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率的研究

2019-07-19 07:17韩玉芬黄筱慧张晨静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薄型肠溶片戊酸

韩玉芬,王 瑜,黄筱慧,张晨静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河南 濮阳 457000)

据临床统计结果显示,近几年来临床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高态势,其中由薄型子宫内膜原因造成的不孕比例更高。薄型子宫内膜指的是子宫内膜厚度要比可支持妊娠厚度要低的阙厚度,像是既往感染史、内分泌、用药史和宫腔操作史等因素都是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当前临床对薄型子宫内膜的诊断标准尚不一致。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中hCG 或采用黄体支持的当天,阴道超声所测定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厚度低于7 mm,那么便可以判定是薄型子宫内膜,而若是当子宫内膜厚度甚至低于5 mm,便判定为是超薄型子宫内膜。想要成功妊娠,关键在于胚胎质量与优秀的子宫内膜容受性[1]。子宫内膜容受性( 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代表的是子宫内膜可以承受胚胎着床的这样一种良好状态,同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良好与否,也是支持辅助生殖助孕技术及自然妊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妊娠情况下,子宫内膜是受精卵着床的地方,过薄过厚都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同时,子宫内膜薄的问题又是造成不孕、反复流产的关键不良原因,所以,一直以来,生殖领域都在着重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进行研究[2]。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纳入标准:(1)内分泌系统功能正常;(2)输卵管通畅;(3)3个月内未服用激素类药物;(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者;(2)排卵周期异常;(3)先天子宫畸形者;(4)配偶不育者;(5)已知或疑有乳腺癌史;(6)已知或疑有雌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7)原因不明的生殖道出血;(8)未治疗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既往特发性或现有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栓塞,肺栓塞)。对照组患者年龄自23岁~37岁,均值年龄30.9±1.7岁,不孕时间2~7年,均值时间5.6±0.4年;观察组患者年龄自22岁~38岁,均值年龄29.6±1.8岁,不孕时间3~8年,均值时间6.1±0.5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于月经周期5 d后给予戊酸雌二醇口服,1 mg/次,1次/d。1周后监测子宫内膜厚度,随后可根据子宫内膜厚度适量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4片/次。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50 mg/次,2次/d。同时给予中药宫膜汤,每日一副,水煎服,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

1.2.2 观察组

口服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宫膜汤同上,同时在排卵前的2 d及排卵前1 d分别给予1次的HCG 500 IU行宫腔灌注。

1.3 治疗效果监测

主要监测和评判的效果指标包括两个方面:子宫内膜厚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半年之内患者的妊娠情况。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关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及妊娠相关数据,使用t与x2分别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相应的以例(n)、率(%)及()的模式阐述。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 果

2.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内膜厚度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皆有改善,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更优于对照组(P<0.05),检验值有确切的统计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内膜厚度的变化,mm)

表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内膜厚度的变化,mm)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6.1±0.5 8.1±0.7 10.398 <0.05观察组 6.0±0.4 8.9±0.8 14.500 <0.05 t 0.698 3.366 - -P >0.05 <0.05 - -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的差异

观察组治疗后妊娠率27.0%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10.0%,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的差异[n(%)]

3 讨 论

我们对正常的妊娠生理过程分析来看,胚泡在历经生长、发育等环节后,最终是在子宫内膜着床。想要保证植入成功,就必须要保证胚泡自身所具备良好的侵入能力,同时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也要良好,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和胚泡植入两者是同一时间进行的。辅助生殖治疗的成功前提便是内膜厚度要达到8 mm,这样胚胎才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植入[3]。而内膜厚度则是确保内膜容受胚胎着床的重要前提。对内膜厚度条件不佳者,临床主张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来加大其内膜厚度,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本次资料显示,在患者分别服用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肠溶片、宫膜汤以及联合HCG500 IU行宫腔灌注治疗后,子宫内膜皆有不同程度的加厚,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更优、妊娠率更高。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肠溶片、宫膜汤是以往我们常用药物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其原因是由于戊酸雌二醇可以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及增厚,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TXA2的合成,而不影响血管壁PGI2的合成,使TXA2 /PGI2平衡趋向于PGI2占优势,从而抑制血小板活性,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及容受性相关因子的表达,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胚胎种植率,且宫膜汤可补血活血、调经止带、滋阴补肾,主治子宫内膜薄。另外,有研究证实HCG可以调节子宫内膜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其它细胞因子的表达,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虽然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但在提高妊娠率方面并无显著作用,另外联合以HCG500 IU行宫腔灌注治疗,则对于提高妊娠率成效更为显著[4]。可见,此项目的开展能明显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尤其对二胎政策放开后对于高龄患者及多次人工流产手术内膜损伤后再生育的患者意义重大。使用药物均属常用药,无明显副作用,对母儿健康没有影响,不存在安全隐患。用药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操作时患者无痛苦,治疗依从性好,容易接受。妊娠成功率高,社会效益可观[5]。

综上所述,联合用药方案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治疗上可一定程度提高其子宫内膜厚度,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薄型肠溶片戊酸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一种适用于薄型梁体的周转装置
一种硅溶胶增强的超白薄型陶瓷板及其制备方法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卓越的薄型系列机心
——MIYOTA薄型GL/N/M系列机心
“肠溶片”该怎么服
广东发布全国首个《薄型机织服装》团体标准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绞痛效果观察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