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

2019-07-23 00:00杨东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新课改

杨东笑

【摘要】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脱节;新课改;问题;措施

经常听到高一新生感叹:高中数学太难学了.初中数学成绩不错,怎么到高中下滑得那么厉害?问题出在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必要性

1.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高一数学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困生,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2.课改后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做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别显著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因此,学生对初中数学并不感到太难.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一)教材的变化:内容多并且抽象、逻辑性强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烦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且有中考试卷的难度做保障;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分量.

(二)升学考试要求不同下的教法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教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强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要求内容容量大,从概念的发生发展、理解、灵活运用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和举一反三、知识和能力并重.

从升学考看,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而高考要求则不同,有的高中教师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类型和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造成了轻过程、轻概念理解、重题量的情形,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三)学习方法的变化

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教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虽然不少高一教师介绍并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学生,特别是女生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高一阶段学科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高一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四)学生学习能力的脱节

从学生的数学能力看,初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低.从数学思想方法看,初中数学对其要求不高,如对高中所重点要求的四大数学思想要求很低,每年中考和期末考暴露出数形结合意識较差.

猜你喜欢
初高中数学衔接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衔接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改革的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