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熊先生

2019-07-23 01:14张梦昕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高兴兴张扬硬币

张梦昕

嘿,小熊先生,这样称呼你有点不太礼貌吧,谁让你在我同学录上画了只熊呢。此时天空正蓝得发亮,刚考完试,心情特爽。其实在激动之余,心里还是有一点点不舍的,一想到每天早晨都见不到你了,我就笑不出来了。

我皱着眉。托腮回忆我们的一点一滴。

什么时候跟你熟识的呢?大概是在八年级的时候吧。后来我们成了同桌,才算是真正的朋友。不得不说你确实影响了我很多——我由安静变得张扬,又由张扬变得安稳,这大概就叫作成长吧。你就像一只蝴蝶,只扇了一下翅膀,我的世界里就刮起了风暴。

和你做同桌真的很快乐,每天都充满了阳光,像橙子一样有活力。我们都是笑点超低的人,总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把头埋在书里肆无忌惮地狂笑,然后再抱怨浪费时间真是罪恶。那时的时光就像羽毛一样柔软。

可是这种生活,时间长了也会腻。你终于在一次调位時搬到了离我很远的地方。我仍然还记得在一片嘈杂声中,你,亲爱的小熊先生,仍然嘻嘻哈哈地跟我说话。似乎一点也不在乎。我也装出轻描淡写的样子,鬼才会知道我有多么伤心和不舍,可我就是不让人知道。以后的每一次换位。我都默默祈祷你能选一个离我近一点的位子,可每一次都会希望落空。但我从没跟任何人说过我还想和你同桌,包括你。小熊先生。

看吧,小熊先生,我就是一个小气自私又偏执的姑娘。

如果你最初选的就不是我旁边,小熊先生,会不会就没有这么多的故事呢?那我们一定还是形同路人,不会聊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话题,只是见面会礼貌地打个招呼罢了。那我还是幸运的吧,至少曾经拥有这么一段温暖的回忆。

故事到这里也许就快要结束了,可是上天又和我开了一个玩笑。

我被“幸运”地选去尖子班。去的那天早晨我哭了。很多人安慰我,就像安慰一个受委屈的孩子。哭完之后我还是高高兴兴地收拾东西去了隔壁的隔壁——没错,我不伟大且自私。

谁知在我已经快要适应新班级的生活时,又收到了一个分不清是好是坏的消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班被迫解散。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哪来的就回哪去。我想,能回去就好。我高高兴兴地和另一个同学(跟我一起选去尖子班的)回到原来的班级。我被安排在最后一排。但兴奋掩盖了一切。

我眯着眼睛看着讲台上的老师,觉得一切就像一个遥远的梦,亦真亦幻却又真真切切。然而我还是醒了:在邻桌女生不耐烦的眼神中我识相地闭了嘴,她的眼神告诉我,是谁在说话打扰人家。我就像一个客人。在主人家里浑身不自在。

我承认我又敏感了,可谁又不是生性多疑的呢?当我提出在最后一排看不清黑板要换位时。那么多人站出来反对我,其中也包括我的好朋友。的确,人都是自私的,我也不例外。仿佛是我的出现打破并毁坏了班里的和谐气氛。虽然最后还是换了座位。可我仍然有种呼吸不畅的压抑感。感情有时真的是脆弱的东西,不堪一击,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需要时刻提醒注意。

经过这么多事情后,我总觉得和你的距离远了很多。那些曾经打打闹闹的日子已经模糊不清了,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好在最后你又调到了我边上,让我有了一点点的安慰。我曾费尽心思收集一角硬币,而且只要2014年的——因为我有一个2013年的,凑在一起就是“一生一世”了。你知道了又会笑我矫情吧。我多么想和你做一生一世的朋友啊!所以我并不后晦毕业的前几天把那两个硬币送给你,算是了结一个长久的心愿吧。

亲爱的小熊先生,我们注定都是不安分的孩子。

现在,闭上眼,还是能看到你的笑脸,似乎就在昨天,你还拿着书问我一些或简单或刁难或是你已经问过一遍的题目。你不知道我是如此珍惜每一次给你讲题的机会,有时也会不去食堂,而是留在教室里整理思路。我总觉得。是不是因为你我才有动力拼命学习。

我不止一次地说我要学钢琴,因为那次听同学演奏《风居住的街道》,实在是美到让人落泪啊。你拉二胡那么棒,如果我学会钢琴,是不是就有机会和你一起演奏了呢?

亲爱的小熊先生。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们极相似,但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梦想,比如对学习的态度。我们就像两条无限延伸的平行线,即使无穷接近,也永不相交。

小熊先生,也许你看不到这些吧,但我仍要写出来,为纪念你,纪念我们疯狂的青春。以后大概很难见到了吧,我们都会随时间流逝成长起来,褪去一身的锋芒变得温和而安定。但我又多么希望你没被磨掉任何一个角,照样张扬。

就到这里了,我只能陪你到这里了。你要快乐啊,我最亲爱的小熊先生。

其实,一切都不会消失。记忆仍在,阳光仍在,盛夏时,空气中仍会充满冰淇淋的味道。因此,即便分离,我们也不必感伤,只需记得有一段时光曾温暖过我们。每一段花开成海的时光,都是岁月带给我们的最好的馈赠。

猜你喜欢
高高兴兴张扬硬币
让硬币飞
The Brief History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小跳绳
小蜜蜂
遭遇张扬
看车展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狐狸骗桃子
硬币塔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