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与答

2019-07-20 01:07广豪
现代苏州 2019年13期
关键词:妙处无极平常心

文 广豪

中国的文字与文学里,有一种回旋的美。绕梁三日,余韵悠悠。这种美也可以解释为,是一种开合之美。

开合的美,在诗词里最易见得。古诗是不分段的一竖排,但是诗词曲有归韵的规矩,初次归韵就像第一次有了着落,下来,每次都会期待这种着落,有了,心里就形成了一种对希冀的满足,内心也就有了喜悦,这就是韵文的妙处。如二王的书法,垂露而下,竖挑钩起,逆笔回环,圆转往复。也如高手间的过招,掤挤是问,捋按是答。诗词的对仗平仄之美,也就是问答得到位,精致,有意思。

一开一合,一问一答。这样美的问答是太极到无极,无极生太极,不断的循环变化,其中若能放下挑战规矩的心,你就能生出一种内外合一的喜悦。所以高手的文字,都是音形义完美的结合。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万物一体,才有了诗心。这种主客消融的文字,就是诗,就是理,就是道,千百年后的后人读之,还有生气,生生不息。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思想和形式的完美逼近,是问答的妙境。所以孔子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的中正平和,也就是不多不少的妙处。吴门文人最得问答的精神,“一主一宾,一个知心表。一味一壶,一轮明月皎。”唐寅留下的《对玉环过清江引·叹世词》,以清俊文雅而又风流潇洒的言辞,道出文人燕乐的一番问答面目。

问答是需要精确的。发一个问,答两三个答案,那就是多了,水满则溢。太极是问答。手,胯,肩、胸、腹的技法和松沉要在瞬间一问一答,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道术相合,周身一体,练到最后,没有内外,没有道术,没有阴阳,归于空灵。昆腔度曲是问答,除了调息用气,也要知道字、音、节的各种手段,字法,口法,腔法,处处都要与气法相合。虽有气之道,但是未能做到问答之间了无挂碍,就不能绕梁三日。

这番问答境界有禅的风味,久而久之就是体会一种平衡感,一个共时性。自问自答,他问天问。一粒枇杷熟透了,掉落进波心,涟漪成圈,一切都是天然。平衡的结果是,没有多余的思想游离在形式之外,没有无用的形式脱离思想。于是思想就是形式,形式就是思想了,了无分别,恰如平常心。

有平常心的才写得好真正的散文,如张爱玲,“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自问自答得多好。这不相干的事,是喝茶、吃饭、切菜,劳作……都是通过做一件事,达到一心不乱。通过当下所做的事情问心,把散乱的心收回来,答出安定。 六祖就是个安定之人,用时提起不用放下,活活泼泼,不愧是禅宗祖师。慧是佛法的用,是曲的自由,也是传统文化的规范、自省、放松。问答的价值,最终是要通过为人处事来检验,要经常事中反观自己答得好不好,答得是否正确,只有在做人做事的时候,才能看得出你的智慧是否打开了,你是否变得圆融,是否有品德,是否有素养,是否有品位。

问答合宜,心灵便像大鹏展翅一样自由,从心所欲,其乐无穷。如此的人生是问,也是答。

猜你喜欢
妙处无极平常心
平常心不平常
无极归一
平常心看待民法典时代的到来
以平常心看婚姻
妙处难学
探“大家”之妙,究润色之道
探寻字源妙处多
豌豆笑传之不洗澡的妙处
平常心的艺术坚守——速写文人书画家许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