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视域下湖北大鼓中的扬琴伴奏艺术

2019-07-22 01:51罗莉
曲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扬琴低音曲艺

罗莉

民间音乐是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出的人民群众智慧的艺术结晶,它扎根于民族的沃土,又是其他许多音乐形式的艺术根源,对不同类型的中国音乐影响深远。

一、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

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集体智慧进行创作、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和音乐作品,它极具地域性、群众性、即兴性等特点。

在不同的地区,在当地的地理特征、方言语系、民俗民情等环境中产生的民间音乐具有别具一格、各不相同的特点,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民间音乐是在老百姓中代代传唱流传下来的音乐,其音韵音调带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色彩,音乐作品表达的内容也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内容息息相关的,因此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极具群众性。由于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在世代流传时有师徒传承、口口相传的特点,故大量的传唱者得以在传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与加工,这也使其在传承加工中聚集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具备即兴性。

二、湖北大鼓的艺术形态

承袭传统民间音乐特征的湖北大鼓也极具民间音乐的特质。湖北大鼓原名“鼓书”,是一种流行于孝感、黄冈和武汉一带的传统说唱艺术,在湖北省内广泛流传。它具有典型的湖北地域特点,湖北地处中国中部,是南来北往的中转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这也造就了湖北人热情好客、性情爽朗、爱憎分明的特点,使用湖北地域方言黄陂话演唱,将湖北人特有的热情、直爽、诙谐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进行表演时形式活泼、有说有唱、边说边演,是一种说唱兼备的曲艺形式。

湖北大鼓在表演时演唱者一手执云板、一手执木签击鼓说唱,伴奏有二胡、笛子、笙、扬琴等乐器。故事情节的表演、人物性格的描绘和人物对话等往往通过说技表达,演员用黄陂方言说词时精神奕奕、情绪饱满,黄陂特有的重音语调和衬词如“en na ga”“en nia”等词,使说词风趣亲切、贴近生活又平易近人;在渲染人物情感、内心活动的变化以及表现情节高潮等时则通过鼓、板和唱技来完成,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让人听后忍不住拍手叫好,演出气氛热烈。演员对说词的表演会根据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进行润腔与加工,润腔的转音与韵律也皆由黄陂话的起承转合依字行腔,鼓和板时而徐徐时而激昂,轻重缓急富于变化又别有风味,深受湖北老百姓的欢迎。

三、扬琴——湖北大鼓中的伴奏音乐艺术

扬琴是湖北大鼓伴奏音乐中的常用乐器,它常与二胡、笛子、笙等一同为湖北大鼓创造出俏皮、生动的音乐风格。

(一)扬琴在湖北大鼓音乐中的功能定位

扬琴作为弹拨类乐器,既有弹拨乐器组的共性,又别具个性特征,它音色清亮、音质颗粒性强、余音长,能很好地进行节奏型与颗粒感音型的演奏。同时,扬琴具备音域宽广、伴奏织体多样与和声丰富等特点,使它在伴奏变化织体时非常便捷,同时音域的宽广也使它能够用音域较低的低音做重音,能兼顾起到低音乐器的作用,在与其他乐器组的配合中具备很好的伴奏融合功能。

在湖北大鼓的伴奏音乐中,扬琴发挥了其伴奏优势,主要起到三大功能:第一,承担了旋律声部下有规律的节奏律动的铺垫功能;第二,在节奏板眼上,加强了节奏重音和节奏低音,为旋律声部起到了很好的低音支撑功能;第三,在器乐间奏部分,又以其流畅性优势起到了旋律强化的补充功能。

(二)民间音乐视域下湖北大鼓音乐中的扬琴伴奏形态

湖北大鼓是民间的曲艺形式,具備民间音乐的典型特征。在民间音乐视域下,扬琴为湖北大鼓编配伴奏的模式,要充分考虑到民间音乐和曲艺音乐的特点和规律,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音乐的表达和作品的表现。

第一,民间曲艺音乐的群众性,决定了湖北大鼓的旋律为了契合广大群众的欣赏口味,多句子短小,易于传唱。

谱例1-湖北大鼓《学文化》

如谱例1,因为这个特点,扬琴的伴奏节奏音型在选择时宜多简短的后半拍和弦铺垫,形成简洁、跳跃的音乐形象。演奏时后半拍的时值长短要稳定、精确,为旋律声部有规律地打节奏,为演唱者形成稳定的节奏感氛围,增强演唱的律动性。在级进旋律的烘托时可用快速的加花做衬托,使得音乐更加流畅、灵巧。

谱例2-湖北大鼓《咏梅》

扬琴在和弦演奏上运用灵活,如谱例2,为配合短小的句式特点,多用相近的和弦转换,在跟随旋律伴奏时可根据旋律音的变化进行即兴的和声调整。在演奏方法上多用指侧点键尾,如二八节奏与前八后十六节奏的交替进行时,手腕的松弛与中指第二关节的键尾支撑技巧,可以造成轻巧、俏皮的音色,为大鼓音乐的诙谐、风趣风格服务。

第二,民间曲艺音乐的地域性,决定了湖北大鼓的旋律不像北方音乐那样大的跳进多,跌宕起伏,而是以南方音乐的级进、小跳进为主体。那么扬琴在伴奏时,则可以多用衬音和坐音进行旋律小跳进的加花填充,再辅以八度齐竹进行低音的加重,强调句头语气,配合演唱者的唱词重音,使音乐行进时显得韵律感更强、更饱满。

谱例3-湖北大鼓《咏梅》

如谱例3第四、五小节,间奏部分可以通过衬音夹打加花的方式加强旋律的流动性,二胡、笛子、笙都会按照间奏谱来演奏,而用扬琴流畅的穿花可丰富音乐配器层次,同时用加重低音的形式强化其他声部的重音,增加低音乐器的色彩,在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韵律。

第三,民间曲艺音乐的叙事性,决定了湖北大鼓伴奏音乐的叙事铺陈规律,有循环往复的特点,也有说有唱,同时在叙事情节矛盾冲突处又说唱结合。因此扬琴在伴奏时也要注意通篇的叙事框架结构,陈述部分以轻巧的伴奏音型铺垫为主,说的部分可留白、可辅以击板衬托,叙事高潮时击打音色在手腕运力上可更果断,击弦点更突出,齐竹加强部分可辅以松弛的手腕动作以调整音色与推动乐句情绪。

谱例4-湖北大鼓《事关于己》

如谱例4,民间音乐的叙事性在湖北大鼓中多有体现,通常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塑造人物、处理矛盾关系,因此叙事的过程为了把握节奏,避免句式臃长,通常会将说唱用间奏隔开来调节语气。因此扬琴的伴奏为了配合这一特点,多结合旋律音的行进做和声设计,将顿挫的、节奏感强的节奏型与流畅穿花的间奏辅助演奏相结合,以达到张弛有度的音乐效果,为湖北大鼓的演唱添彩。

综上所述,遵循传统民间音乐的规律,把握湖北大鼓的曲艺特征,合理地铺垫旋律、托腔送韵,才能使扬琴伴奏音乐融入湖北大鼓的语气;同时根据表演作品的不同创作意图与风格来选择伴奏形态,才能实现氛围的充分营造与润化,融入湖北大鼓的语境,演奏出富有感染力且具特色的湖北大鼓伴奏音乐。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扬琴低音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曲艺泉城》
一位听障人士的DJ生活
普罗科菲耶夫的低音号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Why?必用低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