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理于字中 磅礴于字外聊城大学书法学的专业定位与学科建设

2019-07-25 06:06/张
艺术品 2019年6期
关键词:聊城法学专业学术研究

文 /张 函

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成立较早,先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美术学专业下设书法教育方向,属于师范类教育,从1995年到2013年,前后共计招生18届;第二个阶段是书法学专业,属于非师范类教育,从2016年至今,已招生4届。从师范类到非师范类的转变,也让聊城大学的书法学专业经历了专业教育的定位期向学科教育的建设期转变。

一、专业教育的定位期

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从师范教育阶段就开始不断摸索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经过二十几年的教学发展,最终确立了以服务型应用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从而确立了书法学的专业定位。

最初,书法学进入高等教育体系范围内,其专业发展就是相对于“非专业”而言。书法的专业与非专业区分标准应该是指书法能否作为一门学问并具有系统性,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书法学专业需要有着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体现及完善的课程结构。如果只是单纯的技术训练,那么书法显然不是专业。既然书法成为高等教育的内容,那么就要让书法具有专业特征。这个专业特征的建立必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在高校对于本校发展的自身定位;二是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三是书法具有的学术性与艺术性构成专业核心内容。在这个前提下,聊城大学结合学校定位,从培养师范生开始,逐步积累经验,从强调书法的知识普及与技能传授、突出书法的服务功能逐步向利用综合院校所具有的学科优势来突显书法的文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书法的学术特征和研究方法等方向过渡。因此,聊城大学的书法教育在第一阶段的后期开始转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掌握书法文化特征和艺术精神的能力。

有了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就非常明确。常见的书法专业人才培养有创作型、研究型、服务型三种常见模式。培养创作型人才主要是专业美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艺术人才为主,重视技能的训练,并且对某一种艺术风格进行准确掌握,更加关注个体的艺术行为。培养研究型人才主要是综合性院校或者是研究型大学所倡导的培养模式,重视学术研究,把书法置身于一种学问话语中,更加关注书法的历史成因及未来发展。培养服务型人才主要是应用型高校提出的人才理念,把书法作为服务社会的一种媒介,重在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旨在为丰富人们娱乐生活提供指导与帮助。聊城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更是地方区域性大学。这种特点决定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以服务应用为主导,在大众化教育基础上进行精英人才培养,选拔具有创作能力、研究能力的潜力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执行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并重的方针,而且重视基础性技术训练和基础性知识传授。所以,从艺术创作上我们关注书法的技术属性、形式表现、材料、作品、风格等诸多问题,从学术研究上关注书法的社会属性、历史成因、观念习俗、物质媒介、传播影响等问题。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既有专业技能训练,也有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

可以说,经过近二十年的教学积累,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教学团队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已寻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与途径,让书法学专业同其他专业一样在高等教育的规律下和体系中有条不紊地发展。

二、学科教育的建设期

一个成熟的专业不仅仅要有独立的专业属性和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有成熟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所提出的专业要求与专业标准,如何衡量专业是否成熟与规范,归根结底看学科。书法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学科建设的两个基础指标就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和专业评价标准的建立。

书法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至关重要,既不能因人设课,也不能因需设课,而是要符合书法学专业自身特点。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在积累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基础技能和基础理论两个课程群。

在基础技能课程群范围中,五种书体和篆刻的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如何衔接书体之间的转换,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发挥教师特长,如何匹配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如何对经典再创作……这些问题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校园风光

教学实践

基础理论课程群的范围则以材料、历史、理论、方法为主要内容,相关课程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内容。基础理论教学的目的主要还是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知识,并指导学生学习。教学的内容并不需要涉及难度很大的专业问题,而是主要讲授常识性内容,知识面要广,涵盖信息量要大。

除了基础技能和基础理论两个课程群外,开辟第二课堂实践也是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的一个特色。第二课堂实践重点突出服务与应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文化艺术需求体现在方方面面,并且更多地要从艺术中寻求生活的快乐与人生的幸福感。所以书法的社会普及程度越来越广泛,受众群体也逐年增加。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就把传播正确的书法知识,普及正确的书法文化,作为服务社会的一个宗旨,服务对象面向社会所有群体。通过多年的第二课堂实践,让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的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也让所学知识更接地气,切实落实国家文化艺术服务社会的要求,也扩大了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的社会影响和认知度。

课程建设既要传承文化传统,也要能与时俱进。面对未来社会的人工智能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艺术文化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寻求高度艺术化发展的同时,更要真实朴素地服务人们的文化需求。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在这样的思想理念下构建课程,避免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在书法交流推广与服务应用方面积极探索,取得可喜的成绩。

专业评价标准的建立是对整个学科进行客观评价的关键所在。由于书法学的专业评价标准没有可参考的内容,而国家也在高等教育中推行专业认证,在这种条件下,书法学专业的评价标准如何建立就成为一种挑战。

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在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方面内容作为标准的原则上,又把“产出导向”分解为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个方面。

学生中心是要求人才培养要有目标和质量。书法进入现代教育体系,更多地表现为艺术特征与学术特征,这样的人才培养需要时间和经验。高等书法教育要有指引性、启发性和前瞻性,不能只关注短时间的培养效果,更要关注学生长久的发展和持续的专业水平提升。建立学生专业发展二十年乃至更长的评价标准,更有说服力。

蔡先金 书法作品

王玮 书法作品

方建光 书法作品

产出导向包括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等内容,根源在于教学引导。聊城大学书法学专业在艺术创作上倡导传承与创新融合,传承上挖掘根源,创新上转益多师。在学术研究上重在对基础性问题的整理,对常识性内容的溯源修订。在服务社会上以传播正确的书法知识为原则,加强实践性引导和思想上解惑。

持续改进,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工作,一方面要传承本专业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能与时俱进,丰富内涵,多样发展,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好高骛远。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中国书法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示给世界人民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刘昆 书法作品

总之,书法学专业在客观借鉴相关学科的同时,关键还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规划。尽管书法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内容,但是文化特征并没有消失,既不能盲目跟风跑,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树立自己的专业标准和核心理念,这样才能被尊重,也就能更好地诠释文化自信。

(本文作者任职于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聊城法学专业学术研究
论研究生的学术批判素养
贵州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学生作品选登
辽宁兴城觉华岛历史学术研究综述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大数据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如何提升法学专业就业率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探讨*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