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载体创新研究

2019-07-24 10:33李兴美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创新

李兴美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阐述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载体运行的机理,指出其推动思政课教学形式创新的表现,探索借助活动载体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思政课;活动载体;创新;路径

一、借助活动载体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依据

高校思政课是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是特殊的、高级的、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活动载体,是指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有意识开展的蕴含特定内容、能使教育对象受到教育、提高素质的活动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属于载体论范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特殊的、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学活动载体在载体论上存在坚实的理论支撑,理应与规范严格的理论灌输位列同等重要位置。

教育部2018年4月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因此,将活动载体“嫁接”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模式,达到教学预期,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借助活动载体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实践

(一)活动载体形式的突破

围绕“为谁培养人”命题,高校思政课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坚持时政活动载体开展基础理论“三进”教学,紧扣课程要求,体现时代特色,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分组对谈活动掌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创新,强化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载体的问题导向。

围绕“培养什么人”命题,高校思政课注重担当新教材新使命,依靠经典活动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教学,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组织观影《厉害了我的国》活动激励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组织校内拒绝“葛优躺”“懒猫瘫”“佛系”等签名活动,践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第一教育”,强化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载体的目的导向。

围绕“如何培养人”命题,高校思政课重视营造教学新气象,借助灵活多变活动载体组织成长成才教学,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过程中通过翻转、多主体交互式、微公益载体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并身体力行黨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重要论述,强化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载体的方法导向。

(二)活动载体效果的变化

更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认知,学生心甘情愿认同。有别于中学阶段教材“理论灌输”、口头“说服教育”等模式,形式多样、主题多变的活动载体被适时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环节,激发了教师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引领教学的针对性,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体验教学、认同教学的实效性,使其乐于改变中学阶段无奈的“要我学”为大学时期自觉的“我要学”,思政课从“点名课”变成“网红课”。

活化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在新媒体课件、社会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引入课堂翻转、学生登台、小组分工、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活动载体开展教学,不求面面俱到,但有针对性地讲清楚若干重要、重大、重点、难点理论知识点及其关系;开启“教师讲、学生答、专家说、现场教、课后读、网上议”模式,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爱听、真信”的转变,思政课学习有“收获感”。

突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学生知行合一成长。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固然需要灌输政治理论,但更需要借助活动载体完成与灌输同步的理论认同和践行。学生可从思政课教学中学会理论知识,也可学会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更能实现知识积累、三观养成和能力发展有机统一,以此增强学生课堂与课外协同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发挥学生认识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主观能动性。

三、借助活动载体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探索展望

(一)重视思政课教学活动载体理论研究

一要加大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运行规律的研究,要结合实际界定高校、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载体运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准支点,形成合力,努力增强教学活动载体的针对性。二要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载体与其他教学模式关系的研究,认识活动载体的特殊地位,处理好各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影响因素的协同配合效果,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坐得住、听得进、用得上”的重要理论课。

(二)加大思政课教学活动载体运用指导

一是强化活动载体运用的目的性。只有目的明确且科学,思政课教学活动所承载的教育内容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统一而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加强对活动载体的综合运用。“教无定法”旨在强调对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灵活组合。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可借助组织军训、讲座、报告、新老学生交流等活动载体完成教学。再如,聆听革命军人作报告、参观红色纪念场馆、考察重大工程项目等活动载体有助于组织爱国主义专题教学。

(三)增强思政课教学活动载体组织监管

一是学校层面要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制定规范和方案,加大投入和监管;学校党团社团等部处要明确职责,主动作为,为活动载体的运用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从经费、基地、制度强化活动载体运用的保障,创造条件让思政课教学活动有经费可用,有场地专用,有制度管用。三是要完善思政课教学活动的激励机制,对教学活动的优秀组织者、参与者进行适当激励,激发全体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载体路径

一是建设校内教学活动基地。例如,借助道德楷模图片、实物、影像等资料,开设模拟法庭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三观形成和德治、法治教育;借助图书馆专区陈设马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改革开放40年图片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视频展播等,加强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二是优化校外红色教育资源。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外红色楼堂馆所、红色教育资源开设思政课教学“第二课堂”,将蕴含其中的珍贵精神整合到思政课教学环节内,以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教育资源提升感染力和吸引力。三是结合“双创”“三型”设计教学活动。高校思政课要自觉对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标准设计教学活动,努力培养顺应发展潮流、满足社会期待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2018年4月印发

[2]毕甸.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适应性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4(11)

[3]朱曼.新媒体下民办高校思政课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4)

[4]王虹.基于微公益载体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6(20)

[5]郑秀明.高校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5)

猜你喜欢
思政课创新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