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心肌标记物在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9-07-22 05:44洪庆超
微创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室间隔主动脉造影

黄 鹏 洪庆超 吴 媚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 检验科,2 心血管内科,钦州市 535000)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造成[1]。研究表明[2-3],室间隔缺损直径<0.5 cm的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而缺损直径>0.5 cm者往往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多汗、喂养困难、乏力和反复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与发育。临床上常采用外科修补术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的发展,其逐渐取代常规外科修补术成为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4]。但封堵器对于机体而言是一种外来物,其必然会对患儿的心肌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探讨血清心肌标记物在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中的变化情况,分析介入治疗对患儿心肌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经心电图和X线诊断为室间隔缺损;(2)生命体征稳定;(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感染心内膜炎;(2)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3)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介入治疗。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受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69例患儿为观察对象,男37例,女32例;年龄2~5(3.12±1.06)岁;身高72~97(85.34±12.08)cm;体重12~22(17.05±3.47)kg;室间隔缺损直径5~14(9.51±4.06)mm;缺损距主动脉瓣2~5(3.51±1.44)mm。本研究入选患儿或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给予患儿全身麻醉,并给予100 U/kg肝素进行右心导管检查,抽取各腔室血氧标本;测量血压力,计算肺血管阻力;左心室造影确定缺损的形态和大小,同时行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瓣脱垂及返流,确认后在导引导丝帮助下应用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经室间隔缺损进入右心室,并推送至上腔静脉或肺动脉;然后应用圈套器建立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缺损-左心室-主动脉-股动脉轨道。在心脏超声全程监控下,经轨道输入鞘及合适的封堵器。封堵器的选择:其直径应大于造影测量直径1~2 mm;对于缺损距主动脉窦超过4 mm者,选用细腰型封堵器;对于缺损距主动脉窦2~4 mm者,选用对称型封堵器;对于缺损距主动脉窦小于2 mm者,选用偏心型封堵器。经主动脉根部造影确认后,进行封堵。最后需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观察,确定封堵器放置位置恰当。术后全程监护心电,24 h内复查超声心电图。术后行抗感染治疗:静脉注射0.2 mg/kg地塞米松治疗3 d;口服5 mg/kg·d阿司匹林,持续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检测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于术前和术后6 h、12 h、24 h、48 h抽取静脉血2.0 mL,经离心分离后应用日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其中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速率法测定CK、CK-MB、LDH、AST,免疫法测定hs-CRP。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69例患儿中67例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7.10%,手术时间为(82.15±26.37)min。1例患儿因封堵器不能完全覆盖缺损而收回封堵器,另1例患儿在建立轨道时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封堵。

2.2 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情况 与术前相比,术后6 h cTnI明显升高,术后12 h开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与术前相比,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与术前相比,CK、CK-MB、LDH、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比较分析

注:与术前相比,*P<0.05

3 讨 论

室间隔缺损是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血液在心室产生左向右分流[6]。据报道[7-8],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0.3%,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左右,且该病在3岁以下儿童中有70%的可能性自愈,但对于不能自愈的患儿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且严重者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喂养困难、乏力、反复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情况而危及患儿生命安全。以往临床上缺损修补术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9-10]。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因创伤小,且能够利用封堵器对室间隔缺损进行修补,使得室间隔缺损患儿得到良好的治疗[11]。

室间隔缺损介入术虽然疗效较好,但封堵器对于机体是外来物,机体会产生排异反应,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心肌[12-13]。鉴于此,为了探讨血清心肌标记物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变化情况,我们选取接受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69例患儿进行观察。结果发现,69例患儿中67例堵塞成功,成功率为97.10%,手术时间为(82.15±26.37)min。1例患儿因封堵器不能完全覆盖缺损而收回封堵器,另1例在建立轨道时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封堵。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6 h cTnI明显升高,术后12 h开始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与手术前相比,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 CK、CK-MB、LDH、AST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 hs-CRP均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封堵器的介入治疗会对患儿心肌产生损伤,可明显触发炎性反应。究其原因,封堵器置入心脏内部,随着心脏搏动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摩擦,引起心肌水肿。另外,手术操作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从而产生炎性介质,hs-CRP水平明显升高,使得心肌细胞受损,增加心肌细胞膜通透性,会使得cTnI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使其含量增加,而对于较大分子的CK、CK-MB、LDH、AST则影响较小[14]。

综上所述,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使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cTnI和hs-CRP水平明显增加,可能与介入治疗的预后有关,需进一步的随访研究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室间隔主动脉造影
心室短轴切面对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诊断的应用价值
胎儿室间隔缺损的误诊分析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肥厚型心肌病不同肥厚部位的心电图表现及与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性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