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水平控制的相关性分析

2019-07-23 09:26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院感手术室抗生素

李 群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骨科,罗定 527200

医院感染具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获得的感染,以及患者在医院内获得但出院后才表现的感染[1]。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是手术室,且手术室也是最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场所,手术作为一项有创性操作,患者组织器官、重要脏腑、皮肤等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较长,加上手术器械未进行严格消毒以及手术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医院感染,从而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2]。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护理质量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密切相关,当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后,易出现较多并发症,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相关研究表明[4],不断优化和完善护理工作能较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在临床执行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观念,认真落实每一项护理操作,尤其是清洁和消毒工作[5]。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405例患者,探究医院感染水平控制和手术室护理管理之间的关系,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405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269例,女136例,年龄25~78岁,平均(48.69±6.5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9例,高中134例,大专148例,本科及以上24例。收集所有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204例和未感染组201例。感染组男138例,女66例,年龄25~78岁,平均(49.67±7.5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9例,高中73例,大专71例,本科及以上11例。非感染组男131例,女70例,年龄24~76岁,平均(50.12±7.2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7例,高中79例,大专65例,本科10例,本次研究工作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均衡性较好,数据之间可用于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连续列表法,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体重、疾病类型等,还包括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抗生素应用等,对比感染组患者与非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差异项目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计算,分析医院感染水平控制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感染和手术室护理管理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手术时间、接台手术、切口类型、术前应用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方面出现较大差异,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见表1。

2.2 影响因素

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手术时间、接台手术、切口类型、术前应用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均是造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见表2。

表1 术后感染和手术室护理管理之间的相关性

表2 造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注:B代表回归系数;SE代表标准误;95% CI代表可信区间。

2.3 相关性

调查显示,手术时间、接台手术、切口类型、术前应用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之间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各因素与医院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Tab.3 Correlation between in fluencing factors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s

因素感染r值P值手术时间0.674P<0.05接台手术0.652P<0.05Ⅱ型切口0.639P<0.05术前应用抗生素0.689P<0.05侵入性操作0.627P<0.05

3 讨论

医院感染(院感)与手术室护理管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关系到医疗质量以及安全。伴随手术室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发生院感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常见院感因素包括医源性感染,如手术、穿刺、各种器械以及插管等,还包括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主要是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的滥用等,外源性感染主要是患者与环境、医务人员以及探视人员的接触等,其中和手术相关的常见感染因素是手术中医务人员能否遵守无菌观念、手术室环境、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时机等。以往临床护理人员只注重完成护理任务,而忽视了院感,日常工作中缺乏对隔离的深刻认识,因此存在较大隐患[6]。

手术室中隔离工作不规范也容易引发院感。由于手术间配置不同,若室内消毒不达标会增加院感的风险[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台手术者院感的发生率明显较非接台手术者高。有研究显示,菌落数量在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后处于高峰值,因此,对于操作复杂且手术时间在3 h以上的患者应安排于第一台手术,手术后应消毒半小时,且每天应常规消毒3次,行接台手术时应严格遵循无菌观念,控制外带物品,以减少污染。有研究显示[8],合理应用抗生素能明显降低院感的发生率,分析原因可能是术前应用抗生素能使原感染减轻或消失,手术后可防止感染扩散,从而避免手术部位发生感染。而手术的侵袭性操作和违规操作是造成院感的重要因素。违规操作会引发输液污染,同时灭菌未达标和不按规章洗手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侵袭性操作会造成患者抵抗力降低,分析原因,与手术时间过长、手术部位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组织损伤严重、长时间进行牵拉操作等因素有关,手术时间越长,细菌落入切口的概率以及细菌数量会明显增高,同时手术和各种手术器械感染的概率也会增高,加上患者有创面积大、血肿以及长时间出血等,更易发生切口感染。本研究结果表明,侵袭性操作以及手术时间超过2 h会使院感概率明显增加。因此,术者应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能,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院感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院感手术室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效果及评价研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区域院感防控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抗生素的故事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