房屋租赁市场的秩序,让群众的住房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第一,准确划定住房保障范围。由于人们的经济水平不同,那么处于经济劣势地位的人群无法保证自身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而通过为他们提供住房保障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的居住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从这个层面上理解,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属于公共产品,要为大量处于经济劣势和住房得不到保障的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这涉及到的人群范围很大,要想满足全部人的需要通常是无法实现的,所以确定的住房保障范围可以是特定人群:没有能力购买或租赁房屋的群体。第二,严格把控进入关卡。公共租赁住房本身在数量上就是有限的,所以得到住房保障的人必须要符合进入标准。这就需要对进入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除了将经济能力作为主要的控制标准之外,还需要做好信息核对工作,为退出管理环节奠定数据基础。与此同时,可以尝试采用申请担保的方式做好进入控制,尝试与社保、银行等部门共建联合信用网络,对申请人的经济收入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最大化的减少虚假信息和虚假申报等问题的发生。第三,严格保障退出管理。积极构建专门的巡查执法队伍负责对保障家庭进行收入、居住条件的监督管理,并定期对保障家庭进行抽查管理,做好保障住房的有效退出工作。与此同时,要不断提升违法成本,对于保障住房当中违规作假等问题,需要严肃惩处,确保保障住房顺利退出。

四、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制度

住房保障工作实际上是一项社会政策,而要想确保这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法律作为制度支撑。我国需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住房保障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明确法律法规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落实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具备完善的制度保障。我国要切实从实际出发,对当前公共租赁住房工作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全面推进住房保障管理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明确给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标准、对象、进入、退出、监管等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使得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拥有制度保障。除此以外,为了让住房困难群体得到良好的住房保障,消除虚假信息的不良影响,还需要逐步完善收入申报、公示评议、动态监管、违规处罚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

五、构建公共租赁住房监督机制

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的监督管理是影响政策落实效果的重要环节,而且监督工作需要有全社会的参与,这样才能够确保监督机制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第一,积极推进内部监督管理建设。做好内部监督工作是避免内部人非法运作的重要措施。具体运营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申请、复核等环节,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规范自身的行为。与此同时,整个公租房管理运作过程要自觉接受全社会和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做好信息披露工作,让公共租赁住房管理运作展现在阳光下。第二,设置专门监督机构,并配备专业化的监管人员,全方位的对运作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监督机构当中的人员构成要实现多样化,涉及到纪检监察、审计、土地规划等多个领域,保证监督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性。第三,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让社会群众可以真正参与到保障住房的监督工作当中,建立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租赁住房监督机制。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促使其正确行使自身职能,构建完善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体系。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健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体制,保障公共租赁住房的科学供应,落实公共租赁住房需求管理,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制度,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公共租赁住房监督机制,让住房困难群众真正得到保障性住房的支持,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管理体制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
住房保障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