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曲艺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9-07-22 01:51王红箫
曲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徒弟曲艺师父

王红箫 李 红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曲艺创作、曲艺研究、学科建设一直处于薪火相传、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先有曲艺艺术的世代传承,再有曲艺研究的点滴积累,而后有曲艺科学的系统成型,最后有曲艺学科的羽翼渐丰,这是曲艺学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曲艺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在艺术学科专业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曲艺艺术在现今时代需要搭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快车,借此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一条自信、自觉的传承发展之路。

一、曲艺教育发展现状

在我国曲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习惯性的思路还是把重点放在培养曲艺表演人才上。在高校教育中,很多专业课的设置多是将重点放在实用性质的基础表演课程上,缺少了对曲艺理论研究的关注,即使有所涉及,但是很多并不做高标准的硬性要求。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对曲艺理论的重视。究其原因,一名专业的优秀曲艺演职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不仅仅是扎实的专业基础,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条件下对曲艺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了。我们需要首先建立起一支领先的科研队伍,这样就要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理论建设。

曲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明珠之一,对曲艺中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17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就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就为我国加快加强培养曲艺高等教育人才提供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也为加快推进曲艺学科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国内有八家高校开设了曲艺相关的本科教育,还有二十多所的高校和研究所开设了曲艺相关的选修课程和艺术鉴赏类的课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关注曲艺学科的教育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党和国家倡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政策推动下,我国的曲艺教育事业面临着十分有利的大环境。除了政策的推动,还有很多组织的引领,比如中国曲艺家协会等,不仅推动教材撰写,还有曲艺学科的建设,这些都让曲艺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曲艺教育也自觉地担负起对人才的培养以及文化自觉的担当,只有高端人才的不断输入,才能使高等教育向更深层次迈进。这就需要高等院校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加强对曲艺理论的打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向着好的方向不断迈进,但是还需要多方面力量的融合,这样才能为曲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曲艺高等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的目标并不是培养出职业的表演艺人,而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曲艺专业人才。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曲艺高等教育人才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较高的艺术修养、很强的表演能力,尤其具备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将优秀传统曲艺文化中的文化基因进行转换,并创新性地再生产,以此更好地肩负起中华优秀曲艺文化传承的重任。

二、曲艺高等教育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现代的曲艺高等教育中,师生之间已经不再是从前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具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是师徒之間的“口传心授”,是在舞台上的表演和舞台后的教学这种点对点的形式。而高等教育乘着时代的快车,借助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演变为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改变,从根本上讲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观念上来讲,传统曲艺界的“拜师学艺”中有“投师”这一环节,它最大特点就是在于师父和徒弟之间人身关系的不断强化。在学徒的学习期间,“投师”就意味着投在了师父门下,就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前来学习的学者。反观现在的教学观念,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教学观念了,更多的是科学的教学体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地位。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培养更具有理论基础的人才。他们不仅可以表演还可以进行理论研究,尤其是在曲艺艺术正式进入本科教育之后,学习一门艺术已经成为了科学的学习过程,不再是传统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新时代条件下的新型师徒关系,每一个学生可以随时请教多位老师,博采众长。这就是传统的拜师与新时代条件下的曲艺艺术学习之间的区别。

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师傅并不会真正地倾囊相授,学徒就连单纯的表演技能都很难完整顺利地学习下来。故而流传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类言语,师父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还在提防徒弟,以防吃不上饭,所以都会有一个“压箱底”的本事不教给徒弟,这也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自保方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提升,曲艺也搭上了高等教育的快车,曲艺教育被搬上了高校的讲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处更为融洽,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会有像过去那样的种种顾虑,也可以做到真正倾囊相授,恨不得让学生学会所有东西。这也就是老艺人所谓的“不说糊涂相声”“不说糊涂书”的艺术观念的体现。

三、曲艺高等教育应有科学的教学模式

从教学模式上来讲,过去的曲艺传承方式都是以“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为主,并没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从前的拜师学艺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发展了,如今我们有更多的学习渠道,比如线上直播、自主学习等。艺术教学的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的师徒制到现在的在线教育再逐渐进入高校的教育体制之中,教学模式的转变发展使这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的师徒关系中,学员的数量是有限的,也缺乏一定程度的科学教学模式。上文提到的徒弟单飞的现象也令很多师父感到困惑。所以在曲艺的高等教育上,教学模式就有了更科学的体系,再加上专业的师资力量投入,让曲艺的高等教育重新焕发生机。

四、曲艺高等教育应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内容

在我国,曲艺种类名目繁多,例如:说、韵诵、坐唱、立唱、半说半唱等各种形式,当然在新时代条件下还有唱歌和跳舞的加入。这些都是观众对曲艺提出来的新要求,曲艺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教学内容也要随之更新,以有别于传统教学内容。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用的是“口语说唱”向观众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剧本背后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传统的曲艺教学内容都由老师自己决定,不经筛选,会什么教什么,带来的问题是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甚至还有很多类似《翻四辈》《反七口》等难登大雅之堂的作品。但在高等教育中,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教学内容是经过科学系统的筛选之后,才能编入进教学的课本之中,基本都是传统曲艺艺术中经典的代表性作品,比如《报菜名》《夸住宅》《八扇屏》等,这一点上高等教育就更为科学,也更有利于曲艺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正如我们说过的,曲艺艺术的本质特征是“以口语说唱故事”,这是曲艺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属性。在现代的曲艺教育中,需有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比如通识教育的加入,英语、计算机等专门技巧的配合,还有艺术鉴赏等审美课程的加入,都是和传统教学内容的不同。曲艺大部分的表演方式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为主。这样,在舞台表演上便可以完美体现出“一人分饰多角”“跳出跳入”还有“一人一台大戏”等特点。正是由于曲艺种类的繁杂,对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学内容需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有别于传统教学,新时代的教学更需要融入新的表演元素。

五、曲艺高等教育应配备强大的师资力量

中国传统的曲艺艺术中多是拜师学艺,也就是划分流派的学习,我们经常会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这种传统的师徒关系中,徒弟学到的内容多是单一的,主要来自于师父所学,老师也不是像当代意义上的老师。用相声界的拜师学艺为例,有很多师徒之间不和睦的事情等,这些大都是因为追逐名利。师徒之间的情谊虽然还有所保留,但是一部分徒弟学到一定程度就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收入,甚至是更大的名气,这时师父如果不能满足徒弟的要求,那么一部分的徒弟就会选择单飞,离开师父的身边。很多单飞之后的徒弟会自立门户然后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凭借自己师父的名气,招收到更多的学员。随着收入的增加,自己也逐渐成为师父的竞争对手。为了减少徒弟单飞后的损失,师父们会继续栽培很多新的徒弟,但是老师精力有限,培养徒弟的数量也有限,所以即便是有忠诚的徒弟,但是随着培养徒弟数量的增多,再加上徒弟单飞造成人才、利益的流失,学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得到保证,使传统艺术培训行业中的师父们很难将自己的“门派”做大做强。除了徒弟们单飞造成的师资、学员流失问题,由于大多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评判的标准,教师们大多师承不同派系,风格不同,教学方法论不同等原因,导致老师精力有限。

但是现代的教育体系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因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在高校对高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理论基础的传授以及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上是一门学科一位老师,也就没有传统师徒这样的概念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教学之中,师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加全面。

结论

21 世纪,我们已经走过了近五分之一,让曲艺人自豪的是,中国曲协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起来,带动着情系曲艺、脚踏实地的专家们撰写曲艺学科教材,本人在应用这些教材进行学士、硕士和博士的有关曲艺论文的培养中,验证了这些教材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些教材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书写了一段无法抹去的前所未有的历史。

愿在匆匆而来的余下的 21 世纪文化时间里,曲艺人能够践行四个关键词:视野、判断力、沉潜与光芒。视野是就曲艺从业者的眼界而言,艺术是相通的,吴祖光先生说曲艺是“一网打尽的艺术”。曲艺是独特的,但我們要打开视野发现它的独特性,绝不能做井底之蛙。判断力是说在五花八门的艺术语境里,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坚定自己的选择。而沉潜与光芒是带有相反相成意义的一对范畴,沉潜对应着探求曲艺的深度,光芒对应着营造曲艺的高度,没有深度便没有高度,没有黑暗便没有灿烂。我们有着充分的耐心与信心,用多年的努力,进行着曲艺的学科建设,再当书写 21 世纪曲艺史的时候,这将是厚重的一笔。

(作者:王红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红,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徒弟曲艺师父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Mark Twain
徒弟和保险柜
容积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